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能卷到哪儿去?车企新年忙转型!

锂电数码书 2025-02-08 18:34:39

新年伊始,各车企除了发布新年新目标,一个个战略调整的大动作也接连推出。“聚焦”是很多车企的选择,战略落地需要组织架构来支撑,智能化是所有车企的战略重点,而实现这些,合作是绕不开的路径。2024年,很多车企发现以前跨步走、大扩张的路走得越来越艰难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点已经从“快不快”转向了“好不好”。路不畅则转向。所以,刚刚进入新的一年,车企就忙着聚焦、调组织换结构、携起手来打造核心竞争力,他们都在试图寻找一条从偶然成功到必然成功的可把握的路。2025年,汽车行业或将形成新的竞争生态。

聚焦——

集中优势力量 掌握核心竞争力

1月11日,广汽集团IPD(集成产品开发流程)及数字化变革项目启动会在广汽集团番禺总部召开,广汽三年“番禺行动”再落关键一子,深化改革迈向新征程。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强调,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做正确的事,要更好地把握市场趋势,洞察用户需求,实现产品开发从偶然成功到必然成功的转变。面对行业新挑战和广汽发展需求,广汽提出三年“番禺行动”,研发是其中的重点。广汽将以需求为导向,实现平台化开发,利用数字化开发流程等手段,推出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提升核心竞争力。这种聚焦战略是广汽针对当前合资板块销量下滑、企业整体竞争力被削弱开出的“药方”,这也是很多车企此轮战略调整的重点。

同样受困于合资板块增长乏力的上汽集团,也开始进行战略调整,加大对自主板块的整合聚焦。2025年是上汽集团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方案(2024~2027年)的关键一年。在2024年重点聚焦自主品牌建设和技术能级跃升,不断加快创新步伐的基础上,2025年,上汽集团提出将在自主品牌和技术创新方面继续推进。近日,有消息显示,上汽集团正组建“大乘用车板块”,并将旗下荣威、MG、飞凡、上汽国际、研发总院、零束科技、海外出行等多个品牌和部门进行合并。这一举措是为了强化对自主板块重大事项的集体决策,目前公司管理层已经开启了全员竞聘。

聚焦汽车主业、整合优势资源是吉利《台州宣言》的核心。2025年,是吉利全面落实《台州宣言》的第一年。聚焦汽车主业,吉利控股提出2030愿景:引领绿色智能通行生态,致力于以创新的绿色智能科技,为用户提供“可油可电可醇”的卓越产品与灵活能源服务,推进“安全放心、普惠平权”的智能出行与运输解决方案,引领“绿色低碳、智能共享、乘商互联、天地一体”的通行生态。

1月5日,《台州宣言》解析会暨吉利控股亚冬冰雪体验之旅活动举行。吉利控股集团首席执行官李东辉表示,吉利既生产乘用车,又生产商用车,乘用车注重用户出行体验,商用车注重物流运输体验,实现“乘商互联”发展格局。吉利要实现从产品制造竞争力向生态服务竞争力转变,从规模成本优势向绿色智能科技优势转变,从各品牌独立运营向全球化深度协同转变。吉利控股集团总裁、极氪智能科技首席执行官安聪慧表示,《台州宣言》下,吉利控股最核心的思考是聚焦汽车主业,并支撑集团全球战略目标。

面对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带来的激烈市场竞争,各车企都推出了更积极的战略,利用更多的品牌、产品体系,抢占不同的细分市场。有些甚至孵化了不同的业务板块,采用独立子公司、子品牌等方式入局细分市场。经过一段时间发展,这些变革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些子品牌也脱颖而出,但大多子品牌距离预期目标还比较远,再加上产业进入新的发展周期,以往大跨步走的战略似乎有些“过时”了。面对新发展阶段,车企开始聚焦,采用集中平台化研发、整合子品牌等方式,集中优势资源、聚焦主营业务,寻求竞争力的提升。聚焦将成为2025年大多车企的首要选择。

整合力量,组织架构做保障

战略调整必须有相应的组织架构做支撑,新年伊始,国企率先开启了新一轮组织架构调整。2024年底,一汽集团即开始调整一汽-大众的领导班子,自2024年12月25日起,潘占福不再担任一汽-大众董事、党委书记、总经理,调回中国一汽工作,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陈彬兼任一汽-大众党委书记、总经理;聂强任一汽-大众党委副书记、工会负责人,不再担任一汽-大众副总经理(商务)及销售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吴迎凯接替聂强担任一汽-大众副总经理(商务)及销售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

1月初,一汽-大众又进行了涉及约30位中层经理干部的大规模人事调整。一汽-大众领导班子调整之际,一汽集团的其他业务板块30多位高管也在被调整之列。根据相关任命,中国一汽副总经理吴碧磊兼任中国一汽研发总院党委书记、院长。研发总院原党委书记、院长王德平担任中国一汽首席科学家兼研发总院高端汽车集成与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技术中心主任等。

