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建造空间站!王杰上天,“自己设计的自己去维护”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4-23 23:25:44

2025年4月24日,陈冬、陈中瑞、王杰3名航天员将乘坐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奔赴中国空间站,开启为期6个月的太空出差之旅。

“王杰”这个名字,虽然是首次出现在中国航天员的乘组名单中,但对于曾同他朝夕共事的五院“娘家人”来说,却是熟悉而又亲切的。此次乘组名单公布后,大家无不为王杰感到由衷的高兴,对他的飞天路充满期待。“乐观”、“坚韧”、“低调”、“细致”……这些关键词,是大家对王杰的深刻印象。

五年前,王杰在五院“建造空间站”

对王杰来说,航天梦是久已有之的情怀。在大学和研究生学习期间,他刻苦学习,认真钻研。研究生毕业之际,他来五院总体设计部面试被“一眼相中”,从此与空间站任务结下了不解之缘。

从成为五院人到选为航天员,他在五院工作期间,一直承担空间站相关型号微振动抑制关键技术攻关等任务。建造空间站、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是实现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的重要目标,是建设科技强国、航天强国的重要引领性工程。对空间站任务而言,核心技术攻关难度很高,关键型号研制任务要求极为苛刻。刚来五院时,还是“航天新兵”的王杰勇挑重担,在技术室领导同事的指导和支持下迎难而上,牵头开展了5项微振动抑制关键技术攻关,有力支撑了相关方案基线的确定,推动型号研制任务顺利进行。

“王杰是一个非常宁静专注的设计师,非常有韧性,非常能坚持。再繁琐的工作,他都能平静地做好,做到极致。”曾经的督导师这样评价王杰,“在他的身上,有着载人航天精神的鲜明印记。”

谈到王杰,许多人总谈到他的快速成长。在工作中,王杰不仅勇于创新突破,潜心开展关键技术攻关,而且积极参与到型号总体方案设计中。在开展型号多方案比较论证期间,他完成了数以百计的整舱大型模型工况的动力学响应计算,应用结构动力学专业知识分析了微振动传递的内在规律,并基于深厚的技术基础与广泛的调研论证,提出了精益求精的微振动抑制总体方案。

面对海量的计算分析,王杰总会这样说:“我再试试吧。”“我们再一起讨论一下。”“我再换个方式研究一下这个问题。”靠着这样的劲头,短短数年时间,王杰就快速地成长为一名“经验老道”的主管设计师,得到了型号总师和同行专家的广泛认可,而且成为新同事的督导师。

“王杰当我的督导师不久,就去当航天员了。虽然相处时间不长,但他对我影响很大。他总跟我说,一定要确认好,千万不能出错,一旦出错就会‘满盘皆输’。这让我印象尤其深刻。他离开五院时,给我留下了一大批资料。时隔两三年,我向他请教时,他会不假思索地告诉我可以查哪个文件夹、参考哪个文件。”王杰的身体力行,给他督导的新同事作出了示范。如今,这位青年也已成长为业务骨干。

五年后,“家人”送王杰“入住空间站”

2020年5月5日,由五院抓总研制的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由首发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成功托举飞天,我国空间站阶段飞行任务首战告捷。2021年4月29日,由五院抓总研制的天和核心舱成功发射,我国空间站建造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差不多同时,我国完成了第三批预备航天员的选拔工作,王杰凭借过硬的素质和能力成功入选,离开了奋斗多年的五院,加入中国航天员大队。通过刻苦训练,王杰光荣地成为一名航天飞行工程师。

从“五院人”到“航天员”,王杰的角色变了,但他所珍视的航天人身份一如既往。从“空间站建造者”到“空间站居住者”,他参与空间站任务的方式变了,但他与载人航天事业的情缘更加浓厚。

“他特别适合成为一名航天员。”谈到当年王杰入选航天员,大家仍多有不舍,但更多的是祝福。

“我们跟王杰开玩笑,说他在航天员队伍里,是最懂总体设计的那个,是最会‘调频演奏’的那个。”

“我们跟他说,以后上了天,‘你自己设计的你自己去维护’。”

……

当被问到“听了这些,王杰是什么反应?”大家说是“一如既往地温和、低调”。

在王杰和大家的身上,质朴、务实、较真、主动的工作作风得到了生动的体现。他们严慎细实、安静工作,用不变的坚守与精心的工作,坚决扛起确保重大工程任务圆满成功的政治责任,用成功践行着庄重的誓言。

4月23日,当王杰成为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成员的消息传到五院,与他曾经一同战斗过的“娘家人”难掩心中的激动,广大五院干部职工更是深感荣幸。

明天,王杰将登上由五院人打造的“神舟”,踏上了奔赴“天宫”的飞天之旅。期待王杰载誉归来!期待神舟二十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期待我们用接续奋斗为航天强国建设再立新功!

来源: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