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废一个孩子,就是让他赢在起跑线上,马伊琍也吃过亏

美妈很帅 2020-12-10 19:49:26

文丨美妈很帅

“妈妈,不要念!我要溜滑梯!”孩子扭动着身躯,试图逃离妈妈的怀抱。

“乖,学会这两个生字再去玩!”

“不学,不学,就是不学!”孩子摆出臭脸,一手拍掉妈妈手上的生字卡。

妈妈终于忍不住了,重重打了一下小朋友的手掌心。最终她选择妥协,让孩子去溜滑梯。在后来的交谈中得知,小朋友才三岁多,我问这位妈妈为什么那么着急让孩子认字。

原来,她朋友的儿子,才刚满4岁就已经认得1000多个汉字了,会背不少古诗词,会说一些简单的英文。

别人家的孩子早早跑在前面了,自家的孩子还傻乎乎的,只知道玩泥巴溜滑梯。大受刺激的她,焦虑万分,所以才逼着孩子认字、数数,以免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天下父母都希望孩子聪明优秀,但脑科学告诉我们,想要成就一个孩子,首先要遵循大脑成长的发展规律,要顺着孩子的天性去培育。

我们都知道催熟的水果不好吃,但却千方百计提前塞一大堆知识给孩子,强行把孩子“催熟”,以为这样孩子就能赢在起跑线上了。美妈看过不少把孩子“养废”了,还沾沾自喜的家长:我家孩子还不到6岁就会听、会读、会写了。

过早给孩子灌输知识,真的不是什么好事!

美国一位从事教育工作40年的老校长经过长期观察发现,那些超前学习的孩子正式上学后,很难跟别的小朋友打成一片,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做什么都很被动,上了高年级之后,更是无心学习,甚至痴迷于网络游戏。

也就是说,过早教会孩子读、算、写,会剥夺孩子学习的自主性。

由德国资助的一项研究也表明,超前学习在孩子上小学前表现虽然优于他人,但二年级他们的知识水平跟其他人无异,到了四年级后,学习成绩反而明显低于没有进行过超前学习的孩子。

知名演员马伊琍在超前教育这里也曾吃过亏:曾逼未满6岁的女儿认数字,结果把孩子惹哭了,导致孩子看见那本书就害怕。还好她及时醒悟了,在朋友教4岁孩子写字时,还能从容地叫朋友耐心等待孩子成长。

试想一下,一个笔都握不稳的孩子,每天为了写好几个字,一坐就是几小时,写不好就挨批,批完了还要含泪擦掉重写,孩子每天尝到的都是失败的痛苦滋味,他还会主动去学习吗?

当然不会!孩子从来没有体验过成功的经验,没法激活大脑的奖励中心,自然也就没法产生学习动机。

发展心理学家艾莉森·高普尼克认为:孩子6岁之前主要任务就是玩,读、算、写都靠边站。

看到这里,有家长会有疑问:但现实是,孩子一上小学就要学写字、学拼音、学数学,几大科目一起来,进度如此快,6岁之前啥都不做,孩子将来正式上学能跟上老师的节奏吗?

不建议你给孩子做强迫认知,并非不代表你什么都不做,而是顺应大脑的发展规律,在玩乐中自然而然地帮孩子打好底。要知道,要播下花种子,才有静待花开的可能。

那具体该怎么做呢?最佳方法莫过于阅读。

阅读时,孩子可以主动联想、主动接受信息,大脑神经频繁连接,能够帮助孩子建立庞大的知识系统。

学习是相通的,有了强大知识背景作支撑,孩子上学后触类旁通的机会越多,更容易吸纳新知识。孩子从小养成阅读习惯,上学后自然学得比别人快而且轻松。

所以,孩子6个月就要给他念绘本了,3岁就要养成阅读习惯。

在阅读的过程中,很多小朋友喜欢反复读一本书,直至滚瓜烂熟了,才换另一本。家长不必烦恼,他需要这种重复,以便重新修改他的知识架构。高楼之所以能平地起,是因为根基打得深且稳,反复读一本书,有助于神经元连接得更深更紧密,为将来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阅读还有一个很难得的优势:孩子在阅读中悄悄把字学会了。

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孩子会从父母每一次朗读时所发的音以及与肢体语言之中,重新确定读音、词义及用法,当这种重复累积到一定时候,就会发生质变,孩子再次看见这个熟悉的汉字符号,便知道它的词义是什么,用在什么情景中去。

美国有一个名叫Adora Svitak的女孩,2岁会认字,2岁多就会自己阅读,8岁写小说。原来,她爸爸每天都会给她念诗并且陶醉其中,由此给孩子带来这种认知:读书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在这种“魔力”的驱使下,女孩自己学会了认字,学会了阅读。

情绪与记忆密切相关,孩子主动去学习,说明享受其中的乐趣,当海马体接收到这些带有愉悦情绪的信息,自然会将它转到长期记忆中去。如果家长强迫的,那孩子学到的知识便会停留在短期记忆这个“仓库”中,面临着被抹掉的命运。

“妈妈,再讲一个(故事)给我听……还要读一个。”这是我家孩子现在常常对我说的一句话

我很高兴能在孩子刚满3岁时便帮他养成了阅读习惯。当然,我会一直跟他共读下去,哪怕他上学了会认字了,也会念故事给他听,以免刚学会认字的他把心思放在解码文字上而无法全身心沉浸在阅读的快乐,最终失去阅读热情。

0 阅读:32

美妈很帅

简介:专注分享孕产、育儿与辅食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