2024年,合资车企走得相当艰难,面对困境,陈彬在新年贺词中写道,一汽-大众将2025年的主题词定为“突破”。据了解,陈彬上任后,密集调研了多家经销商,与各级人员进行了访谈。

2024年最后一天,东风公司宣布大规模组织机构调整,对总部职能部门进行改革,推动公司总部由战略管控向“运营+统筹”转型,进一步整合集团资源运营自主乘用车事业,旨在解决新能源品牌力不足等问题。此次调整完善了全价值链运行架构,强化总部功能,助力新能源和智能化转型,力争2025年销量重回300万辆。2025年新年伊始,东风汽车进行了一系列的人事调整。其中,张俊将兼任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营销管理部总经理一职,崔志锋将出任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制造管理部(安全环保部)副总经理及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管理部(安全环保部)副总经理。

东风本田也在近期进行了重要的人事调整。东风本田发动机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执行副总经理崔志峰升任董事长;原副总经理勾天生调任党委书记,并推荐任董事、执行副总经理;原执行副总经理助理龚熙则出任新的营销领域负责人。在经历了2024年市场下行压力后,东风本田准备在2025年加速反击,通过优化管理团队、提升运营效率,以期重振销量,恢复市场地位。

上汽集团也在近日宣布了一项重大组织机构调整,旨在通过组建“大乘用车板块”来优化自主板块的管理与决策流程。据悉,此次整合涵盖了荣威、MG、飞凡、上汽国际、研发总院、零束科技和海外出行等多个关键品牌与部门,标志着上汽集团在战略层面的一次深度重组。目前,“大乘用车板块”已开启主要针对管理层的全员竞聘。

同样是2024年最后一天,广汽集团印发《广汽集团组织机构调整方案》,内容显示,根据广汽集团董事会决议,自2025年1月1日起,推进营销领域整合改革;同意整合传祺、埃安营销领域,设立三大品牌营销本部(传祺营销本部、埃安营销本部、昊铂营销本部),分别任命临时负责人。广汽集团对外宣布,将在职业经理人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在集团管理干部中推行竞聘上岗。干部成功竞聘后,广汽集团将对其进行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签署“两书一协议”,即年度经营业绩责任书、任期经营业绩责任书、岗位履职与聘任协议,以经营业绩指标考核干部履职的成效。广汽集团相关人士表示:“广汽集团需要以更快的速度、更强的合力、更有力的措施应对市场变化和满足消费者需求。本次竞聘工作,是广汽集团推进一体化运营改革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工作需要。”

同时,广汽集团还在近日完成了营销领域的一体化改革,整合传祺与埃安营销领域,设立品牌营销本部,其中包含传祺营销本部、埃安营销本部、昊铂营销本部。据悉,品牌营销本部将负责广汽集团旗下自主品牌传祺、埃安、昊铂的大客户业务,并统筹传祺、埃安、昊铂品牌市场营销、整车销售、渠道建设和售后服务、新媒体营销等工作。

不仅本土车企在积极推进人事调整,跨国车企在中国的人事调整也动作频频。日前,丰田中国发布消息称,雷克萨斯中国执行副总经理李晖将升任丰田中国总经理,这一任命将于2025年1月21日正式生效。这是丰田自1964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首次由非日本籍人士担任总经理,彰显出丰田对中国市场的高度重视,以及加速本地化进程的决心。李晖上任后,丰田计划在中国构建自主研发体系,以更好地满足本土市场需求,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在中国市场的份额。

新年一开始,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外资、合资车企均释放出了加大改革力度的信号。车企战略落地“箭在弦上”,组织架构是后盾,也是支撑。

加快推进高阶智能汽车量产

智能汽车的应用和普及正加速到来,车企为了抓住这一市场,并借此推动市场份额的提升,普遍将加大智能化领域业务开发当做2025年的工作重点。无论是“蔚小理”等生而智能的造车新势力企业,还是依靠智能化和新能源汽车结合快速占领了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主流自主品牌,甚至在智能领域稍慢一步的合资车企,都把智能化作为2025年的战略重点,加快相关功能、产品的研发和市场化推进,并在资金、人员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在2024年跃过400万辆年销量大关的比亚迪,对于2025年的市场有更高的目标,而这一目标的重要支撑就是智能化。新年伊始,比亚迪亮相的夏和汉L、唐L都把智能化作为产品的亮点。其中,夏全系标配5R12V“天神之眼”DiPilot 100高阶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据了解,该系统采用比亚迪全栈自研的车载计算平台,拥有超高算力,全车包含5个高精度毫米波雷达、12个超声波雷达、12个高清摄像头共计29个传感器,提供包括高快领航、拨杆变道、智慧礼让大车、邻车靠近避让等多项驾驶辅助功能,全面提升在高速和快速路、城市道路等多场景下的驾驶安全与便利。比亚迪汉L、唐L也都配备了“天神之眼”系统,拥有高阶智驾功能。交付更多具有高阶智驾功能的量产车型,有望帮助比亚迪在2025年实现更好的市场表现。

