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空军接收绝密间谍无人机!无尾布局背置发动机,网传高超音速飞行

因求鲤被卧的冰 2023-11-06 09:57:19

美媒《战争地带》报道称,最为传奇的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臭鼬工厂开发了一种绝密的无人侦察机,据美媒推测应该是RQ-180的后续机种,并且这种更先进的侦察机已经交付给美军!

无尾布局背置发动机?网传高超音速飞行,是真的?

11月3日,《国防与航空航天空中力量播客》在最新一期的节目中,主持人瓦戈·穆拉迪安 (Vago Muradian) 与参与者蒂尔集团高级分析师JJ·格特勒(JJ Gertler)在访谈中公布了来自臭鼬工厂的神秘新型间谍无人机,穆拉迪安解释称,这是一架比 RQ-180“能力更强的侦察机”,并且“已经向空军交付了一部分飞机”,不过没有表明数量有多少或在计划处于什么阶段。

穆拉迪安补充表示,“该计划存在一些挑战,曾有人猜测它已被取消。” 但他称该计划并没有取消,而是被重新界定了范围,因为它是一项雄心勃勃的计划,需要稍微重新界定范围,以便能够进入下一个阶段”。

穆拉迪安在节目中称空军和洛克希德和诺斯罗普·格鲁曼有计划退役U-2和RQ-4以及RQ-180,以便为新型无人侦察机的到来让开道路,但节目中没有公开该机型的任何具体资料,包括各大媒体配发的图片都只是一张模糊不清的CG图。

到底是什么气动外形?高超音速还是长航时?

美媒《战争地带》有两篇报道都是关于这种间谍无人机,但对于这种无人机的定义却有两个观点,一个是高空高速的,另一个则是高空长航时,不过问题也来了,因为这两种机型的气动布局完全就无法凑到一起,所以哪个说的才是合理的?

首先发布的是约瑟夫·特雷维西克的报道,他认为这至少是一种高速无人机,即使不是高超音速也应该是高音速,但所配发的图也非常模糊,不过已经足够分析飞行性能了:

从上图可以看出,这是一架有着楔形扁平头部、无尾布局、大后掠角梯形翼、进气道与发动机背置的无人机,从气动布局来看,这确实是一架隐身高速型无人机,这从如下几个方面可以看出:

无尾布局:这表示这架无人机对机动性要求可能不是特别高,尽管目前也有射流级飞控,可以在没有垂尾的条件下获得很高的机动性,但这种技术毕竟需要从发动机引出比较高温度的气流,机身内部比较复杂,因此无尾布局目前比较适合用在侦察机或者轰炸机这类对机动性要求不高的任务机型中,这点符合其侦察机的地位。

发动机背置、背部进气:这是极致隐身化的考虑,因为进气道有很多棱角会形成强烈发射面,另外背置发动机的红外特征被机体遮挡,在红外波段也能获得不错的隐身效果,但这种布局存在一个缺点,就是大迎角机动受限,但对侦察机来说这个并不是问题。

大后掠角钻石翼型:有点类似于F-22的钻石翼,但展弦比要更小一些,F-22的展弦比在2.36左右,但这种机型的展弦比估计只有2.0,比SR-71的展弦比略大一些,飞行速度应该在F-22和SR-71之间,估计最高大约为3马赫。

楔形扁平头部:这个是对小展弦比高速机型的头部平衡,由于机头比较长,重心靠前会形成低头力矩,因此有个楔形头部作为气动升力纵向平衡,并且楔形扁平的头部不仅能减小阻力,同样也有隐身效果,而缺点是在大迎角机动时候需要额外的配平力矩,这会降低机动性,不过都是侦察机了,根本不在意所谓的大迎角机动。

另一个观点:高超音速与高空长航时

因此从约瑟夫·特雷维西克的配图来看,基本符合他定义的高速侦察机,但对于这个说法,另一位作者托马斯·纽迪克却不怎么认为,他的观点是该机型可能有两个可能:

一个是接替U-2以及RQ-4以及RQ-180之后的战略侦察机,应该不太可能是高速机型,而是一种大展弦比长航时的无人机。

U-2是首飞于1955年的高空侦察机,机身长度19.2米,翼展31米,展弦比达到了10.6,巡航速度0.7马赫,升限为24000米,这种机型臭名昭著,曾多次入侵前苏联、古巴、中国以及越南等,其中被前苏联和中国击落多架,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馆就有多架U-2的残骸,这是当年台伪专门为大陆核爆侦察采样组建的机组,结果被新组建的中国地空导弹击落多架,由于损失太大,后来就不敢来了。

RQ-4是诺斯洛普·格鲁门为美国空军与海军生产的大型战略侦察机,首飞于1998年,翼展长达39.9米,机身长度为14.5米,巡航速度570公里/小时,最长航程可达2.28万千米,最长飞行时间可达34小时以上,最高升限可达1.8万米。

RQ-180是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为美军研发的一款隐形无人(UAV)侦察机,首飞于2010年,不过到现在为止都没有准确的数据公布,WIKI也只有估计的数据,机翼类似于曲柄风筝的布局,翼展可能长达40米,应该是一种飞翼无人机,可以穿透对手最先进的防空系统,执行情报、监视或侦察任务,爱德华兹空军基地的工作人员将 RQ-180 称为“大白蝙蝠”或“ Shikaka”。

