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一家五口套现36亿,把烂摊子留给了7万股民

灰鸽胡侃 2025-01-19 21:40:12

这是上市公司*ST仁东IPO之前的实控人信息。

戚建萍(姐)、戚建华(妹)、戚建生(弟)是三姐弟,金敏燕、金磊是戚建萍的女儿和儿子,一家五口合计持股64.6%。

戚建萍一家是浙江诸暨人,在诸暨,像这样类似持股高度集中的家族上市公司并不少,不过,到A股来卖公司的也不少。

好巧不巧,戚建萍一家就是其中之一。

这是*ST仁东现在的十大股东信息,戚建萍一家早就不见了踪影。

而实际上,早在2017年之前,戚建萍一家就已经把股权卖得干干净净了。

根据历史公告,2016年1月-5月,戚建萍家族五人分三批转让完了所有的股权,合计套现了约36亿。

公司是差不多2012年才上市的,而实控人2016年就跑光了,真是一点都不尴尬啊,把上市卖公司的把戏玩得正大光明。

而更让人叹为观止的是,戚建萍家族完成了股权变现后,一转身又以约15亿的价格把上市公司原有的业务资产买了回去。

你看,公司卖了36亿,却只花15亿就把卖掉的资产又买回来了,也就是说,戚建萍一家五口上市逛了4年,白白圈走了21亿。

然后,把一个空壳烂摊子留给了股民。

戚建萍虽然是浙江诸暨人,但发家之地却不是在诸暨,而是在400公里之外的江西鹰潭。

1981年,17岁的戚建萍考入了江西财经学院,也就是现在的江西财经大学,1985年毕业后,戚建萍被分配到了江西鹰潭一家食品厂当会计。

85年的鹰潭刚建地级市不久,急需要发展经济,于是大力推广对外招商引资,这让戚建萍嗅到了一丝商机。

80年代仍是物资稀缺的年代,除了沿海的大城市,全国很多地方都属于是有钱也买不到东西,彼时的鹰潭就是如此。

戚建萍发现,鹰潭虽然是个地级市,但物资丰富程度和自己老家诸暨差太远了,经过一番调研,戚建萍决定开个商场。

于是,仅仅工作几个月后,戚建萍辞职下海了,在鹰潭当时最繁华的米集巷办起了丰华商场,卖五金、百货、副食品。

自己是食品厂出来的,副食品的货源不是问题,而五金、百货都可以从自己的老家浙江搞定,于是,戚建萍的商场生意就顺利上路了。

在经营商场的过程中,戚建萍发现饮料的销售量逐年增长比较迅猛,饮料的利润又高,眼看着钱让别人挣了,还不如自己挣。

有了想法就行动,1988年,戚建萍看自己账上有点资本了,就与当时的山东崂山可乐厂、山东金城葡萄酒厂等生产厂家合作,建起了鹰潭市饮料厂。

饮料厂建起来的前几年确实赚了不少钱,但饮料厂的门槛太低了,进入90年代后,几乎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汽水厂。

同时,海外的跨国饮料巨头也纷纷进入中国,作为一个地方饮料厂,面对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戚建萍决定转行。

关于转行做什么,戚建萍则早有打算,多年的经商积累了不少人脉资源,有朋友告诉她,做铜加工很赚钱,江西又是铜业大省,搞定上游铜原料也很容易。

于是,戚建萍停掉了其它所有的产业,建起了鹰潭市无氧铜材厂,全力押注铜加工。

而朋友也真没骗她,她很快就拿到了江西铜业的原料供应后,铜加工生意开始起飞了。

一个浙江老板,在江西把生意搞得飞起,这让同样在招商引资得诸暨情何以堪,于是,在老家人的召唤下,戚建萍把公司搬回了诸暨大唐镇。

1998年,浙江宏磊铜业有限公司成立,2011年以宏磊股份的身份登陆A股,这就是现在的上市公司*ST仁东(仁东控股)的前身。

复盘戚建萍的创业史,从开商场到生产饮料,再到铜加工,有一个共同点,都是搭上了时代发展的红利。

不过,戚建萍把铜加工产业从江西鹰潭搬到浙江诸暨的时候,则已经是铜加工行业的强弩之末了。

我国铜加工业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改革开放前是初步发展阶段,改革开放后到2000年是快速发展阶段,戚建萍的铜加工产业就是在这个时间段里攒下的。

但进入21世纪以后,相关产业其实已经开始出现过剩了,原来从无到有的产品满足,已经升级为了从有到优的转型升级之争。

但很显然,戚建萍的这个转型期并不成功。

2011年8-9月,就在宏磊股份IPO过会的前夕,债主逼债戚建萍家族,据媒体报道,戚建萍家族欠了大量民间借贷,总金额高达25亿。

耐人寻味的是,这钱是戚建萍家族欠的,而不是上市公司宏磊股份欠的,有媒体甚至大胆猜测,戚建萍家族为了上市,提前剥离了债务资产。

当然,这只是媒体的猜测,但上市之后的宏磊股份确实也没表现出一个优秀公司该有的样子。

2012年上市,2013年就开始亏损,2014年开始占用上市公司资金,某种程度上来说,戚建萍家族带进A股的这家公司,从一开始就是个烂摊子,上市的目的就是为了圈钱还债。

当然,有人圈钱,也就有人也想跟着从中捞一笔,于是,戚建萍家族才能在短短几个月之内就卖光了所有的股权清仓离场。

2016年从戚建萍家族手中接过控制权的老板叫郝江波,接盘之后就收购了一家第三方支付公司,公司名称由“宏磊股份”变成了“民盛金科”,主业变成了第三方支付服务。

不过,郝江波只当了两年实控人就不干了,2018年,又把控制权卖给了一个叫霍东的80后老板,公司名称就变成了现在的“仁东控股”。

只不过,这两任老板从账面上来看,可能都没捞到钱。

前任实控人郝江波的接盘成本是27元,现任实控人霍东的接盘成本则是32元,现在这两个人都还在前十大股东名单里,股权已经100%质押。

两任实控人没捞到钱,却把*ST仁东这个烂摊子搞得越来越烂,如今已经被法院裁定破产重整。

也许有人会说,破产重整是好事,这意味着*ST仁东的7万股民有了新的希望。

但纵观A股很多破产重整的上市公司,重整也就是新一轮收割的开始,新的接盘人来了,把烂摊子简单补一补,过几年再卖给你。

烂摊子,终究是股民的。

0 阅读:49
灰鸽胡侃

灰鸽胡侃

看到舒服或者不舒服的,都想说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