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4类常见药,吃久了可能导致“心脏衰竭”!年纪大了要慎用

若云谈健康 2024-10-11 17:29:29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感谢各位看官,支持原创,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张大爷今年刚满65岁,身体一直不错,年轻时是单位的老劳模,退休后常年帮忙带孙子,闲时还喜欢去公园打太极。

可最近,他总觉得身体不如从前,稍微走快点就气喘吁吁,夜里睡觉时还觉得胸口有点闷。

家人劝他去医院看看,结果检查出来是心衰,医生一看他长期在吃某类降压药,不禁提醒:“这种药用久了可能对心脏有影响。”

像张大爷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很多老年人随着年纪的增长,开始长期服用各种药物,降压药、止痛药、糖尿病药物……

这些药物帮助控制了血压、血糖等指标,却不知不觉中对心脏产生了潜在的威胁。特别是一些看似常见、安全的药物,如果没有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长期服用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副作用,甚至引发心脏衰竭。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全球心衰患者数量逐年增加,尤其在老年人群体中尤为突出。

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指出,心衰已经成为老年人常见的致死疾病之一,且部分原因可能与长期不当使用某些药物有关。

例如,研究表明,长期使用某些非甾体抗炎药(NSAIDs)会增加心衰的风险,尤其是在老年人中。

同时,某些降压药、抗糖尿病药物如果使用不当,也可能增加心脏负担,导致心脏功能下降。这些数据提醒我们,年纪大了在用药上要格外谨慎,及时咨询医生,避免心脏“悄悄”衰竭。

一、这4种药物会对心脏造成潜在风险

有些药物虽然看起来平平无奇,但用得时间一长,可能就会对心脏产生潜在的风险,尤其是对老年人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人可能需要长期服用一些药物来控制血压、血糖、疼痛等问题,但在无形中,一些药物却在悄悄地增加心脏的负担。

1.非甾体抗炎药

很多人会用它们来缓解头疼、关节疼,甚至是退烧。举个常见的情景:平时腰酸背痛、膝盖疼了,随手就吃上一两片止疼药,好像没啥大问题。

但长期吃抗炎药,心脏可就有点受不了。原因是非甾体抗炎药会影响肾脏的功能,而肾脏控制着身体的水和钠的平衡。

吃久了,这些药会导致体内的水和钠潴留,也就是多余的水分和盐留在身体里,增加血容量,心脏得泵更多的血,压力自然就上来了。

尤其是对那些本来心脏就有点问题的人,过度使用这些药物会让心脏超负荷工作,久而久之,可能会发展成心衰。

2.降压药

降压药本来是为了保护心脏,控制血压的,但并不是所有的降压药都适合长期使用。

降压药物会让心脏负担加重,尤其是β受体阻滞剂,虽然它能有效降低血压,减轻心脏的工作负担,但如果使用不当,尤其是剂量不合理,可能会抑制心脏的正常功能,甚至引发心脏衰竭。

这就是为什么即便是再常见的降压药,也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按时按量服用,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适得其反的效果。

3.降糖药

某些口服降糖药,也会对心脏有潜在风险。糖尿病患者因为长期血糖过高,血管会变得脆弱,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本来就比普通人高。

很多口服降糖药的作用机制是通过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或帮助身体更好地利用血糖来降低血糖水平,但有些药物,特别是某些类的磺脲类药物,长期使用可能会导致低血糖。

低血糖虽然听起来没那么严重,但实际上它对心脏的冲击很大。如果血糖突然降得过低,心脏会因为缺乏能量而开始不稳定,心跳过快或者过慢,甚至引发心衰。

所以,糖尿病患者在选择降糖药时,必须特别小心,最好定期监测血糖和心脏的状态。

4.固醇类激素药

这类药物因为可以快速缓解炎症、减轻过敏反应等,在一些疾病的治疗中使用广泛。

但如果长期、大量使用,会导致体重增加、水钠潴留、高血压等问题,这些都对心脏非常不利。

尤其是水钠潴留,身体里多余的水分会让血压飙升,心脏需要更努力地工作,压力过大会导致心肌肥厚,心肌功能下降,久而久之,心衰的风险就上来了。

而且,长期服用激素药还会导致电解质紊乱,影响心肌的正常工作,甚至可能引发严重的心律失常。

所以,即便类固醇类药物效果很好,也一定要根据医生的建议来严格控制用量和使用时长。

二、心脏衰竭的早期信号

心脏衰竭不像感冒发烧那样一下子就让人感觉不适,它是一个慢慢发展的过程,很多早期信号都很容易被忽略。如果能够及时捕捉这些“小动作”,就能早点发现问题,防患于未然。

1.气短

你可能会发现,平时爬几层楼没问题,但现在稍微快走几步或者爬几级台阶就感觉呼吸急促,好像肺里的空气不够用。

这种气短不只是运动时才有,甚至在安静坐着或躺着时也可能突然觉得喘不过气。

如果晚上躺下睡觉时,总觉得要垫高枕头,才不会喘不过来,这可能就是心脏在发出信号了。当心脏功能减弱,不能有效泵血时,肺部可能会积聚液体,导致呼吸困难。

2.频繁的咳嗽或者喘息

尤其是躺下时突然咳得厉害,甚至咳出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状的痰。这种症状可能是由于心脏泵血不畅,导致肺部液体积聚引起的。

