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的评分同样高涨,从豆瓣8.4分的开分,一路飙升至8.7分,绝对是今年口碑和票房双收的香港电影。
不仅令人期待着,《破·地狱》在内地正式上映后,是否能获得不错的市场反馈呢?而今年另一部在香港本土收获超高票房的港片《九龙城寨之围城》,则以6.84亿的票房成绩,暂居内地市场票房最高的香港电影。 回看近期港片的表现,到底还有多少新的可能?在一次次涌出“港片已死”的论调里,香港电影又如何走下一城呢?
《破·地狱》“破”在哪里
电影《破·地狱》发生在红磡,是很多内地观众最熟悉香港的地方之一。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红磡附近除了有港乐圣地“红馆”,还有香港最大的殡仪馆。正如电影初始,有一句旁白说到,“红磡是一个很特别的地方,就一街之隔,这边的红馆每晚都有演唱会,另一边的殡仪馆也是每晚都有‘演出’上演。”以此为背景,失业许久的婚礼策划师魏道生(黄子华 饰),为了生计,在女友的推荐下,成为了一名葬礼经纪人,接替了明叔(秦沛 饰)的担子,和喃呒师傅文哥(许冠文 饰)组成全新“一文一武”的新组合。两人起初理念不合,频频矛盾,但在相处中,以及文哥女儿(卫诗雅 饰)的帮助下,大家放下心结,真正理解了“破·地狱”。
“破地狱”是道教的一种丧礼科仪法事。仪式上,喃呒师傅会扮演引导者的角色挥动桃木剑、走特定步法及打破瓦片等动作象征打开地狱的通道,帮助亡者的灵魂从地狱缚中解脱出来。该仪式于2011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导演看来,这个仪式好似一支舞蹈,像是为人跳的最后一支舞,因此影片的英文取作 “The last dance”。
《破·地狱》以殡葬题材作为切入口,是港片从未触及的,具备一定的新鲜度。影片以生死为题,内核实则是处事的心态。 影片除了每场仪式背后动人的人物情感关系之外,是延伸出这些人与城市命运的关系。 正如故事真正要讲的,是电影那句,“活人也需要破地狱的,活人也有很多地狱。”
除此之外,电影启用黄子华和许冠文“两代笑匠”作为主角。不搞笑的许冠文从外形上,就是一位看似守旧且固执的老父亲,而黄子华的形象又是典型的香港中年男子,口齿伶俐。 可以说,从角色到性格,两人都和角色非常贴合。更重要的是 ,两位主演在香港本土的号召力不容忽视。
在香港电影历史上,许氏兄弟一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方。就连徐克导演在近期的采访中都表示,只有通过许冠文和许冠杰兄弟,才能找到他要的香港情怀。据相关数据,香港观影人次最多的华语电影,仍是许氏兄弟的《半斤八两》和《最佳拍档》。可以说,许冠文的受众核心一定程度上落在了当下的银发观众。
黄子华则很大程度上,吸引了一代更年轻的观众。从《还是觉得你最好》到《毒舌律师》,他主演的这些影片屡屡打破票房纪录。但在此之前,黄子华是业内出名的“票房毒药”,他甚至自导自演《一蚊鸡保镖》“自嘲”自己当时的票房号召力。 后续他将更多时间投身在“栋笃笑”(脱口秀)这类线下演出中,场场爆满,一票难求。 近几年他回归大银幕,不难看出, 一部分线下观众粉丝平移至了影院 。 同时我们能看到在近三部最卖座的电影 里,编导都为黄子华留足了“高光”,发挥出了他的 口才 优势。
这种恰好反映了城市症结和城市当下精神的好剧本,匹配上主流话题的卡司阵容,或许是《破·地狱》能破纪录的原因之一。
香港电影如何“破”
《破·地狱》并非是大家传统意义上的港片,不是典型的警匪动作片,亦不是传统的喜剧电影。 回看近年香港电影金像奖的热门影片,以及香港地区票房榜单,曾经的警匪片和港式喜剧似乎影响力慢慢减弱。曾经极具市场号召力的“周星驰电影”已然仅剩《功夫》和《少林足球》位列榜单的前十。目前位列榜单前五的影片,分别是《毒舌律师》(2023年)、《破·地狱》(2024年)、《九龙城寨之围城》(2024年)、《明日战记》(2022年)、《还是觉得你最好》(2022年)。 在这些电影里,我们能看到最核心的关键词,仍是“香港”本身。
即便是动作电影《九龙城寨之围城》,内容也涵盖了对香港这座城市过去“九龙城寨”的情怀,而《明日战记》更是对香港工业未来的一种期望。 而其他三部电影则是把镜头实打实对准了香港这座城市的小人物,用更写实的方式,展现普通人的纠结,以及面对现实的无奈和希望。
追溯香港电影发展,这并非是港片发生了变化。 早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香港电影制作了一批着力于底层草根小人物的故事,甚至到了后来香港新浪潮创作中,以许鞍华为代表的人文情怀创作,更是不用多言。即便到后来周星驰电影,小人物依旧是创作的核心。
我们能看到,如今香港电影只是将这一情感表达做进一步强化,更关注当下普通人的真实生活与心态,抒发本土情怀。这类电影中多数带着香港情怀,这种情怀同样是观影的一种情绪,不断刺激更多观众的进场。 但这种情怀被放大,情绪更集中在特定群体时,我们也能发现,这些影片在内地的主流市场依旧在华南地区,以及一二线城市,很难较过去商业类型电影那样实现下沉。
我们同样能发现上述五部电影,除了《九龙城寨之围城》背后有老牌导演郑保瑞,其他几部电影的导演均还是仅拍了三部以内的新生代导演。 这正是当下香港导演们创作轨道的变化,通过对香港特定人群为创作目标,切中时代的命脉。 比如口碑电影《年少日记》精准切中年轻人内心的焦虑,也对自杀低龄化现象作出思考;另一部《白日之下》则揭示社会福利制度及监管机构的漏洞,引起社会思考。最终在影片公映4个月后,林保怡饰演的角色原型得到了制裁。
或许很多人觉得如今香港电影少了那份“港味”,却忽略了“港味”本身就是源于这座城市的每个人。如今的港片换了呈现方式,依旧扎根于香港文化和社会人文的创作,或许在这个时代下,全新产业创作的模式,让港片有全新的可能,让观众有更多期待。
分享、赞只要你点,我们就是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