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妇上联“一人一碗一口锅”,秀才趣对下联,寡妇羞红脸嫁良人

念由心生 2022-10-27 13:27:25

对联是中华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从五代十国时期开始出现,一直延续至今已经有了两千多年的历史,虽然说现在的人们不怎么关注对联,但是对于古人来说对对联是一种文化娱乐活动,不仅能够检测出一个人的学识修养如何,还能够相互比拼,从而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学习更多的知识。

除此之外,在古时候对联还能成为促成一段姻缘的方式,就比如在宋朝时期,有一位寡妇为寻得良人特地出了一上联:一人一碗一口锅,看似简单,可要想实现对仗工整并且达到她的要求可并不容易,所以一时间没人能够给出一个完美的下联,直到后来有一位秀才巧对了出来,这才抱得美人归,那这又是怎样一段独特的爱情故事呢?

01女子丧偶,比文寻良人

相传在宋朝时期有这样一位富商的女儿,生来美丽动人,同时因为家境殷实,自幼也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虽不说学富五车,但是也是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后来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给了一位仪表堂堂的将领,两人能够走到一起可谓是天作之合,可是这样的幸福生活并没有持续多久便突然传来噩耗。

因为宋朝时期战乱频发,边境地区时常受到少数民族的侵犯,而她的丈夫身为一方的长官自然被委命奔赴前线,可没想到这一别竟然成了永别,前线战士失利,这位将领连同自己的部下都为国捐躯了,这位才女也因此成为了寡妇。

在这之后,她本想一直就这样孤独的生活着,毕竟自古以来女子为丈夫守寡并不是什么稀奇事,但是奈何她尚且年轻,才刚刚二十几岁而已,这要是后半生都孤独的一个人生活,放着大把的青春年华不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人生和未来的另一半实在是太可惜了,所以她的父母以及周边的亲朋好友都劝说她再寻一个良人,未来的路途还很漫长。

再者说,她一个弱女子怎么可能在那样一个时代背景下独立的生活,倘若有一天父母百年之后,她可能就无依无靠了,听到这样的劝告再加上结合实际情况来看,她感觉自己确实应该去淡忘曾经的婚姻,再找一个好人嫁了也是不错的选择,可是四条腿的蛤蟆好找,两条腿称心如意的人却是真的难寻,总不能随随便便就找一个人嫁了吧!怎么说她也是大家闺秀,无论气质和学识都普通人难以比得上的,还是要秉持着宁缺毋滥的想法。

为了找到符合自己心意的人,她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在自家门前写下一上联:“一人一碗一口锅”,谁要是能对出下联谁就有竞争她未来夫君的资格,不得不说这样以对对联的方式来寻配偶实在是很独特,而且这个上联既表达了她当下的生活状况,还能考验自己未来另一半的学识水平。

02秀才巧对下联,喜结良缘

这个对联看似简单,实则却暗藏玄机,其中不仅有数字,还有不同的事物,简单的几个字实际上和生活息息相关,而我们都知道对联讲就对仗工整,平仄押韵,同时也要结合上联的语境和所对应的词,就比如我所熟知的对联顺口溜:“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所以说这其中可是有着很深的学问,并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对上的,就算是勉强对上了也不一定工整和谐,同时还看女方满不满意。

除此之外,在古代十里八村有文化的人实在是屈指可数,很多平民百姓解决日常温饱都是一个问题,又岂会有多余的钱财来提高自己的学识或是供子女读书,所以这个对联一时间没有人能够对出合适的下联。

不过有时候姻缘这种东西确实奇妙,就好像冥冥之中早就注定一般,在后来有一位秀才偶然间路过这位寡妇的家门口,看到这副上联感觉很有趣,思索片刻之后便写下了这下联:“单床单被单身人”,这“单”字和上联“一”对应,而下联所提到的事物又和上联相照应,不禁赞叹这称得上是巧对。

在得知这一下联之后,这位寡妇马上派人寻到这位秀才,见面之后感觉他不仅腹有诗书,长相也是人中翘楚,没过多久两人就走到一起,结为了夫妻,这样简单而又纯粹的爱情的确是让人羡慕,谁能想到一副对联也能成就一段良缘佳话。

03对联的起源和发展

从上述这个故事来看,从中作为媒介的就是对联,不过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对联的起源和发展怎样的,说起对联的兴起还得从我国一个传统习俗说起,在对联出现之前,人们逢年过节的时候都会在自家的大门上挂上桃符,在桃符上通常还会刻上神话故事之中具有驱邪避灾且实力强大的神仙,后来为了简化就单刻名号。

而到了五代十国时期,当时的后蜀皇帝孟昶在春节到来之际突然来了兴致,便在门口的桃符上写下了对偶的句子,大概的意思就是恭贺新春,祈求好运,随后这样的做法赢得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他们也纷纷效仿,借此来祈祷新的一年能够有好的运气和幸福美满的生活,同时,随着人们的不断改进,对联的内容也也越来越丰富,表达的内涵也越来越多。

所以在宋朝之后,对联已经发展出很多种形式,像春节贴的叫春联,祝寿的时候送的叫寿联,结婚时候贴的叫喜联,亲人去世挂的叫挽联等等,要是分长短来看还有短联(十字以内)、中联(百字以内)、长联(百字以上)等等。

按类型来分可分为正对、反对和流水对,这些都只是对联学问的一部分而已,随着中华文化的发展,对联的形式和格式也有着更多的要求,这不仅仅是用于祈福那么简单,也不再局限于某个阶层或是领域,而是慢慢成为一种大众文化。

04结语

时至今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仍然能够看到对联的存在,它作为我国极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向世人展现了我国文化是多么的丰富多彩,当然,对联这种特殊的文化需要我们来传承下去,绝不能因为时代的变迁让后世的子孙遗忘了我们老祖宗给我留下来的宝贵的文化遗产,在未来我们要让更多的人了解并认识到对联的魅力和独特的价值。

1 阅读:1012

评论列表

何亦兵

何亦兵

3
2022-11-05 17:23

一床一被一人知。

念由心生

念由心生

念由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