很多人会把这类咳嗽误以为是感冒或者支气管问题,其实如果伴随着其他心衰症状,很可能是心脏在发出求救信号。

3.心悸或者心跳异常

当心脏无法正常工作时,可能会有心跳不规则或者心跳过快、过慢的感觉。有时候你会觉得心脏在胸腔里“扑通扑通”地乱跳,或者突然感到心跳剧烈,胸口闷得慌,似乎心脏在努力拼命工作。

这种不规则的心跳会让人感到焦虑不安,甚至在没有任何运动的情况下,心跳也莫名其妙地加快。

4.尿量的变化

如果近期出现夜间尿频,那你要小心了。正常情况下,晚上尿量少于白天。

但心衰患者由于白天身体的液体滞留在下肢,晚上躺下后,液体回流到血液中,导致夜间尿量增多。如果晚上起夜的次数比以前明显增加,可能是心脏在向你发出提醒。

三、如何科学用药,避免“药物性心衰”

科学用药其实是个技术活,特别是随着年纪的增长,身体的耐受性变差,很多药物的副作用可能在不知不觉中慢慢累积,甚至引发心衰。

想要避免药物性心衰,关键就是要学会科学合理地用药,既能发挥药物的疗效,又能尽量减少对心脏的影响。

对于慢性病患者用药一定要遵医嘱,千万不能自己随意增减剂量。很多人觉得吃一片不够,就擅自加量,或者觉得症状好转了就自己停药,这样的做法风险非常大。

尤其是降压药、降糖药、镇痛药这类长期使用的药物,随意调整剂量很可能导致心脏承受过大的压力。药物是按剂量设计的,剂量不对,不是没效果,就是副作用加倍,心脏首当其冲受到影响。

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随着年龄增长,很多人可能同时患有多种疾病,吃的药也越来越多,不同的药物组合在一起,有时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副作用。

比如一些药物组合可能增加水钠潴留的风险,进一步加重心脏负担。这就是为什么在拿到新药时,一定要告诉医生自己正在服用的所有药物,避免药物之间发生“打架”,给心脏制造麻烦。

有些药物虽然效果好,但不能长期使用。比如止痛药,虽然能有效缓解疼痛,但长期服用会影响肾功能,导致体内水分和盐分滞留,增加心脏的负担。

因此,服用止痛药最好短期、间断使用,尽量避免长期依赖。即便不得不长期用药,也要和医生讨论,看看是否有更温和或者替代的药物。

此外,年纪大了,身体对药物的代谢速度变慢,所以用药时还要格外注意剂量问题。

老年人往往对药物更加敏感,过量的药物更容易产生副作用。医生在开药时通常会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和肝肾功能调整剂量。

平时也要自己留心,如果用药后感觉到不适,特别是出现气短、乏力、水肿等心衰的早期信号,必须立刻跟医生沟通,看看是否需要调整药量或者换药。

对于那些已经有心脏问题的患者来说,防止药物性心衰的关键在于定期评估心脏功能。

心脏病患者本身的心脏功能已经不如常人,如果再加上不合理的药物使用,心脏很容易超负荷工作。

特别是一些需要长期使用的药物,比如某些激素类药物和免疫抑制剂等,使用时更要小心。

定期检查心脏的功能状况,及早发现问题,就能避免药物对心脏造成进一步损害。

四、结语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觉得心脏衰竭是不是离自己很远,或者担心药物会不会“害人”。其实,不用太焦虑,只要平时多留心,科学用药,心脏衰竭是完全可以预防的。

所以,别等到身体发出警告才重视,平时多留心自己用的药,听听医生的建议,定期做个“健康体检”,你的心脏才能安心地跳动,带你过好每一天。保住心脏的健康,才是给自己未来最好的“保险”。

参考文献

[1]王娟,王东.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对心脏结构及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J].山东医药,2014,54(26):90-91.

[2]许琳.高血压的临床诊断、预防和治疗[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21,40(04):1910-1914.DOI:10.13417/j.gab.040.001910.



0 阅读:0
若云谈健康

若云谈健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