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四川广元苍溪县走出来的工程院院士、著名的光电技术专家罗先刚

元奇谈社会趣事 2025-01-22 16:30:41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最新更新文章,感谢您的支持!

苍溪现为四川省广元市所辖的一个县,它地处四川盆地北缘,大巴山南麓之低、中山丘陵地带,广元市南端。

苍溪东与南江、巴中县接壤,南与阆中县相连,西与剑阁县交界,北与旺苍县、元坝区毗邻。

苍溪历史悠久,夏朝为梁州之域,商朝为雍州之境,周朝处巴国边陲,秦、汉以及三国蜀汉均属阆中县地。西晋太康年间,析阆中县置苍溪县。南朝宋时改名汉昌县。

隋开皇十八年,废汉昌县名,复苍溪县名。南宋淳祐三年,迁驻大获城。元初迁驻原址。明洪武十年,苍溪县并入阆中县,十三年又析置。清嘉庆七年置川北道,苍溪县隶川北道保宁府。

1933年,苍溪县苏维埃政府成立。1949年12月31日苍溪县解放,先后隶川北行政公署剑阁专区、南充专区,1985年改隶广元市。

苍溪人文底蕴深厚,其中唤马剪纸、歧坪真丝挂毯、漓江高跷、苍溪根雕等被纳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特色鲜明。

苍溪人才辈出,其中两汉之交的谯玄,汉成帝时庭对第一,被任命为议郎官,他学识渊博,为官清廉,《后汉书》等典籍为其立传。

还有南宋状元王樾,宋理宗金殿策对第一,高中状元,其后代“九子八进士”传为佳话。

就在这样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名人辈出的四川省广元县,却走出来了一位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的光电技术领域专家罗先刚。

罗先刚,1970年12月出生于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白桥镇青林村,1989年9月,考入四川师范大学物理系本科,1993年7月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

1995年0月,罗先刚就读于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硕士研究生,1998年7月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

1998年9月,罗先刚就读于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博士研究生,2001年3月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

2001年5月,罗先刚赴日本理化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并担任研究助理。

2004年12月,罗先刚担任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研究员。2018年,入选中国光学学会会士。11月,担任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所长。2019年11月22日,当选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院士。

罗先刚院士是我国著名的光电领域专家,长期从事数字光学,悬链线光学,微纳光刻等领域的研究工作。下面就简单地介绍一下罗先刚院士在上述领域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罗先刚院士在悬链线光学领域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在悬链线光学原理创新方面,罗先刚院士率领研究团队在国际上首次证实利用光子自旋-轨道角动量相互作用的物理原理,悬链线可以对光产生稳定、可控的“扳手”作用。

这意味着他们发现了一种全新的光场调控机制,突破了传统光学中依赖凹凸镜面等元件来实现光的折射、反射和相位调控的方式,为光学器件的设计和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

传统上,研究人员通常采用离散型结构去实现相位调控,虽然调控自由度高、有表可查,但容易带来相位误差,导致效率降低。

而罗先刚院士团队专注的悬链线光学领域,则采用非离散型的连续结构实现了连续线性相位调控,更符合实际光学元件表面光滑连续的特点,减少了相位误差,提高了光场调控的效率和精度。

罗先刚院士团队研制成功的悬链线及其变形结构已被应用到众多器件的设计和研制中,如平面透镜、平面分束镜、聚焦涡旋光束产生器、超构光子开关、全息显示、电磁偏折器等。

这为实现大视场、轻量化、平面化、集成化的光学器件和系统提供了新途径,在超分辨光刻、光通讯、有源光电子集成、航天航空、相机镜头、空间科学探测、超分辨成像、激光加工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罗先刚院士团队在悬链线光学领域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不仅丰富了现代光学的理论体系,而且还为相关学科如亚波长电磁学、微纳光学等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而且该技术成果促进了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推动了整个光学领域的技术进步和创新。

罗先刚院士在光刻技术领域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在光刻技术原理与模型创新方面,罗先刚院士率领研究团队提出并实验验证了sp(surface plasmon)超分辨成像光刻的原理和方法,建立了sp超衍射材料的数理模型。

这一成果从原理层面突破了传统光刻技术的限制,为实现更高分辨率的光刻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和技术途径。

该技术通过利用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的特性,能够在相对较长的波长下获得更精细的光刻图案,从而降低了对极紫外光源等高端设备的依赖,具有重要的成本效益和技术可行性。

在光刻实验突破方面,罗先刚院士团队在365nm波长下获得了40nm线宽光刻结果,完成了缩小倍率sp成像器件光刻实验验证。

这一结果展示了该技术在实际光刻应用中的卓越性能,40nm的线宽已经接近甚至超越了一些传统光刻技术在更短波长下的分辨率水平,意味着能够制造出更加精细的集成电路和微纳结构器件,满足了半导体产业等领域对更高集成度和更小尺寸器件的需求。

此外,在辅助工艺建立方面,罗先刚院士团队针对sp光刻焦深浅、对比度低的问题,建立了高深宽比sp光刻辅助工艺,获得深宽比3:1、陡直度80°的结果。

这一辅助工艺的建立有效解决了sp光刻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的关键问题,提高了光刻图案的质量和稳定性。

高深宽比和良好的陡直度对于制造高性能的三维微纳结构器件至关重要,例如在半导体芯片中的多层布线、微机电系统(MEMS)器件的制造等方面,能够提升器件的性能和可靠性。

由此可见,罗先刚院士团队的研究成果,为我国在光刻技术领域赢得了重要的国际地位。其成果不仅为全球光刻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也为我国在相关领域的进一步研究和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结:从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名人辈出的四川省广元县走出来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罗先刚,是我国著名的光电技术领域专家。

您同意我的观点吗?如果我说的,正是您所想的,请关注、点赞、转发、分享、收藏朱萧俊说健身康!

0 阅读:23
元奇谈社会趣事

元奇谈社会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