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已经能吃饱饭了,而且各种可口的大米品种十分丰富,为什么还要研发口感不好的海水稻并大量种植?这项技术咱们可以不用,但绝对不能没有!
海水稻培育的历史海水稻并非我国原创的一项技术,它的培育历史其实比我们想象的还要早很多。
早在上世纪30年代,国际上就已经有农业学家提出了在恶劣环境下种植水稻的理论。
按理来说,正常水稻只能在淡水环境下的土壤中生长,但科学家发现在野外存在一些耐盐碱的品种,它们就是海水稻或者耐盐碱水稻。
1939年,位于印度东南方向的斯里兰卡岛培育出了世界上第一种海水稻Pokkali,其能耐盐0.3%以上的盐渍地,当时的亩产就已经达到了300公斤。
这项技术一出来,全世界各地的岛国和沿海国家表现得十分积极,毕竟那时候饥荒在全世界都时有发生。
最先表现出浓厚兴趣的是斯里兰卡旁边的印度,这个自英国殖民以来就饱受200年饥荒之苦的国家,对于吃饱饭可以说有着是非常迫切的需求。
据不完全统计,印度200年共发生了多达25次的大范围饥荒,个别小地区的饥荒事件更是数不胜数,饿死者足足上亿。
随后是菲律宾、日本和韩国等一些岛国开始积极培育,就连一向以地广人稀著称的苏联,在当时也研发出了属于自己的海水稻品种。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粮食产量仅为0.26亿斤,人均占有量不足400斤。
更何况为了战后提高人口数量,国家鼓励生育,人口膨胀带来的粮食需求十分巨大。
在这种情况下,海水稻也开始走进了我国的农学圈,只是在特殊的环境背景下,其技术突破十分有限。
直到1976年,中国农业科学院才正式对2730份野生水稻样品展开了筛选,并于1982年获得了9个珍稀的耐盐品种。
当时我国的粮食总产量已经达到了3.5亿吨,加上经济建设的潜力十分巨大,距离上一次饥荒已经过去很久,中国人基本实现了吃饱饭的目标。
尽管如此,对于农业上的要求却越来越多,因为中国人为了实现吃肉的目标,开始大量培育饲料作物,也就是玉米和大豆。
商品化的农业市场,将更多土地用于种植蔬菜、水果和鲜花,使得主粮产量的增速减缓,还有大量粮食被浪费和用于酿酒,导致了粮食人均可用量的提升并不多。
于是,袁隆平团队开始大力研发杂交水稻育种,以提高水稻的亩产量,为中国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节约土地和农业人口。
而广东海洋大学的研究员陈日胜,则在湛江海边发现第一株野生海水稻后,开始了多年的选育工作。
在长达30年的不断育种和品种筛选中,陈日胜团队不断筛选出了200多份品种,适用于中国东南沿海各地区的盐碱地。
沙漠种水稻这些成就说来轻松,但对于陈日胜这个“海水稻之父”来说,却是一段难以忘怀的岁月。
当时,国家给的经费其实并不多,但农业研究是很缺钱的,陈日胜为了能够凑到经费,甚至倒卖自己种植的胡椒和蔗糖。
为了研发出更加耐盐碱和干旱的多样化品种,陈日升曾经直接跑到了西非的沙漠地带,毕竟我国也有很多内陆干旱的盐碱地。
2012年,完成了一般杂交水稻育种工作的袁隆平团队也加入到了其中,首先在山东青岛组建海水稻研发团队,开始技术攻关。
2018年,中国在新疆、黑龙江、东营、青岛、浙江等地设立了五大稻作改良示范基地。
2020年6月袁隆平团队在青海柴达木盆地盐碱地里,试种新培育的高寒海水稻并获得成功。
阿拉伯国家听说我国能够在沙漠里种水稻后十分激动,希望我国的科研团队能够帮助研究出适合当地沙漠或者沿海地区种植的特有品种。
对于中东这块地方来说,过去他们依靠着石油发家致富,但总体产业结构单一,尤其是因为地形与气候的原因导致农业十分薄弱,很容易受制于人。
中东一些国家为了改变现状,一度尝试过将海水引入到沙漠里建设人工绿洲。
奈何沙子的质地松散,很容易就会渗漏下去,不论是淡水还是海水都难以直接在地表留存。
这是因为引海水入沙漠后,可能产生两种情况,哪一种情况都可能导致严重的环境问题。
第一种是海水通过渗漏会流入沙层,在浅层的沙层中蒸发在其中产生低压;在深层的沙层中因同时受水压和沙子下沉的压力,而产生高压。
