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来了想要夜钓,这四项一定要注意,可保你的鱼获如山

徐大王爱钓鱼 2025-04-02 08:58:26

仲春时节,气温逐渐回暖,水温也跟着升高,鱼类的活跃度大大提升,这时候夜钓可是个不错的选择。不过,夜钓想要收获满满,可得掌握一些技巧。今天就来给大家分享仲春夜钓的 “4 钓 4 不钓”,让你轻松把鱼儿装满篓。

钓浅不钓深

仲春时,白天太阳照射使得浅水区水温上升较快,这里的食物也更丰富,水生昆虫、浮游生物等都聚集在浅水区。鱼类具有趋温性和觅食需求,所以它们会频繁来到浅水区活动。夜钓时选择浅水区,更符合鱼儿的活动规律。一般来说,水深 1 - 1.5 米的浅水区就很合适。比如在一些靠近岸边的水草浅滩,这里不仅水温适宜,水草还能为鱼儿提供藏身之所和食物来源。不过要注意,浅水区不能太浅,太浅的话鱼儿容易受到惊扰,而且水温变化太快,不利于鱼儿长时间停留。

钓草不钓光

水草对于仲春夜钓来说至关重要。水草就像是鱼儿的 “天然食堂” 和 “安全屋”。前面提到浅水区食物丰富,而水草区更是其中的佼佼者。水草上附着着大量的微生物和小型水生昆虫,这都是鱼儿喜爱的食物。同时,水草还能为鱼儿提供躲避天敌的地方。在仲春夜钓时,一定要选择水草区作为钓点。可以找水草稀疏的缝隙处下钩,这样既不容易挂草,又能让饵料更接近鱼儿的活动范围。如果水域中没有天然水草,也可以选择人工投放的草堆附近作钓,效果同样不错。

钓活水不钓死水

活水区域,像进水口、出水口附近,水流不断流动,能带来充足的氧气和食物。仲春时节,鱼儿经过冬天的蛰伏,急需补充能量,对氧气和食物的需求很大。活水区域正好满足了它们的这些需求。在进水口,新注入的水流裹挟着大量的浮游生物和藻类,吸引着鱼儿前来觅食。而且,流动的水使得溶氧量增加,鱼儿在这样的环境中会更加活跃,食欲也更旺盛。相比之下,死水区域缺乏水流,溶氧量低,食物也相对匮乏,鱼儿自然不太愿意停留。所以夜钓时要优先选择活水区域。

钓腥味不钓素味

仲春时节,鱼儿需要大量的蛋白质来补充能量,以应对繁殖和生长的需求。因此,这个时候它们对腥味的食物更感兴趣。在夜钓时,饵料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可以使用蚯蚓、红虫等活饵,它们不仅具有浓郁的腥味,而且在水中的动态更容易吸引鱼儿的注意。如果使用商品饵,也应该选择腥味较重的,比如添加了虾粉、鱼粉的饵料。而素饵在仲春夜钓时,对鱼儿的吸引力相对较弱,除非是针对一些特定的素食性鱼类,否则不太建议使用。

不钓远钓近

很多人觉得夜钓要钓远,认为远处更安静,鱼儿会在那里活动。但在仲春,这种想法并不完全正确。前面说过仲春时浅水区更适合鱼儿生存和觅食,而浅水区通常离岸边较近。而且,夜间岸边的干扰相对白天已经减少很多,鱼儿并不会因为离岸边近就不敢靠近。相反,近岸的食物资源更丰富,水温也更适宜。所以夜钓时,没必要一味追求钓远,选择合适的近岸钓点,往往能收获更多。

不钓急流钓缓流

虽然前面提到要钓活水,但并不是所有的活水区域都适合夜钓。急流区域水流速度过快,鱼钩和饵料很难稳定在一个位置,鱼儿也不容易发现饵料。而且,急流会消耗鱼儿大量的体力,它们通常不会长时间停留在急流区域。而缓流区域则不同,水流速度适中,既能带来氧气和食物,又不会让鱼儿过于疲惫。在缓流区域,鱼儿可以轻松地觅食和栖息。所以夜钓时,要避开急流区域,选择缓流的地方,比如进水口两侧的回水湾,或者水流较缓的河道转弯处。

不钓大风天钓微风天

大风天气对仲春夜钓影响很大。首先,大风会使水面产生较大的波浪,导致浮漂的信号不稳定,难以准确判断鱼儿是否咬钩。其次,大风会让水温迅速降低,这对于已经适应了相对温暖水温的鱼儿来说,是一种不利的环境变化,它们会减少活动,甚至躲到深水区。而微风天气则不同,微风可以增加水面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提高水中的溶氧量,同时又不会对水温造成太大的影响。在微风天夜钓,鱼儿的活跃度和食欲都比较高,更有利于钓鱼。

不钓浑水钓清水

浑水在白天可能会因为光线折射等原因,让鱼儿感觉更安全,从而吸引它们前来觅食。但在仲春夜钓时,情况就不一样了。夜间光线本来就暗,浑水会让鱼儿更难发现饵料。而且,浑水通常是由于水流湍急或者水底淤泥被搅动等原因造成的,这种环境下的水质和溶氧量都可能不太理想。相比之下,清水区域的能见度高,鱼儿更容易发现饵料。只要选择合适的钓点,在清水区域夜钓,能让你更清楚地观察到鱼儿的咬钩情况,提高中鱼的几率。

仲春夜钓掌握好这 “4 钓 4 不钓”,相信你会有不错的收获。不过,夜钓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情况,比如明明按照技巧选了钓点,却还是没钓到鱼。大家在仲春夜钓时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困惑呢?又是怎么解决的呢?快来评论区分享你的经验吧,让我们一起交流,共同进步,享受夜钓的乐趣。

0 阅读:92
徐大王爱钓鱼

徐大王爱钓鱼

哈喽,茫茫人海中你居然能发现我,看来你我有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