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天大楼设计缺陷,20万人命悬一线,建筑师给自己当吹哨人!

重庆妹 2023-06-21 09:45:33

1978年8月30日,美国气象部门突然发出警报,一个有气象纪录以来在加拿大海域出现过的最强飓风在百慕大南侧形成,一天以后,这个叫埃拉的飓风风速已提升至每小时205公里,正在浩浩荡荡向纽约行进。

在全美国,只有极少数人知道一个惊人的秘密,当时全世界第七高度的大楼,美国花旗银行总部大厦是个有缺陷的工程,如果埃拉飓风吹到纽约,这栋大厦很可能被吹倒,造成20万人死亡,并给附近十个街区带来危险。用命悬一线这个词来形容一点不为过。美国是世界上拥有摩天高楼最多的国家,这样的事情怎么会发生呢?

威廉·勒梅瑟里尔 William LeMessurier 毕业于哈佛大学数学系,又在哈佛设计研究院和麻省理工院学习建筑专业。威廉少年成名,负责了许多著名建筑的结构工程,包括波士顿市政厅,波士顿联邦储备银行,新加坡财政部大楼等等。

但他设计的最著名的建筑是位于纽约曼哈顿列克星敦大街和53大街交汇口的花旗银行总部大厦。这又是一个才气纵横的天才设计家的故事,在公司附近希腊餐厅吃饭的时候,威廉灵光一闪,设计图在餐巾纸上一挥而就,威廉要用五根35米高的方形柱子支持起总高度279米的大厦。

为什么要设计这么怪异的大楼呢?是因为当初花旗银行花了四千万美金巨款,却在寸土寸金的曼哈顿买了一块不规则的地,原地主要求在地的一角上建一个现代化的教堂。所以威廉不但要把大楼抬起来,还要把本来安装在四个楼角的柱子转45度角,好让开那座教堂。这本来就是一个以往从未有过的建筑设计,但是方案很顺利的通过了。

大楼于1977年正式建成,估计耗资1.95亿美元。钢制的大楼斜顶重量约为25,000吨,由于重量较轻,威廉在倾斜的顶部安装了一个“调谐质量阻尼器”,重达400吨的阻尼设备漂浮在一层油膜上,由计算机控制,将建筑物因风而产生的摇摆运动减少50%,后来许多摩天大楼都借鉴了这种设计。

到目前为止,没有人知道,这些设计都是大坑,所有看上去的合情合理,只是人们的一厢情愿,危险正在步步逼近。

一年后的1978年,普林斯顿大学学生黛安·哈特利(Diane Hartley)准备写一篇关于花旗总部大楼的论文。她无比崇拜的参观了大楼,并且得到了威廉的设计资料。但是,经过计算后黛安却发现,这栋大厦似乎有重大缺陷,如果有强飓风从45度角斜向吹来,这栋建筑是无法承受这种应力的。

原因非常简单,传统建筑支柱都在四角上,所以垂直于一个面的风会是最大的载荷,但是威廉让柱子转了90度,现在最大的应力不是垂直风,而是45度角的斜向风。如果有飓风袭来,那么现有的建筑结构不足以支撑建筑。

黛安将自己的计算结果告知了威廉团队中的一位建筑师,这个人虽然并不太重视一位本科生的意见,但还是把这个情况告诉了威廉。威廉正准备在哈佛大学开一堂结构工程课,他想,正好用黛安的“错误”计算当个反面教材。

那知一计算,威廉顿时傻眼了,他发现如果真有45度角吹来的飓风,将会使结构上的负荷增加40%,而作用在连接件上的负荷将增加160%。威廉夜不能寐,他本能的感觉到这栋建筑可能会出大问题,他立刻联系了施工方,一问之下更加惊慌。原来他的设计是焊接接头,但是承包商伯力恒钢厂(Bethlehem Steel)为了降低成本,使用了螺栓接头,这种接头抗风阻的能力更小,但这不是伯力恒钢厂的问题,人家是严格按照威廉提供的数据实施的。

威廉还是不敢肯定,他立刻坐上飞机飞到加拿大,请西安大略大学的专家进行了一次严谨真实的评估,专家们得出结论,当飓风风速超过每小时133公里时,会使螺栓断裂,大楼就会被吹倒。当然楼顶的调谐质量阻尼器能够减少一部分风阻,但前提是,大楼在暴风雨中绝对不能停电,但谁又能拍着胸脯保证飓风到来时不停电呢?