美军侦察机曾经是高空高速于高空长航时齐头并进,比如U-2和同时代的SR-71等,但后来在隐身飞机时代来临之后美军的侦察机基本走向高空长航时,比如上文提到的RQ-4和RQ-180等,因此托马斯·纽迪克认为是高空长航时也是有可能的。

但同时托马斯·纽迪克也提出了另一个观点称,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一直在高超音速侦察机上下功夫,比如当年的SR-71和后来不了了之的SR-72,在2016年时洛克希德就曾提出一种名为“Skunk Works”的无人机计划以验证SR-72的技术,之后这种机型也就没了消息,洛克希德在高超音速技术上投入了巨资,多年以后想要实现高超音速无人机也是有可能的。

美军装备最先进无人侦察机:中国空军怎么应对?

美军在高空侦察机领域一直都领先中国,上文已经说了U-2和SR-71,以及后来的RQ-4和RQ-180,特别是U-2和SR-71真是一代传奇机型,比如SR-71,一直到现在其科幻外观特征都有很多网友为之倾倒,这个设计真是太炫酷了:

不过无论是U-2还是SR-71,后来都败于导弹之下,因为飞得再高还是有导弹比你高,飞的更快,还是有导弹比你更快,高空侦察机也就没落于此,之后在B-2隐身轰炸机这个概念出圈之后再一次形成了隐身无人侦察机的概念。

RQ-4全球鹰是其中的佼佼者,之后也有了F-22隐身五代战斗机以及F-35舰载中型隐身战斗机,但这种所谓的隐身战斗机也只能欺负下二三流国家,对于像中国一样的、在反隐身雷达方面有这极其深入研究的国家来说,这种隐身侦察机也就敢来擦个边,绝对不敢深入腹地侦察,按简直就是找死!

不过这些机型并非没有意义,它们存在的价值在于打擦边球,热点冲突地区以及二三流敌对国家的侦察,这点还是非常有效的,比如当一架RQ-4从黄海到东海再到南海飞一圈,由于距离远还真不一定能发现,但其收集通信情报的能力却不弱,美军对于这种机型的迫切就在于此,所以就会追求极致的隐身性能。

这类侦察机对中国往往威胁不大,因为不敢深入内陆,但这些侦察机却会大量牵制中国的空中力量!所以来而不往非礼也,随着中国在无人机领域的发展,高空高速侦察机和高空长航时侦察机都提上了日程,并且很多都已经装备:

WZ-7:高空长航时侦察无人机,机身长度14.33米,翼展24.86米,巡航速度700千米/小时,巡航高度1.8~2万米,航程5000公里;

WZ-8:高空高速无人机,机长11.5米,翼展6.7米,最高速度6马赫,最高飞行高度可达3万米以上,航程应该超过3000公里;

WZ-9:神雕无人机,具体尺寸不明,但坊间推测其翼展应该已经超过50米,但由于其定位为预警机,因此航程可能并不会太高,升限也在1.8~2万米左右,可以取得比有人预警机更远的预警距离。

这些高空高速或者高空长航时无人机可以直接威胁到美军在西太平洋的军事基地,对付美军的骚扰也只能用其人之道还至其人之身,走流氓的路让流氓无路可走。美军认为中国在无人机领域的不断突破已经严重威胁到了美国的国家安全,因此在过去的数年内提出了多种方案应对中国。

其中最知名的应该是“Replicator”(复制者)计划,打造数千架无人机,以“机海战术”淹没PLA(解放军),只是人算不如天算,中国获得同类无人机的成本只有美国成本的20%左右,一个是因为中国的成本控制要比美国人好得多,另一个则是中国造出了高性能低成本涡扇发动机,如果真要实施无人机大战,那么中国的低成本无人机性能上和美军相差无几,但数量却是好几倍,请问美军会怎么应对?

目前美国的武器确实非常先进,这点大家都承认,无论是战斗机还是水面舰艇与航空母舰、又或者是核潜艇,还有陆军的坦克等,不是数一数二就是名列前茅。但在这些先进武器的背后却有一个致命的弱点,美国空军采购部副助理部长卡梅伦·霍尔特少将曾在2022年时公开向美国政府发出警告,称中国的国防研发速度和换装效率达到了美军的5-6倍:

霍尔特少将表示,美国花费20美元军费才能实现的目标,中国花1美元军费就能实现,美国如果不改变这一现状,必将在这场军备采购竞赛上输给中国。

霍尔特少将的说法有点夸张,但中国装备成本远低于美国却是事实,美军目前8700多亿美元,但其真正实现的价值可能连1/3都不到,也就比中国高了没多少,美军目前的是增量优势,二战以来70多年的发展不是中国20年就可以追上的,比如航母,即使中国有技术造出核动力航母,没有十几年时间怎么都堆积不出10艘航母,这个数量的优势只能用时间来弥补。

0 阅读:4

因求鲤被卧的冰

简介:每天更新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