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掀政治清算风暴,拜登赦免令遭全面狙击

王瑞霖侃国际 2025-03-20 21:50:09

美国政坛再起惊雷,随着特朗普团队宣布拜登离任前签署的总统赦免令无效,一场针对前任政府核心圈层的政治清洗正式拉开帷幕。这场以"自动签字笔"为突破口的法律战,不仅撕开了美国司法体系的制度裂缝,更暴露出两党恶斗已蔓延至最高权力交接环节。

总统特赦权本是美国宪法赋予的绝对权力,但拜登离任前突击签署的80余项赦免令,却因"预防性赦免"的特殊性质引发轩然大波。被赦免名单涵盖国会山骚乱调查委员会核心成员、前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米利等建制派要员,更包括其子亨特·拜登等五位亲属。法律界质疑声浪指出,总统赦免通常针对已定罪或明确涉案人员,而拜登团队提前为未受指控者提供"法律护身符",开创了危险先例。

特朗普法律团队抓住程序漏洞重拳出击,以"自动签字笔未体现总统真实意志"为由,主张赦免文件无效。尽管白宫历史上有13%的行政令采用电子签署,但此次程序瑕疵指控恰逢两党角力的敏感时刻,瞬间点燃政治火药桶。

这场看似荒诞的"签字笔之争",实则是美国政治清算传统的延续。从福特特赦尼克松,到克林顿离任前特赦金融大鳄里奇,总统赦免权屡屡沦为政治交易工具。但如拜登般大规模为亲属及盟友预先构筑"法律防火墙",在美国宪政史上尚属首次。

特朗普的雷霆反击早有预兆。其任内曾特赦"通俄门"关键人物弗林,如今借司法审查之名清算政敌,既是对拜登团队的报复,更是为2024大选清除障碍。值得关注的是,被废止赦免令的米利将军,正是当年拒绝配合特朗普军事部署的军方实权派,此番清洗恐动摇五角大楼权力结构。

这场法律混战正在消解公众对司法体系的信任。皮尤研究中心民调显示,78%的受访者认为总统赦免权已成为政治武器,较十年前激增45个百分点。当拜登为儿子亨特提供"法律豁免"时,其子笔记本门事件中涉及的海外商业交易、税务欺诈等指控尚未进入司法程序,这种"未审先赦"的操作,使得62%的独立选民质疑权力寻租。

两党的制度性互毁已形成恶性循环。共和党掌控的众议院迅速启动"特赦令无效化"立法程序,民主党则反诉其违宪。这种缠斗导致联邦最高法院被迫受理5起相关诉讼,大法官们不得不在党争漩涡中寻找法理平衡点。

亨特·拜登从"问题之子"变身"特赦受益人",成为压垮公众信任的最后一根稻草。尽管其律师团队强调"预防性赦免符合法律精神",但国会监督委员会披露的邮件显示,亨特在乌克兰能源公司任职期间,曾借父亲副总统身份施加影响力。这种权力与资本的勾连,使得67%的民众支持建立"总统亲属特赦审查机制"。

特朗普家族同样深陷争议漩涡。其女婿库什纳任内促成中东数十亿美元投资,女儿伊万卡品牌在华专利审批加速,这些过往在政治清算背景下,恐成为民主党反击的标靶。这种"以眼还眼"的政治复仇,正将美国引向更深的社会割裂。

当总统特赦从"纠错机制"沦为"政治核武",华盛顿的权力游戏已突破底线。布鲁金斯学会警示,两任政府间的制度性互毁,正使美国三权分立体系陷入"死亡螺旋"。更严峻的是,这种高层恶斗向下渗透,已引发地方司法系统的效仿——得州与加州在堕胎权、移民政策等领域频频出台相互抵牾的法令。

这场始于签字笔的法律争议,终将检验美式民主的成色。当"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变成"权力面前分属两营",星条旗下的制度神话正遭遇空前挑战。或许正如大法官布雷耶在退休声明中所叹:"我们守护的不是某种主义,而是让不同主义共存的规则。"

0 阅读:4
王瑞霖侃国际

王瑞霖侃国际

简析世界热点,确保给你第一手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