鹘鹰上舰传闻已久,但到现在依然不入空军法眼是不争的事实。到其修型完成然后投入生产再到批量服役,不知道要过多波折或是多长时间。
歼-10是中国第一种没有仿制成分,而且是摆脱俄系风格,独立自主研发制造的一种中型单发超音速战斗机。目前已知的改型已有A、B、C等多种型号及双座S型,还在生产当中。可以说歼-10是种比较成功,非常适合中国国情的战斗机,获得了中国空军和海军的大量订货,尚未有出口成绩。
歼-10A和歼-10AS战斗机
歼-10A在性能上可以达到早期F-16的水平,这已经是非常不易的成就。而歼-10B和C依靠电子设备、火控设备的大幅升级,在机体、发动机未有大幅改进的情况下,其多用途能力和对地攻击又提升了一个台阶,可以说达到F-16C\D的水平,在某些方面还有所赶超。同时,歼-10作为一种单发战斗机,在采购、运行和维护成本上较双发重型战斗机更加经济,在现代化战斗机越发昂贵的今天难能可贵。
歼-10A战斗机
歼-10在目前中国空中力量体系上,已经不再是空防主力,而是作为歼-11B,歼-16,甚至是歼-20的补充而存在。且依靠其强大的多用途能力和攻击能力,成为一种使用非常灵活的空中多面手。歼-10在金头盔竞赛中曾经压倒歼-11,但很明显,歼-10这类中型战斗机的短板也比较突出。
歼-10B战斗机的攻击挂载
因为机体尺寸和发动机的原因,即使歼-10采用了鸭式布局和先进的飞控软件,在格斗性能上应该不输于歼-11,但论载弹量,航程作战半径,则无论如何无法与大型双发战斗机竞争。而且,机体较小,也会带来机内容积有限,改进和提升空间受限的问题。另外发动机的性能和推力冗余有限,也限制了加装先进设备的可能。螺蛳壳里做道场实在有点勉强。
歼-10B的空优挂载
枭龙这个机型较为特殊,虽说源自MIG-21/歼-7,但设计思路和原则早已脱胎换骨,可依然无法摆脱作为一种中型战斗机的战斗力有限这个桎梏。枭龙对于巴基斯坦空军和其它第三世界国家空军来说,可以说是一种非常合适的作战飞机,性能够用,价格合理,改进空间大,多用途能力强。但在面对较强对手时,枭龙压力就非常大了。巴基斯坦即使大量生产装备枭龙,但依然在全世界积极寻求各种渠道采购F-16,就非常能说明问题。
JF-17雷电/FC-1枭龙战斗机
鹘鹰的情况也很有意思,在歼-20已经批量服役的情况下,谁能够成为歼-20的高低搭配或是对空对地搭档就引发很多猜测,鹘鹰一度呼声很高。类似于F-22和F-35搭配,一个主攻对空,一个辅助和主攻对地,歼-20利用其强大的隐身能力作为穿透性战机攻击敌方高价值目标且能够和敌方隐身战斗机接战,鹘鹰的隐身能力达不到歼-20的水平但对付上一代战机应该也有胜算。但鹘鹰的体量和发动机实际情况又摆在那里,机体较小,难以装备大型内置弹仓,所以体积较大的对地攻击武器无法使用。而发动机性能有限(又回到传统的心脏病问题),在航程和机动性上最多达到MIG-29的水平,这样的作战能力,对付F-15,F-16的先进改型都可以说非常勉强。
FC-31战斗机
鹘鹰的设计单位应该也是意识到这个问题,不停在对鹘鹰进行改进,除了网上流出的已经在试飞的所谓2.0版本,在巴黎航展展出的鹘鹰模型似乎对发动机也做了较大改进。这就说明了鹘鹰的改进主要集中在隐身性能的提高和发动机性能的提高等方面,但换成大推力发动机后目前这个机体的载油量和弹仓布置能否与之匹配,还是机体再度放大就又成了问题。要是鹘鹰放大机体,虽然在战斗力上可以上升一个台阶,但副作用就是价格也会随之高涨,也需要更多的隐身技术来做应对。可以说这个项目已经陷入了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的怪圈。
2018珠海航展新版但还不是最新版FC31模型
中国的空中力量已经向攻防兼备转换,对作战飞机的性能要求已经渐渐清晰,早已不再满足于国土防空,而对外走出去,远洋巡航护航已是常态。以空军为例,歼-20和歼-11主力制空,歼-16这种多用途战斗机逐渐替代歼-11,成为歼-20的高低搭配搭档和火力投放平台,歼-10作为对空和对地的补充以及执行防空任务,明显歼轰-7A的作用在逐渐下降,估计很快会被歼-16和歼-10改型替代。全世界空中力量的总体趋势都是战机型号越来越少,减小对采购和后勤的压力,所以只能是具有更强战斗力的重型战斗机才能生存下来。可见,歼-10之后对于中国空中力量是不会再有中型战斗机适应这个任务分工和性能要求。
多说一嘴,美国的F-16在研制之初只是一种轻型战斗机,随着性能需求和改进,在其潜力巨大的机体上承担了越来越多根本就在设计之外的任务,目前F-16已经成为一种典型的多用途战斗机,在小国甚至中等国家成为空中主力。F-16A的最大起飞重量约为16吨,到F-16C则增长到几乎20吨,而F-16E达到23吨,差不多是重型战斗机的下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