2024 年 8 月,金融市场的风云变幻如同一部惊心动魄的大戏,而富国基金则成为了这场大戏中备受争议的主角。曾经在基金行业中风光无限的富国基金,如今却深陷亏损泥潭,两年巨亏千亿的惊人数字,如同一个沉重的枷锁,紧紧地套在了富国基金的脖子上,让投资者们陷入了深深的焦虑与不安之中。
回首过去的两年,富国基金仿佛遭遇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噩梦。2023 年,旗下基金产品合计亏损 247 亿元,2022 年亏损额更是高达 785 亿元,总计亏损达 1032 亿元。这样的巨额亏损,让市场震惊不已,也让投资者们的信心遭受了沉重的打击。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富国基金如此惨重的亏损呢?这成为了众人心中的一个巨大问号。
从市场环境的角度来看,过去两年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金融市场波动剧烈。股市的大幅震荡、债市的不稳定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都给基金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然而,其他基金公司在同样的市场环境下,虽然也面临着困难,但亏损程度却远低于富国基金。这不禁让人质疑,富国基金在风险管理和投资决策方面是否存在严重的问题?
以股市为例,过去两年股市的走势犹如坐过山车一般,起伏不定。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基金经理的投资策略和选股能力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富国基金旗下的一些基金经理似乎未能准确把握市场节奏,在股票投资上出现了重大失误。据统计,在某些关键的市场节点,富国基金旗下的部分股票型基金在行业配置上出现了偏差,过度集中在一些高风险的板块,如科技股和新能源股。当这些板块出现调整时,基金净值大幅下跌,给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再看债市,过去两年债市也经历了多次波动。利率的变化、信用风险的暴露以及流动性的紧张,都对债券基金的业绩产生了重大影响。然而,富国基金在债市的投资上似乎也未能有效规避风险。有数据显示,富国基金旗下的一些债券型基金在信用债的投资上出现了问题,部分债券出现违约风险,导致基金净值下跌。
除了市场环境的因素外,富国基金的管理费用问题也成为了投资者们关注的焦点。在两年巨亏千亿的情况下,富国基金却收取了高达 116 亿元的管理费用。这一数字让投资者们感到愤怒和不解。他们纷纷质疑,在基金业绩如此糟糕的情况下,富国基金凭什么收取这么高的管理费用?
从长期来看,富国基金在过去十年里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据东财 choice 数据显示,2014 年至 2023 年的十年里,富国基金旗下产品的利润总额为 294.3 亿元,但同期收取的管理费总额却高达 309.63 亿元。管理费竟然比赚的还多,这一现象让人不禁对富国基金的盈利能力和管理水平产生了严重的怀疑。
从具体产品来看,富国基金旗下不少产品出现了较大的跌幅。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富国基金旗下超过 40 只基金(初始基金口径,包括指数基金)成立以来净值累计下跌超过 30%。这样的业绩表现,让投资者们对富国基金的投资能力失去了信心。
以富国某只股票型基金为例,该基金成立于[具体年份],在成立初期,由于市场行情较好,基金净值一度上涨。然而,随着市场的调整,该基金的净值开始大幅下跌。截至目前,该基金的净值已经累计下跌超过 40%,投资者们损失惨重。而在同一时期,其他同类基金的平均跌幅仅为 20%左右。这样的对比,让投资者们对富国基金的投资能力产生了严重的质疑。
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富国基金不得不采取行动,试图挽救业绩。进入 8 月份后,富国基金旗下产品频繁出现基金经理更替。仅 8 月 9 日一天,富国基金就连发了十条人事变动公告,涉及到张士扬、朱梦娜、黄纪亮、张波、曹璐迪等多名基金经理,其中张士扬已卸任所有在管基金。而在 8 月 3 日,富国基金才进行了一轮调整,包括王乐乐、王保合、牛志冬和杨栋等老将都出现了离任产品的动作,离任原因均为工作安排。8 月 12 日,富国汇泽一年定期开放债券的基金经理吕春杰同样因工作安排离任。
这些离任基金经理目前部分还在管理其他产品,而有些基金经理则可能最终会离开富国基金。今年以来,已有多位基金经理已经告别富国基金,包括李元博、张慕禹等。从这一系列动作来看,富国基金正试图通过基金经理团队的“重组”来改变现状。
然而,基金经理团队的“重组”并非一帆风顺。在深跌中,基金经理极有可能选择“躺平”应对,因此进行基金经理团队“重组”一定程度上可以打破改变现状。但也可能因为投资风格上的变化,使基金业绩加速恶化。而且富国基金“换防”的基金经理业绩半斤八两,能否重振业绩,犹未可知。
除了内部的基金经理团队“重组”,富国基金也试图从外部挖来优秀的基金经理来挽救业绩。今年 4 月份,圆信永丰百亿基金经理范妍加入富国基金,由于此前范妍在圆信永丰掌管了半壁江山的资产,所以富国基金这一举动被戏称为挖了圆信永丰的“台柱子”。
对于富国基金而言,“撬”同行明星基金经理已经是常用的竞争手段。据不完全统计,2021 - 2024 年,已经有范妍、白冰洋、谢家乐、张弘、李世伟、董治国等多位基金经理在老东家打出名声后,“转身”加入富国基金。然而,这些基金经理在加入富国基金后,部分基金经理名下的产品出现了业绩“变脸”。
以张富盛为例,2015 年 8 月至 2021 年 10 月,他在上投摩根基金曾担任行业专家、基金经理助理、权益基金经理,期间其管理的摩根动力精选混合 A 在近三年时间创造了 299.12%的高回报。然而,自 2022 年 9 月加入富国基金后,其目前在管的 8 只基金普遍亏损 40%左右。同样曾在前海开源基金任职基金经理的董治国,任上曾有取得 66.26%的前海开源大海洋混合等佳作,但在 2022 年 8 月加入富国基金后管理过的 4 只基金至今无一取得正收益。
富国基金的这一系列举措,引发了人们对于基金行业人才流动和业绩稳定性的深刻思考。在基金行业中,优秀的基金经理往往是稀缺资源,他们的投资能力和经验对于基金的业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人才的流动也可能带来投资风格的变化和业绩的不稳定。
对于富国基金来说,如何在人才流动的背景下,保持业绩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方面,富国基金需要加强内部人才的培养和管理,建立健全的人才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优秀的基金经理。另一方面,富国基金也需要在引进外部人才时,更加谨慎地评估其投资能力和风格,确保其能够与公司的投资理念和文化相融合。
同时,投资者们也需要更加理性地看待基金的业绩表现和人才流动。基金的业绩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市场环境、投资策略、基金经理的能力等。在选择基金时,投资者们应该综合考虑这些因素,而不是仅仅依赖于基金经理的名气和过往业绩。此外,投资者们也应该关注基金公司的管理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选择那些具有良好信誉和专业能力的基金公司。
然而,对于投资者们来说,面对富国基金的现状,他们心中充满了焦虑和不安。他们不知道自己的投资是否还能回本,也不知道富国基金的未来会走向何方。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们该如何抉择呢?是继续持有等待富国基金的复苏,还是果断赎回止损?这成为了一个艰难的问题。
对于富国基金而言,未来的道路充满了挑战和不确定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富国基金能否走出亏损泥潭,重振昔日的辉煌?这不仅取决于公司的管理决策和投资策略,也取决于市场环境的变化和投资者们的信心。在这个充满变数的金融市场中,富国基金的命运究竟会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