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智深并未死去,你看他成了金庸笔下的谁,他儿子与黄蓉关系亲密

耳东品文史 2025-01-17 00:01:54

《水浒传》的故事就像是一场闹剧,各路好汉意气风发的集结于梁山,却在征方腊之时十损七八,如草芥般死去。

书中那首《满庭芳》也好生讽刺:“罡星起河北,豪杰四方扬。五台山发愿,扫清辽国转名香。奉诏南收方腊,催促渡长江。一自润州破敌,席卷过钱塘。抵清溪,登昱岭,涉高冈。蜂巢剿灭,班师衣锦尽还乡。堪恨当朝谗佞,不识男儿定乱,诳主降遗殃。可怜一场梦,令人泪两行。”

是啊,这帮好汉的事迹就如同一场梦一般,可悲也可笑。

(武松、鲁智深剧照)

尽管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本就是作恶多端之人,死了也只是罪有应得,但鲁智深这等英雄豪杰,结局不该是悲剧吧?为何他说圆寂就圆寂了?

或许那只是假象,后来的鲁智深极有可能并未死去,那“圆寂”只是他金蝉脱壳的计谋,金庸笔下的他,就有了另一段截然不同的人生。

一、蹊跷的“听潮圆寂”

尽管大部分梁山好汉都不得善终,但作者对于那些真正的英雄角色,还是十分宽容的。

比如武松,即便他也做出过杀害无辜道童之事,但整体而言,他还算是个形象相对正面的角色,所以施耐庵也只是让他被包道乙斩断一臂之后便退场了。

接着书中只提到一句:“武松自此只在六和寺中出家,后至八十善终。”

这才是英雄人物该有的结局。

反观鲁智深,他的结局就显得有些莫名其妙了,书中只留下一句:“今日正应了:‘听潮而圆,见信而寂?’俺想既逢潮信,合当圆寂。众和尚,俺家问你,如何唤做圆寂。’寺内众僧答道:‘你是出家人,还不省得?佛门中圆寂便是死。’鲁智深笑道:‘既然死乃唤做圆寂,洒家今已必当圆寂。烦与俺烧桶汤来,洒家沐浴。’……比及宋公明见报,急引众头领来看时,鲁智深已自坐在禅椅上不动了。”

(鲁智深、宋江剧照)

说死就死,这未免有些草率了吧?

结合他“赴死”之前,宋江与他的一段对话,这件事就变得略显蹊跷了。

二、鲁智深的去向

鲁智深会去哪?尽管“听潮圆寂”看起来是不错,但人死了,一切也就结束了,鲁智深虽自诩“花和尚”,但骨子里却不是出家人,他始终是俗世之人。

而他也不是不愿意接受封赏,他只是不愿意与宋江一同归朝,他早就看不惯宋江接受招安的做法,只是一直没有发作。

但宋江提出的各种条件,他未必一点儿也没听进去。

当初他们之间就有这么一番对话:“宋江道:‘那和尚眼见得是圣僧罗汉,如此显灵。今吾师成此大功,回京奏闻朝廷,可以还俗为官,在京师图个荫子封妻,光耀祖宗,报答父母劬劳之恩。’鲁智深答道:‘洒家心已成灰,不愿为官,只图寻个净了去处,安身立命足矣。’宋江道:‘吾师既不肯还俗,便到京师去住持一个名山大刹,为一僧首,也光显宗风,亦报答得父母。’”

(郭靖、黄蓉剧照)

鲁智深确实是拒绝了宋江的邀请,但“还俗娶妻”也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后来的他会这么做吗?

尽管在他的故事在《水浒传》中画上了句号,但金庸却在自己的武侠小说中给了鲁智深另一段人生。

三、鲁智深之子

金庸是个水浒迷,熟悉金庸武侠小说的人都应该知道这一点。

他的故事中就有不少与《水浒传》有关的设定,比如那郭靖的身世,他是被设定成“赛仁贵”郭盛的后人。

(黄蓉剧照)

又如金庸在《倚天屠龙记》中借张三丰之口提到了北宋徽宗年间的明教教主:“魔教中人规矩极严,戒食荤腥,自唐朝以来,即是如此。北宋末年,明教大首领方腊在浙东起事,当时官民称之为“食菜事魔教”。食菜和奉事魔王,是魔教的两大规律,传之已达数百年。宋朝以降,官府对魔教诛杀极严。”

这个方腊,也就是《水浒传》中对梁山好汉造成重创的那个大反派。

所以梁山好汉确实是在金庸的武侠世界观里客观存在的一帮人。

而鲁智深的大名,也曾被金庸明确提及:“蓉竹棒伸出,一招‘拨狗朝天’,将钢杖杖头挑得甩了上来,笑道:‘不用多礼,只怕我本领不及你。’这钢杖是简长老已使了数十年得心应手的兵刃,给她轻轻一挑,竟尔把持不住,杖头翻起,砸向自己额角,忙振腕收住,更加暗暗吃惊,当下依晚辈规矩让过三招,钢杖一招‘秦王鞭石’,从背后以肩为支,扳击而下,使的是梁山泊好汉鲁智深传下来的‘疯魔杖法’。”

从这里不难看出,后来的鲁智深多半是加入了丐帮,至于他为何这么做,也是因为丐帮之人无拘无束,能活得相对自由。

(鲁有脚剧照)

若无意外,后来登场的丐帮长老鲁有脚多半就是鲁智深的后人,在一众丐帮弟子中,他也是最有正义感的一个,从这一点就不难看出,他多半是继承了父亲鲁智深的一身侠肝义胆,也正因为如此,黄蓉才会选择将帮主之位传到他手里。

只是龙生龙,凤生凤的规律似乎没有在鲁有脚身上得到体现,他父亲鲁智深是绝顶高手,他却是实力平平,直至故事结尾,也谈不上是一流高手,最后死在霍都手里,也当真是憋屈。

只是说来可惜,金庸并没有将鲁智深的故事展开细说,他是如何加入丐帮,如何创出疯魔杖法的?随着金老的逝去,这些问题的答案读者也无从知晓了。

1 阅读:109
耳东品文史

耳东品文史

品名著、读武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