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硝烟弥漫,一名名叫黄干宗的边境民兵在这场战争中消失。
13年后,当他衣衫褴褛地踏入久违的家乡时,村民们难掩惊讶:这位曾被宣布牺牲的“烈士”竟然奇迹般归来!黄干宗在13年中经历了怎样的命运?他为何会被两名越南女兵带入深山?
黄干宗出身在中越边境的小村庄,从小见过边境的交往,也曾偶遇过越南人。
1979年,随着对越反击战的打响,边境气氛骤然紧张,越南军队频频越界骚扰,中国村民深受其害。黄干宗等村民目睹了越军带来的灾难,对侵略者的愤恨油然而生。
那时,全国各地的热血青年响应国家号召参军报国,黄干宗也加入了民兵队。作为地方民兵,他没有正式军衔,训练不足,但凭借对家乡的热爱,坚信自己有能力为祖国出一份力。
由于缺乏系统训练,黄干宗被分配在后勤队伍,承担着补给运输的任务,未被安排参与正面战斗。
他与战友每日穿梭在深山小道上,为前线的士兵送去弹药和食物。一次例行的物资运送任务中,黄干宗所在的补给队遭遇突袭。
在一个夜晚,黄干宗休息时,突如其来的爆炸声打破了营地的寂静。营地四处弥漫着火光与硝烟,面对敌军炮火,他和同伴们仓皇四散。
混乱中,黄干宗慌不择路地冲出营地。等他冷静下来时,才发现自己孤身一人身处丛林。远处的枪炮声渐行渐远,他停下脚步,意识到自己已彻底迷失了方向,四周是陌生的茫茫密林。
就在他试图辨别方向时,突如其来的一击将他击倒在地,意识瞬间被黑暗吞噬。
待他醒来时,发现自己被牢牢地捆住手脚,眼前是两个陌生的越南女子,她们穿着越军的军装,看上去不过二十多岁。
黄干宗的第一反应是绝望:他落入敌军手中,等待他的会是怎样的命运?
但与预想不同,这两个女兵并未对他施以酷刑,反而带着他躲入深山密林,似乎有着不同寻常的打算。
在随后的日子里,黄干宗得知她们的身份和来历。两人分别叫黎氏萍和阮氏英,她们不愿意一直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于是隐居在此。
为了生存,她们在丛林中设置了各种陷阱,意外捕获了黄干宗,她们觉得“抓”一个男人回来帮忙干活是个不错的主意。
但是怎么对待这个男人姐妹俩还没有想好,于是她们只好把黄干宗半“关押”起来,绑着他的双脚驱使他为两人干活。
黄干宗开始与两位越南女兵共同劳作,打猎、搭建住所、寻找水源。深山中的日子极为艰辛,毒蛇、猛兽、沼泽带来的威胁无处不在,甚至连脚下不经意间踩到的植物都有可能致命。
黎氏萍和阮氏英经验丰富,她们熟悉丛林的法则,也让黄干宗逐渐掌握在密林中生存的技巧。日复一日,他们在这片隐秘的森林中彼此依存。
一年后,三人之间早已打破了原本的敌对关系,甚至建立了家庭。黎氏萍成为黄干宗的伴侣,阮氏英则与一位也在丛林避难的猎户结为夫妻。
黄干宗逐渐适应了这片密林,仿佛曾经的生活已是隔世之事。
他们在逐渐的相处中适应了彼此的文化和生活习惯,黄干宗刚来这里的时候,看着姐妹两人每日的饮食习惯和不爱洗澡的个人习惯,他感觉怎么都适应不了。
那时的他不会想到自己竟然会和她们成为家人,更没有想到自己的人生并没有就此止步,在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他们的生活虽然很简朴,但是也有温馨和关爱。
他与黎氏萍育有一女,生活简单且无从选择,日复一日。
他内心依旧渴望回到家乡,他曾几次萌生逃跑的念头,试图说服黎氏萍和孩子与他同行,但每次都被对方拒绝。
对越南女兵而言,身为逃兵,她们更愿意留在丛林中,哪怕生存艰难,也不愿冒险跨越边境。
日子一天天过去,黄干宗的思乡之情日益深切,然而妻女的存在让他左右为难。生活逐渐步入平淡,直到某天,他在集市上偶然看到一个写着中文的标签。
汉字令他心头一震,他开始向当地人打探,得知战争早已结束,中越关系恢复平稳,这才燃起了归家的希望。
经过长久的思索和计划,他终于鼓起勇气向黎氏萍告别。出发前,他用心记下返回的路径,深知一旦安全抵达祖国,他会尝试接妻女回到故乡。
1992年,黄干宗独自翻越边境,经过三天三夜的步行,终于再次踏上祖国的土地。满心疲惫中,他回到了阔别十三年的村庄。
村民们惊讶地看着这个熟悉又陌生的身影,一时无法相信眼前的人就是当年的“牺牲烈士”。黄干宗在阔别多年的故土上重新安定下来,然而,物是人非。
没有人想得到黄干宗还能再活着回来,一个已经“牺牲”的人自然成了亲人们的一个念想,而非希望。
他的亲人们也早已经历了丧子之痛,妻子带着孩子另嫁他人。面对家人的复杂眼神,他心中五味杂陈,只能默默接受这些年的变迁。
回国后,黄干宗在村中定居,但他却始终无法忘记在越南密林中的生活。
他明白自己身处在和平年代,却割舍不掉那段特殊情感。
他经常对身边人提及那两名越南女兵,讲述他们如何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中彼此照顾,熬过那些动荡岁月。他对黎氏萍母女的牵挂从未消散,甚至时常思索是否有机会再见。
为了寄托思念之情,黄干宗选择在中越边境开设了一家小店,静候时间的奇迹。
1995年,中国中央电视台以《深山十三年》为名讲述了他们三人的故事,并且记录了他们回国后的生活详情。
这是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留下的一个意外的缩影,更是那个民生艰难、颠沛流离年代的难得的温馨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