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家任桂珍:曾教过总理唱歌,2020年去世,丈夫半年后随她而去

陆思琪 2025-04-11 10:21:43

??????????????????????????????????????????????????????????????????????????????????????????????????????????????????????????????????????????????????????????2020年10月,曾经教过总理唱歌的第一代“江姐”任桂珍上海因病去世,享年88岁。

半年后,2021年4月,她的老伴饶余鉴也走了,

两人相伴一辈子,连离开都只隔了几个月。

而那间位于米兰的川菜馆,却成了他们生命里一段特殊的注脚,

像一首歌,唱到最后渐渐淡去。

往前倒几十年,任桂珍的歌声可是响遍了大江南北。

1962年,她接到电影《红日》的邀约,

导演和作曲家吕其明想找个嗓音清亮又带山东味儿的歌手。

她试着唱了《谁不说俺家乡好》,

那感觉就像回到了山东老家,嗓子一开,满是乡情。

电影上映后,这首歌火得不得了,走到哪儿都能听见有人哼唱。

她站在舞台上,看着台下观众跟着节奏晃身子,心里满是成就感。

后来,1963年,作曲家朱践耳又找她唱《唱支山歌给党听》。

时间紧,她只有几个小时准备,但演出那天,台下掌声响得震耳朵。

广播电台录了音,全国到处放,她的嗓音就这么传开了。

1965年,上海歌剧院排《江姐》,

她刚生完女儿才一个多月,就跑去北京看空政歌剧团的演出。

回来后,她一头扎进排练,从早到晚唱全场,嗓子哑了也不停。

那时候没人帮她分担角色,她一个人扛下来,演完一场累得站都站不稳。

可演出那天,观众的眼神告诉她,这一切都值了。

她演的江姐,硬朗又深情,

成了上海的第一代“江姐”,也成了很多人心里的经典。

1959年的一天,任桂珍排练着《刘三姐》,

阿牛哥的演员饶余鉴却引起了她的注意,

饶余鉴比她小4岁,长得高大帅气,嗓子也好听。

两人的名气地位差距也不小,

此时的任桂珍已经是上海歌剧院的知名人物,

饶余鉴却只是个小演员。身边人议论纷纷。

领导觉得她不该找个“小年轻”,还两次劝她分手。

她没听,觉得年龄算什么,只要人合适就行。

父母也从山东赶来劝,可她一通话反倒把他们说服了。

1961年,两人的婚礼上,

大家都祝他们像刘三姐和阿牛哥一样长久,她笑着点头,心里有底。

外头闲话没停过,有人说她怕嫁不出去,有人说他看上她的名气。

可这些声音挡不住他们的日子,他们关起门来过自己的生活,

生了两个女儿,日子虽然紧巴,但也甜。

再往前看,任桂珍的根在革命年代。

她出生时正值动乱年代,父亲是地下党员,

1936年,3岁的她就跟着父亲到了济南,任桂珍从小就喜欢歌舞。

任桂珍15岁那年,为了响应革命号召,她加入了部队,成为一名文艺兵。

战场上枪声不断,她和战友们却扛着腰鼓、快板,给战士们鼓劲儿。

那时候条件苦,走路一天一百多里,睡在猪圈边,

吃的是掺沙子的饭,身上还爬满了虱子。

她抓起旧篦子梳两下,扎好辫子就接着走。

部队打到哪儿,她们就演到哪儿,

扬州、江阴、上海,一路唱下来,嗓子哑了也停不下来。

随着革命胜利,任桂珍终于有机会进入大学里学习,

她没有选择父亲为她准备的医学之路,

反而觉得文艺工作也是一门出路。

后来,她跟着部队南下,走到上海,才算安定下来。

19岁时,任桂珍进入了当地的歌剧院,

靠着自己摸索,一步步在这里稳了脚。

结果,又一次的时代动荡,影片《红日》被扣了帽子,

任桂珍为了避嫌也不得不远离舞台,从事起打扫卫生的基础工作。

有人故意刺她,说以前是她占舞台,现在轮到别人了,

她咬着牙暗自发誓,总有一天她会回去。

那几年,她没演出机会,

只能待在家里练嗓子,嗓子练哑了也不停。

1968年,小女儿出生,

她和饶余鉴一边带孩子,一边等着日子好起来。

1976年,情况终于变了,她43岁,重回舞台。

这次正好是上海歌剧院要复排《江姐》,

正愁没有什么好的人选,有人就提议了任桂珍,

她也顺理成章地参与到了这次《江姐》的排练过程中。

那时候她已经不是当年的年纪,可嗓子还是那么稳,

经验也多,教起人来一点不含糊。

舞台重新亮起来,她的心也亮了。

1981年,机缘巧合下,丈夫饶余鉴要前往国外留学,

而她却还是在上海,照顾着两个女儿。

大女儿哮喘病老不好,有次还进了急救室,她在电话里却跟丈夫说家里没事。

熬了四年,1985年,她带着女儿去了米兰。

到了那儿,她开了川菜馆,店里热气腾腾,满是麻辣味儿。

她忙着招呼客人,盯着厨房,

连意大利人都跑来吃麻婆豆腐和水煮鱼。

饶余鉴在音乐学院学歌剧,

1986年还在比赛里拿了第一,当地报纸夸他比意大利人还意大利。

她听了笑笑,觉得这日子过得挺有意思。

她在意大利待了十年,川菜馆成了当地华人聚会的地方。

她还常跟丈夫聊中国的歌剧和民歌,琢磨着怎么把这些带到这儿来。

女儿们也在意大利长大,大女儿学音乐,小女儿帮她管店,日子忙碌又踏实。

1996年,任桂珍和饶余鉴回了上海,她不再常演戏,把时间花在教年轻人身上。

8年后意外来临,她突发脑溢血,差点没抢救过来,老伴守在床边照顾她好几个月。

病好了,她还是闲不住,77岁时入了党,那天她在党旗下宣誓,眼泪止不住地流。

2013年,上海歌剧院复排《江姐》,

她带着两个年轻演员练,教她们怎么唱,怎么演。

她家常开饭,两个女孩吃完饭就接着学,她看着她们,心里满是欣慰。

2019年,脑溢血又来了,大女儿从米兰赶回来照顾她。

她昏迷了好久,醒来时听女儿说起《江姐》,眼睛就亮了。那是她最后的光。

2020年10月,任桂珍走了,饶余鉴半年后也跟着去了。

如今,她已离开这个世界五年了,

她的歌声还在,舞台上的江姐还在。

学生们唱着她教的曲子,

观众听着她的录音,年轻演员演着她留下的角色。

她的川菜馆关了,可那股麻辣味儿还在米兰的记忆里飘。

她的日子,像一首长长的歌,唱到最后,还是那么响亮。

百度百科:任桂珍杭州网:《教周总理唱过《洪湖水浪打浪》第一代“江姐”任桂珍去世》

0 阅读:0
陆思琪

陆思琪

陆思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