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不仅血糖容易高,还波动大。
为了应对这个难题,本文教你3招,有效应对冬季高血糖。

第1招:少肉、多菇、喝牛奶
少吃肉:天冷大家爱吃羊肉、火锅等高油脂、高热量饮食。这类饮食容易造成能量过剩,不利于血糖的控制。建议每天不要超过100克的瘦肉,不要吃五花的牛羊肉。
多吃蘑菇类:蔬菜中的膳食纤维对于血糖的控制起到重要的作用。
各种没有“纤维感”的蘑菇类(膳食纤维含量丰富,平均3.7克/100克),而有“纤维感”的芹菜仅仅是1.5克/100克,与白菜、萝卜炖在一起,延缓升高血糖,饱腹感效果最佳。
早餐不喝稀饭喝牛奶:很多糖尿病患者,冬季早餐习惯热乎乎的粳米稀饭(升糖指数为102)、糯小米饭((血糖生成指数为121)和面条(血糖生成指数为55),虽然好消化但也容易升高血糖。
不妨把这些高血糖生成指数的食物换成低升糖指数的牛奶(血糖生成指数为27),餐后血糖就平稳得多。
第2招:室内运动与室外运动相结合
室外温度低,可增加室内运动的时间和形式,比如原地踏步走、打太极、练瑜伽、蹬健身自行车等一些运动方式,都是不错的选择。
除了餐后在家中适量的运动以外,在天气不错的午后,还可以去有塑胶跑道的运动场,去公园和一些室内的健身场所,选择快步走、打球、跳舞、打拳等,都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总之,天冷也别偷懒,该动就得动。
第3招:及时调整用药
糖尿病患者根据以上两种方法后血糖依然高,应及时监测3天7个点的血糖(空腹、早餐后、午餐前、午餐后、晚餐前、晚餐后、睡前血糖),然后就医,请医生帮助调整药物用量。
就诊时要向专业人员详细介绍患者目前的饮食、运动、空腹和餐后血糖值,用药情况,作为调整用药的依据。
作者:牟利宁 济南中心医院主任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