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初学者学习《十七帖》,最好是学习历史上最为经典的墨迹临本。这件《十七帖》,苏东坡临摹过,只可惜行笔悠游精神气格很像,但是用笔之法与结字之法与右军相去甚远,不宜初学。
元朝的康里巎巎临摹过,其点画精微,用笔爽利,不足之处是用笔上颇有俭省,意趣更是与原帖相差较大。明代的胡正、项元汴、董其昌皆有临本传世,但只可惜面目气格与原贴相差甚远。
而历史上最佳的临本乃是朱大有临的《十七帖》,无论在用笔、结字之法和章法气息,能够完全贴合晋人,若是直接看他的临本,满满的皆是晋人意趣,你会难以想象,这个临本是出自明朝人之手。
朱大有在书法史上寂寂无名,但他临摹的《十七帖》却成为了书法史上至为经典的临本,为后世所仰望。
朱大有临《十七帖》长卷朱大有《临十七帖册》纸本草书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作者为明代安徽宁国人。字伯亨,号摩诃山农。嘉靖十二年(1523)岁贡。朱大有《临十七帖册》纸本草书。十二开。每开均29.2×35.9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释文:十七日先書。郗司馬未去。即日得足下書為慰。先書已具。示復數字。(郗司馬帖)。吾前東。粗足作佳觀。為逸民之懷久矣。方復及此。似夢中語耶。無緣言面為歎。書何能悉。(逸民帖)。龍保等平安也。謝之。甚遲。見舅可耳。至為簡隔也。(龍保帖)。今往絲布單衣財一端。示致意。(絲布衣帖)。計與足下別廿六年於今。雖時書問。不解闊懷。省足下先後書。但增歎慨。頃積雪凝寒。五十年中所無。常冀來夏秋間。或復得足下問耳。比者悠悠如可言。(積雪帖)。吾服食久。猶為劣劣。大都比之年時。為復可可。足下保愛為上。臨書但有惆悵。(服食帖)。知足下行至吳。念違離不可居。叔當西耶。遲知問。(六日帖)。瞻近無緣。省告。但有悲歎。足下小大悉平安也。云卿當來居此。喜遲不可言。想必果。言告有期耳。亦度卿當不居京。此既辟。又節氣佳。是以欣卿來也。此信旨還具示問。(瞻近帖)。天鼠膏治耳聾。有驗不。有驗者乃是要藥。(天鼠帖)。朱處仁今所在。往得其書信。遂不取答。今因足下答其書。可令必達。(朱處仁帖)。足下今年政七十耶。知體氣常佳。此大慶也。想復懃加頤養。吾年垂耳順。推之人理。得爾以為厚幸。但恐前路轉欲逼耳。以爾要欲一遊目汶領。非復常言。足下但當保護。以俟此期。勿謂虛言。得果此緣。一段奇事也。(七十帖)。去夏得足下致邛竹杖。皆至此。士人多有尊老者。皆即分布。令知足下遠惠之至。(邛竹帖)。彼鹽井火井皆有不。足下目見不。為欲廣異聞。具示。(鹽井帖)。胡母氏從妹平安。故在永興居。去此七十也。吾在官諸理極差。頃比復勿勿。來示云。與其婢問來信不得也。(胡母帖)。知有漢時講堂在。是漢和帝時立此。知畫三皇五帝以來備有畫。又精妙。甚可觀也。彼能畫者不。欲因摹取。當可得不。信具告。(講堂帖)。往在都見諸葛顒。曾具問蜀中事。云成都城池門屋樓觀。皆是秦時司馬錯所修。令人遠想慨然。為爾不。信示。為欲廣異聞。 (成都帖)。知彼清晏歲豐。又所出有無。一鄉故是名處。且山川形勢乃爾。何可以不遊目。(清晏帖)。虞安吉者。昔與共事。常念之。今為殿中將軍。前過云。與足下中表。不以年老甚欲與足下為下寮。意其資可得小郡。足下可思致之耶。所念故遠及。(虞安吉帖)吾有七兒一女。皆同生。婚娶以畢。惟一小者尚未婚耳。過此一婚。便得至彼。今內外孫有十六人。足慰目前。足下情致委曲故具示。(兒女帖)云譙周有孫。高尚不出。今為所在其人有以副此志不。令人依依。足下具示。嚴君平、司馬相如。揚子雲皆有後否。(譙周帖)——右軍書法。生平最喜臨摹。至十七帖。尤深嗜篤好。數十年來。臨摹幾及百卷。自幸神情相肖。無拘孿苦澀之態。丁亥秋。重過古延。偶一臣社翁携此冊屬書。時宿雨初霽。涼飆方來。心手俱閒。遂臨一過。摩訶山農朱大有識。
局部放大:
Lichangmin
好文,好字。[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