威廉立刻询问了气象部门,得到的回答是,纽约市平均每十六年就会遇到一次12级以上的飓风,换一种说法,一年里有十六分之一的机会,大楼会被吹倒。多年后威廉在公开课上回忆道,他当时面临着三种情况,一是沉默,二是自杀,三是立刻着手解决问题。巨大的压力几乎压垮了他,但他还是坚定的选择了第三种方案。

威廉联系了花旗集团执行副总裁约翰·瑞德(John Reed),向他说明了情况,并拿出补救维修方案,两人随后又向集团董事长沃尔特·韦斯顿(Walter Wriston)做了汇报。花旗集团无计可施,只能同意立刻抢修。1978年8月8日,抢修正式开始。从6月份女学生黛安发现大楼设计缺陷,到8月初开始抢修,中间时间不到两个月。

为了保证花旗总部正常工作,以及尽量减少各方损失,工程是在晚上进行的,主要方法就是加固连接点,在每个接缝的螺栓连接处加上5厘米厚的钢板,焊死在一起。并给漂浮在油膜上的阻尼设备加装备用的供电系统,以保证暴风雨来临时不会停电。抢修工程预计三个月完工。

正所谓祸不单行,工程刚刚进行了二十天,1978年8月30日,埃拉飓风形成了。埃拉飓风最终达到220公里每小时的超高风速,远超过花旗总部每小时133公里的抗风系数。所有人都吓傻了,保证大楼抢修完毕是不可能的。花旗集团不得不联系纽约警局与红十字会的负责人员,向他们通报了大楼会倒塌的可能性,随后,警局与红十字会进入到备战状态。

那两天威廉一刻没有合眼,时刻关注着飓风的消息,也许是上天保佑,埃拉飓风在距离海岸线85公里的地方突然折向东北,直奔加拿大海域,在形成的七天后终于消失无踪,纽约市躲过了一场巨大浩劫。事后威廉回忆说:“飓风离开的那天是有史以来最美丽的一天,空气纯净无比,天空晶莹透明。” 他漫无目地的走在纽约市,沉醉在一种无法言喻的平静之中。

虽然从未有过正式的说明,但是预计此次抢修花费了八百万美元,而威廉所在的公司向花旗集团一次性的补偿了两百万美元,这笔钱在1978年可不是一笔小钱,威廉与他的公司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也许是威廉勇于承担责任的行为感动了所有人,这件事的知情者,少说也有几十个人,为了保护威廉的声誉,居然没有一个人向媒体透露过事件的始末,以至于该事故一直被尘封了十七年。直到1995年,一位叫乔·摩根斯特恩(Joe Morgenstern)的记者采访了威廉本人,才将这个故事发表在《纽约客》杂志上。

事实上,威廉从未因此事而名誉受损。就在事件发生的1978年,威廉高票当选为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两年后,他还主持设计了比花旗总部还高的达拉斯美国银行广场Bank of America Plaza (Dallas)。威廉成为结构工程界的泰斗,直到2007年81岁逝世时,他一直受到行业人士的尊敬。媒体对威廉的评价也很高,称其为自己给自己吹哨的人,以表彰他勇于承担责任的精神。

但是在最近几年,对这个事件又产生了新的争论。如果花旗总部的问题能早一点曝光,相关专业人员就能从中获得宝贵的技术知识,也许就不会出现三年后,1981年7月17日坎萨斯城凯悦酒店(Hyatt Regency Hotel)的天桥断裂事件,造成114人死亡,多人受伤的人间惨剧,而该事件与花旗总部一样,都是由连接点设计缺陷所造成的。

可见,威廉是个好人这个事实,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只有依靠制度进行严格的管理和监督,才能避免相关惨剧的发生。威廉的故事引人深思,是牺牲自己为整个行业敲响警钟,还是为当选院士、成为行业泰斗而沉默不语,人生到底应该如何决择呢?

0 阅读:142
重庆妹

重庆妹

可以向我进行情感咨询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