2024年底,丰田与小马智行共同研发的L4级无人驾驶车型——铂智4X Robotaxi概念车在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亮相。按照计划,丰田与小马智行将在2025至2026年在国内一线城市投放千辆规模的铂智4X Robotaxi车辆,由广汽丰田的新能源产线生产。2025年也被看做L3智能驾驶元年,一众车企都在加快具备L3智驾功能的量产车上市。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表示:“2025年是高等级自动驾驶的转折点。”

日前,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宣布,理想汽车将于2025年实现L3有监督智能驾驶,并计划3年后推出首款为L4级自动驾驶定义的汽车。小鹏汽车则表现的更积极一些。小鹏汽车智驾负责人李力耘称,小鹏汽车计划于2025年在Max系列车型上率先提供类无人驾驶能力。春节后,小鹏汽车将开始交付小鹏MONA M03的MAX版车型,其售价只有15万元,但拥有城市高阶智驾能力,大幅降低高阶智驾车型的入门价格。2025年四季度,小鹏汽车计划实现在当前硬件下做到L3级别的智驾体验。

国家知识产权局最新公布的一项专利显示,安徽蔚来智驾科技有限公司申请了一项名为“确定感知目标置信度的方法、设备及响应感知目标的方法、设备”的专利。在蔚来的计划里,2025年,智能驾驶使用时长占比将达到80%,并力求在智能驾驶安全性方面超越人工驾驶10倍。

按照计划,奇瑞汽车将在2025年,让旗下四大品牌十多款车型采用自主研发的旗舰高阶智驾NOA产品,主销车型配置率将超过50%。

将合资期限延长至2040年的上汽大众,在2025年将进一步推进其“油电同行”的策略,按照规划,上汽大众在未来将会带来多款新车,包括途昂Pro、2款增程车型、3款插混车型等;到2030年,上汽大众将会推出18款之多的新能源车,其中,有15款将专为中国市场开发。搭载高阶智驾系统将是这些车型的亮点。

中信证券称,AI驱动商业化加速,2025智驾拐点正在到来。布局智能汽车成为所有车企的战略选择,当下的形势是,不快则慢,车企的聚焦战略,智能汽车是当仁不让的重点。

合作是时代的选择

2024年,日系车企两大巨头本田与日产的合作将汽车行业的整合推向又一个高潮。在中国汽车市场激烈的竞争中,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合作也成为国内车企的必然选择。

1月12日,上汽集团传出的“大乘用车板块”已开启全员竞聘,这一调整被解读为,在为与华为的合作做准备,而合作或将从飞凡品牌开始,重启的飞凡RC7可能会搭载华为智能驾驶解决方案。近日,广汽集团发布公告称,同意公司投资设立GH项目公司(暂定名),注册资本为15亿元,与华为共同打造基于全新架构、技术领先的全新汽车品牌。

从广汽集团发布的公告来看,《关于GH项目的议案》获得了董事会的全票通过,其计划以本项目为载体,与华为深度融合各自优势,通过联合定义和设计,在产品开发、营销策略及生态服务等多个领域展开全面合作。

在华为与车企的合作成果不断显现之际,越来越多的车企表达了与华为合作的意愿,希望能借助“外援”的力量增强自身竞争力。类似于这样的合作在汽车行业还有很多,也将成为2025年车企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上汽、广汽改变态度,积极推进合作提升竞争力的同时,跨国车企也不得不借助更多合作方的力量,推进在华发展。比如丰田与小马智行合作推进无人驾驶出租车发展,丰田称,丰田在中国的本土化已进入“继承与进化”的2.0阶段。上汽大众销售与市场执行副总经理傅强介绍,上汽大众在中国的发展也已进入合资2.0模式,超越简单的引进、改造与国产化阶段,每款产品均为原创,以中国消费者需求为核心,真正践行“在中国,为中国”。他还透露,2025年,会推出两款非常具备竞争力的产品,其中一款产品为A5L Sportback,在智驾方面会和华为合作。

从工业化时代到智能化时代,专业化分工日益明显,“包打天下”已经渐行渐远。2025年,合作、联动、共建、生态发展这样的词汇将在更多领域发生,成为车企新战略落地的有力支撑。

文章来源:中国汽车报

注:本站转载的文章大部分收集于互联网,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中观点仅供分享交流,不代表本站立场以及对其内容负责,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您告知,我将及时处理。

0 阅读:3
锂电数码书

锂电数码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