随后,高压海水推动着往低压处流动,最终也被蒸发,这不仅会让沙层充满盐渍,导致更为严重的土地问题,还会导致沙粒间的空隙进一步扩大,从而导致地层塌陷。
另一种情况则是,海水完全通过沙层渗透进入到了地下水层,于是就污染了地下淡水,让本就不充足的水资源变得更加紧缺。
难以建造人工沙漠绿洲让中东土豪们一度十分沮丧,他们可以通过石油买来最好的高楼大厦和师资力量,却唯独买不来绿洲和农业。
但是2017年,在听说了袁隆平团队可以在沿海地区和内陆盐碱地里种植水稻后,迪拜土豪们再次燃起了希望,立刻邀请团队来帮助自己研发适合当地生长的水稻品种。
迪拜沙漠怎么看也跟水稻种植无缘,极端的昼夜温差、地下高盐度水位、低湿度、缺乏淡水、沙尘暴等等,哪一个都是水稻生长的致命杀手,堪称是农业禁区。
袁隆平团队并未因此拒绝,他们在当地沙漠对各项环境指标进行了检测。
那段时间,研究人员全都顶着毒辣的太阳坚持田野调查,身上汗水像下雨一样往下淌,全身冒“油”,双脚被厚实的胶鞋焐出了疮,裤子坏了好几条。
在这样的努力之下,到了2018年5月,团队就在迪拜收获了首批成熟的水稻。
这些水稻相较于过去的品种,不仅在耐盐碱和耐干旱能力上有了巨大的提升,而且亩产达到了400公斤,有一个品种甚至超过了500公斤。
在经过印度、埃及、阿联酋等国的联合测评后,这批水稻品种已经被完全接纳。
迪拜的穆罕默德·本·拉希德酋长喜出望外,将这些海水稻加工制成了精美的纪念品,亲自命名为“AL MARMOOM”品牌,作为未来的国礼赠送给尊贵的客人。
海水稻的意义我国海水稻其实早已经出现在了市场上售卖,其紫红色的外观格外引人注目。
但一些消费者表示,海水稻的口感海水比不上传统的水稻,其销量也一直比较低。
相对来说,我国的主粮市场其实已经饱和,而国家却依然在加紧扩张海水稻的种植面积,提出了布局1000万亩盐碱地改造项目。明明海水稻在市场上没有竞争力,为何我国还要大力推广种植?
实际上,海水稻现在面临着两大难题,一个是市场竞争力弱,这个我们已经通过了,另一个就是种植成本高的问题。
成本高是因为海水稻并不是直接就能种在海水或者盐碱地里的,它还需要进行土壤改良,在灌溉上也需要淡水运输或者海水淡化,这使得所需要投入的技术和设备成本都远高于普通水稻。
更何况,海水稻的亩产只有500公斤,与超过了1000公斤的一般杂交水稻相比收益也不高。
尽管如此,但我们却不能放弃海水稻,反而应该更加积极主动地去研发和种植。
这是因为海水稻拥有这无穷的潜力,作为一种新的杂交水稻,目前海水稻地口感或许还无法和以往的大米相媲美,但口感确实可以通过杂交育种改善的。
想想最早的野生西瓜全是白瓤的,根本不能吃,但通过人类的选育,却能出现大量无籽的红瓤甜西瓜,这就是选育多代带来的改变。
而最早的香蕉也是如此,它不仅又酸又涩,香蕉内部还有非常多的大颗粒种子,根本让人难以下口,可如今却成为了最普及的水果之一。
海水稻刚刚出现时,口感很硬,也没有过去的大米那么香甜。
但随着品种选育的发展,它已经可以做到与普通大米口感相当,甚至更劲道了。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通过一代代的选育,它必然会优化口感,提高产量,从而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而从国家战略的角度来说,我国虽然没有中东国家那么大的农业缺口,但对于粮食安全却又着深层次的顾虑。
作为一个人口大国,我国始终坚持着主粮的自给,从而避免被西方国家卡脖子。
而要实现粮食自给,就需要有充足的土地来确保粮食产量。
但随着农业商品经济的繁荣,大量蔬菜水果占据了一部分土地,城市化建设又占用了大量耕地,使得我国的18亿亩耕地红线岌岌可危。
而海水稻的推广不需要占用“好”土地,只需要占用以前没用的盐碱地和海水滩。
要知道,我国的盐碱地面积达到了9913万公顷,换算下来足足有14亿亩土地。
试想一下,如果海水稻能够跟普通水稻一样成本低、味道好、产量高,我们是不是就相当于把耕地面积增加了一倍?
正是因为这样的好处,海水稻的研究和开发才显得意义重大,而其技术改良从过去的经验来看又是切实可行的,所以海水的推广并不奇怪。
对平台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