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室来了一位妈妈,说她最近几乎抑郁,孩子马上要中考了,前段时间周末回家休息,返校两天了,直到班主任找到她问孩子生病怎么样了,她才知道孩子根本没去学校,还骗班主任说自己生病了要请假。
妈妈急得不行,到处找不到孩子,差一点就要报警的时候,从孩子的一位小学同学那里得到消息,原来孩子私自跑到另一个同样不爱上学的小学同学家里去玩,那个同学是留守儿童,爷爷奶奶年龄大了也管不住他。
妈妈赶到这个同学家里时,发现两个人窝在一起打了两天游戏,门都没出。
妈妈气得又打又骂,可是孩子就铁了心不想再去上学,中考也不想再参加,逼的急了,孩子来了一句:“你知道我这两年住校都经历了什么吗?”
妈妈愣住了,不明白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孩子除了这句其他都不愿意多说,后来问了孩子的同学才知道,孩子长期在学校被同学欺负,早就不想上学了。
原来,一个寝室共有6个孩子,其中有两三个孩子小学就是同学,他们暗自抱成了一个小团,包括这个孩子在内的三个孩子,有一个个头高大没人敢惹,还有一个住校没多久就走读了,就剩他,之前也跟妈妈提过不想住校了,妈妈以家太远每天在路上耽误太多时间为由,不允许他走读。
就这样,虽然那三个孩子虽说也没直接打过他,但经常暗戳戳地欺负他,不是用他的床单擦鞋,就是用他的毛巾擦脚,还有别的生活中的很多细节,数不胜数。
现在回忆起来,妈妈想起孩子也曾跟自己说过寝室几个同学抱团排斥他,当时不以为意,还跟孩子说:“你要懂得如何跟人相处,别人既然都能玩到一起,就你不能跟他们玩到一起,你要找找自己的原因。”
来到我们咨询室后,妈妈后悔地跟我们哭诉:直到孩子中考才知道,住宿和走读差别很大,可惜没有重来的机会。
我不止一次遇到像这位妈妈这样的咨询者,家有青春期孩子,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我也曾跟很多家长说过,千万别让孩子住校,因为这个时期的孩子还没定性,初中正是实现与分离和自我重塑的最佳时期,需要父母和身边人的正确引导,如果把他放到住宿环境,且不说他有多大定性不受周围环境影响,就说他自身的学习和生活,也很难不受影响。
了解青春期孩子的特性
想要知道为什么初中时期的孩子还需要父母的监管,那么我们就必须知道孩子在初中时候的特性。
1.思维思想的成长
儿童相当于一块白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能够在这块白板上留下的东西越多,就越能奠定孩子的智慧基础,可随着儿童慢慢长大,真正的步入了一个“小大人”的时期,此时的孩子身体已经慢慢发育成熟,可是思想上却又极为幼稚,急于脱离父母,却又需要父母在物质上的支持,会对社会上的一些事有自己的主观,持自己的意见去看待这个社会,却又不能完全客观去看待人和事。
这群孩子想让他人把自己当大人看待,却又不是完全的行为能力人,所以对于社会的判断有偏颇,甚至存在很多被引导性的思想。
例如电视剧当中的侠义,用小大人的思想去思考,其实就是为兄弟两肋插刀,弃律法与不顾或者高于律法。
但是在完全行为能力人的思考之下,律法为先,道德为基础,然后再去思考自己所行之事是否可行。
所以这群孩子的思想和思维虽然成长了一部分,但没有完全成长,成为一个很全面的团体,很容易被诱导。
2.性教育早熟
初中时期是进入了一个非常懵懂的性成熟时期,身体开始慢慢发育,却又并没有建立起非常完整的性理念,并且这个时期孩子心理还非常的薄弱,没办法构建一个强大的心理环境去面对这个话题。
甚至很多孩子不知道这个话题之后的故事,也不知道这个话题之后的危害,所以会懵懵懂懂地犯错,从而产生不可挽回的错误。
大多数孩子只是一时冲动,也只是一时好奇,并没有真正意识到自己做这件事情是为了什么或者是干什么。
体内青春期的不安分,又使他们的思想有非常大的波动,靠着有意想象和创造想象去展现未来,不贴合实际,很多时候还可能犯下大错误。
了解住宿和走读的区别在哪?
固然,想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让孩子住校可以说是最快速的选择,可是,比起孩子的自理能力,孩子住校后有更多让父母担忧的东西。
首先,住宿后孩子很容易随波逐流。
住宿的环境我们没办法挑选,你不知道和自己孩子相处的这几个人到底是好是坏,他们心里所想、行为所至到底会不会有意无意的影响自己的孩子。
要知道,在校期间除了晚自习之后的那段时间,大部分时间都是学习,所以能够被环境影响的因素相对较少,走读就能够控制这个影响因素,尽可能的把因素控制在家长手中。
其次,住宿极易产生校园霸凌。
就如前面来做咨询的妈妈,孩子很明显在学校遭遇了校园霸凌,最让人难过的是,孩子在遭遇霸凌的这漫长时间里,没有人知道他内心在经历什么,也没有人去帮助他,孩子看到的、感受到的都是漫漫无期的欺负和难过。
长此以往,很难保证孩子的心理不出现问题。
最后,住宿造成亲子关系淡漠。
青春期是人生很重要的一段时间,同时也是孩子很迷茫的一段时期,此时孩子从心理上渴望独立,行为上却又无法真正独立,那种矛盾心理很容易导致孩子走弯路,所以这时的孩子很需要父母多多关注自己、给予自己人生的正确指导。
而住宿后,孩子一个星期难得跟父母真正相处一天,长久的隔离会导致情感上的疏远,遇到事情孩子也不愿意跟父母分享,父母也很难察觉孩子的变化。
白岩松就曾在采访中说过,如果可能,千万别让孩子住校。
孩子没有办法分辨环境,但是大人可以尽可能的去帮助孩子建造一个相对纯静的环境,多制造跟孩子的相处时间,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去影响孩子,让孩子知道自己对他的爱,告诉他无论何时父母都会保护他、支持他。
只有这样,孩子才会充满力量和安全感,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也才能更坚韧地走下去!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