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之间,几百人的工厂空无一人,失业的失业,跑路的跑路!“一夜复活,满地是钱”——有媒体曾这样形容当地的自行车工业。在同享单车群魔乱舞的这一年,跌入低谷的中国自行车工业奇迹般的复活。一夜之间,蝗虫涌入
随着2016与2017年之交同享单车风口骤起同享单车数量激增,仿佛一夜之间如雨后春笋一般出来了最疯狂的时候,仅深圳一天就有上万辆同享单车投入使用,北京到目前为止已经有超过160万辆同享单车。调查显示,今年1到5月,自行车产值2622万辆,同比增加25.4%累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加12.1%,利润总额同比增加10.5%。中国自行车协会的官方文件显示:中国每年有8000万辆的自行车产值,内销在2500万辆左右而仅ofo和摩拜这两家同享单车企业,2017年一年的订单所带来的产能就将超过2500万辆。一剂春药,死灰复燃
要支撑如此规模的产值,这背后是数千家自行车代工厂夜以继日的加班同享单车带来了巨大的订单,让自行车工业这个公认的夕阳工业又返老还童,一场造车大潮在行业里扩散开来不少自行车厂的老板都在增加生产线,来应对日益增加的同享单车订单。自行车厂工人李明回忆起自己第一次听到摩拜宣布投进400万台单车时,仍记得当时的兴奋劲,“有大把工作可以做了”。在给同享单车代工期间,他每天作业10个小时以上,工资比以往每月多出3000多元。为接受40万辆小蓝单车的订单,美邦自行车公司还曾专门追加了一条生产线。那时,媒体这样描述当地工厂生产线上的繁忙景象:差不多20个员工组成了一条长约50米的流水线。同享单车的订单如一剂春药一般,让自行车工业这个迟暮的老人,又重新焕发生机。一位年轻的自行车组装员曾在作业台上写下了“春天来了”,然而,春天真的来了吗?轰然倒下,一地鸡毛春药终究是春药,药效一过,结果可想而知。8月29日,广州市交委和各区政府联合约谈了多家同享单车渠道企业,要求停止新车投进。继上海、杭州、南京、广州、深圳等城市禁止新增同享单车投进后,禁骑、扣车、约束投进等管控措施正约束同享单车的“野蛮生长”。
不止是政府部门的约束,另一方面,同享单车在资本商场本身也开始遇冷,大城市的同享单车基本都已经趋于饱和了商场加速洗牌,悟空单车、3Vbike和町町单车三家同享单车企业相继倒闭。工厂倒闭,工人下岗9月2日下午,新京报记者走访聚友自行车公司厂房,不见一位工人,机器也落满灰尘。“同享单车坑了不少人”,王庆坨镇一家单车工厂人士通知记者,有不少工厂被拖欠货款,金额从十几万到200万都有。
工厂负责人均表示,“同享单车企业不让发货、拖欠尾款在当地已是普遍现象”,“同享单车只是一时的买卖”。500多辆町町单车货还没发,那边公司就跑路了,而这些代工厂大多数都是预付款的方式,企业先支付30%左右的预付款给工厂,在完成生产后,再付尾款,而如今公司跑路,很多代工厂的尾款收不回来,亏损几十、上百万在行业里是很普遍的工作。在深圳市,有200多家单车企业包括整车生产、零部件供应的上下游配套企业,其中有一半以上的工厂给同享单车代工。如今同享单车停止商场投进,这些代工厂都将面临罢工停产的尴尬地步。出资需谨慎,风口不行追
自从2012年雷军的小米大获成功后,“飞猪论”一直在出资界广为流传,成为不少年轻人的人生信条以至于之后的VR、租车渠道、二手车、O2O、直播等行业的出资热潮一波接着一波,扎堆出资成了普遍现象。这样的出资结果怎么样,大家很清楚,除了几个背靠巨头的企业活了下来大部分小企业的就如同一滴水融入了大海,被资本的洪流淹没,最后连影子都找不到如果所有人都以为那是风口,那就算再宽的康庄大道最后都会挤成独木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