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双争”实践书写城市新风红色基因浸润文明土壤

掌中石家庄 2025-04-17 13:53:01

近日,在石家庄正定南城门,一群身着汉服的少年齐声诵读《少年中国说》;在裕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82岁的退休教师王秀兰手抚《西柏坡纪事》……这些动人的场景,共同构成了石家庄“双争”活动的一部分。自“我是文明市民、要为城市争光,我是燕赵儿女、要为河北争气”活动开展以来,石家庄多措并举依托红色基因,重塑精神风貌,书写城市新风。

在神兴小学的思政课上,五年级学生王浩宇带领同学们生动模拟中共一大南湖会议的场景。在孩子们稚嫩而热烈的讨论声中,百年党史变得鲜活可感。班主任老师表示:“我们把历史改编成剧本,让孩子们在角色互动中体会信仰的力量。”

基层治理的“微光”同样照亮整个城市。裕华区美苑社区的“银发巡逻队”,成员平均年龄70岁,成功调解多起居民纠纷;赞皇县则整合了12345热线与人民网平台,创建了“赞皇之家”网上群众工作平台。灵寿县培养的200名“红色网评员”,借助短视频形式解读政策,增强了网络文明建设的亲和力。

志愿服务成为全民参与的纽带。长安区“便民帮帮团”定期为社区老人提供理发、义诊服务;新华区邀请“河北好人”魏德禄讲述军功章背后的故事,激发青少年责任感。数据显示,全市注册志愿者已突破200万人,志愿服务网络覆盖全市城乡社区。全国道德模范吕保民、护林员戎喜民夫妇等先进典型的事迹,通过“文明榜样说”活动广为传播。

移风易俗的实践则让文明新风扎根乡土。灵寿县慈峪村的新人武广卫、苏景颜举办“零彩礼”婚礼,带动全县推行红白事“新风套餐”;深泽县大贾庄村通过“红黑榜”制度,婚礼平均花费降低30%。这些举措背后,是石家庄将“双争”精神融入文化惠民工程的努力,全市广泛开展集体婚礼、广场舞大赛等群众性活动,让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同时,石家庄还积极挖掘和传承红色文化资源,如利用西柏坡纪念馆、平山县李家庄旧址等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教育,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绽放新的光芒。

如今,石家庄正紧锣密鼓地规划“双争”活动的升级方案,开发“文明实践地图”平台,实现红色场馆的“一键导航”;推广“文明积分”制度,激励市民积极参与志愿服务;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基金”,旨在促进文明建设的持续健康发展。在这片承载着“太行精神”的土地上,一场以红色基因为灵魂的文明长跑,正源源不断地为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来源:石家庄日报

记者:刘青

0 阅读:4
掌中石家庄

掌中石家庄

掌中石家庄官方帐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