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未到,国庆档的火热场面就已经打响,年轻的“蜘蛛侠”梦想拯救世界,一直捍卫家园的“凯撒”也到了与人类终极一战的时刻,在过那么几天,成龙回归,布鲁姆来华,大鹏依然做着屌丝白日梦……在这样一个前后夹击、“内忧外患”的国庆档,如果所长不说,你很可能会忽略一部电影,这部电影叫《捍卫者》。
该片已于9月22日上映,排片虽少,但口碑不俗,淘票票上已经给出了9.3的高评分。
这样一部没有商业卖点的电影可能会在这样的档期死得很惨,但所长还是希望这部电影的票房能往高走。因为该片的出品方做出了这样的承诺,要将影片票房收入的10%用于关爱抗战老兵的专项基金。所以能想象得到,该片在利用自己可能会产生的微乎其微的商业效益做一件伟大的事,这才是这部电影的真正意义之所在。
没错,影片的确是一部很标准的抗战题材电影,故事改编自真实的历史人物事件。讲的是抗日英烈姚子青在1937年终日的淞沪会战中,率领六百壮士守卫战略要地的故事,这个战略要地就是现在的上海宝山县。姚子青当时非常年轻,还不到30岁,但他也是黄浦军校出来的高材生。在淞沪战役中,敌众我寡,活力悬殊,他却在这种困境中鏖战了七天七夜,最终因为寡不敌众壮烈牺牲。
说到这里,可能有些观众会因为这样的主旋律题材而拒绝它。但所长要说的是,每个时代都有一些能改变世界的人,每个人都会留下一些好故事,把这样的故事改编成电影,这样的例子在好莱坞都举不胜举,而这个故事恰恰就有成为一部好电影的基因。诺兰大神的《敦刻尔克》也是一部所谓的主旋律的故事,同样作为一个历史事件,它也有一个变成好电影的基因,所以重要的是大家都应该去学会接受一个好故事好题材,而不是用惯性思维去做不理性的判断。
其实,这部电影中并没有太多的主旋律元素,而是更注重把商业元素的放大。比如说恢弘的战争场面,海陆空全方位的视角,有宏大的视觉效果,也有刀光剑影的细节处理。因为多了不少细节,对台词的处理也更加考究,比如“我们的背后就是我们的浙江,你们的江西,我们的广东,你们的四川。”不管来自哪里,家国是一个。还有600人的队伍固守一方,每天报数人都见少,“一仗下来,93个兄弟,没了。”这样台词的展现都让这部影片变得更加热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