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电影看完了就看完了,而有的电影看完了还能给观众的内心带来持续的震荡,《误杀3》就是如此。
编辑
搜图
单独从观影体验角度看,《误杀3》可谓全程高能毫无尿点,第一分钟就开始让观众陷入不断反转的剧情喘不过气来,直到最后一秒还在想到底还有没有反转。可以说《误杀3》算是一部“反爆米花”电影,买了爆米花也忘了吃那种。
对我而言,看完《误杀3》最大的收获则是反思,一个关于“善恶教育”和“善恶观”的反思,甚至还会牵扯到两千年前的刘备。
编辑
搜图
一、勿以善小而不为?
《误杀3》影片最后阶段,619事件中失去孩子的家长们聚会,雅音(刘雅瑟饰)说了一句台词让人感到非常震惊:我不该教她那么善良。
雅音的女儿是一个非常懂事的孩子,从小就会帮助家里做事,表达能力很强,很乖很听话,是父母的骄傲也是父母的希望。
很难得的是,雅音的女儿还非常善良,她在玩游戏的时候看到一位捡破烂的阿婆掉了一个小东西,她赶紧捡起来给阿婆送过去。
没想到,这个阿婆是人贩子假扮的,她假装一脸慈祥和小女孩说话然后趁她不备一把抱起捂着嘴塞到了垃圾车里,雅音的女儿就此丢失,最后不幸失去生命。
编辑
搜图
女儿丢失后,雅音夫妇非常痛苦,她忍不住责备自己,为什么要教女儿善良,如果女儿不是一个善良的孩子,她就不会轻易被人贩子掳走。
雅音虽然是在极度痛苦中说出来的这番话,但也给我们带来一个反思,我们总是喜欢拿刘备给刘禅的临终遗言“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当成教育孩子的真理,但对于不了解人间险恶的孩子来说,刘备这番话中间是否也蕴藏着一种风险呢?
类似案例不胜枚举,曾经有一位女孩帮助孕妇回家,没想到孕妇是欺骗她的,女孩把孕妇送回家后却被孕妇丈夫残害。这个案子轰动全国,很多网友感叹,如果这个女孩不那么善良,直接无视孕妇的求助,她就不会被害。
客观来说,刘备的儿子和雅音的女儿所处的环境有着天壤之别,因此包括《误杀3》在内的很多案例告诉我们,教育孩子的时候不仅要教他善良,同时也要教育他对危险和险恶保持警惕。
编辑
搜图
二、用恶拯救自己?
郑炳睿(肖央饰)肯定不是一个好人,他参与过拐卖儿童和残害儿童的罪行,而且还是犯罪团伙中的主力。
从行为上看,郑炳睿绝对是一个十足的恶人,但从本质上讲,郑炳睿其实并不算坏,他发家之后致力于慈善事业,捐款超过10个亿,你可以说他这是在赎罪,同时也可以理解为救赎自己,或者说他后悔了。
在这里需要注意一个细节,郑炳睿按遥控器时应该已经判断出女儿没在船上,他按下遥控器是为了救自己,并非冷血无情。
编辑
搜图
从郑炳睿的回忆看,他当初加入犯罪团伙也是身不由己,如果他不积极参与犯罪团伙的话,也许他就活不下去,或者成为“采生折割”的受害者或者像其他孩子一样死在岛上或大海上。
在求生的欲望支配下,郑炳睿的人生发生了巨大变化,他从一个受害者变成了施暴者,从一个孤儿变成了犯罪团伙头目忠实的下属,赚了钱发了家。
还需要注意一个细节,按照《误杀3》剧情暗示,郑炳睿发家的起点是因为他帮一个富豪找到了孩子,同样离不开贩卖孩子这些罪行。
我们一方面要谴责郑炳睿和其团伙成员犯下的罪行,另一方面《误杀3》也会给我们带来一个思考,如果你在郑炳睿小时候所处的环境,你会怎么做?也会用参与犯罪来拯救自己吗?
编辑
搜图
三、以恶制恶?
《误杀3》之所以好看还有一个原因,这是一部悲壮的复仇爽片。
619事件中死亡孩子的家长们聚在一起实施了一个非常严密的复仇计划,不仅要将619事件的真相公布于众,也要让当年参与619事件的凶手受到惩罚,有的人会死,有的人则会被绳之以法。
在复仇计划中,家长们实施了各种方法,其中包括一些涉嫌违法的行为,我们不禁要问,难道有时候面对罪行时,真的只能以恶制恶吗?
其实当丢失孩子之后,一开始雅音也是通过正常渠道寻找孩子,相信其他家长也是这样,但他们一旦遇到难以逾越的障碍就很难得到真相。
编辑
搜图
梁素娥警官是这样,张景贤警官同样如此,不是619事件的真相难以查清,而是这里的海太深,什么故事都装得下,一旦触碰到了关键信息案件就戛然而止,有的人失去生命有的人被迫放弃。
类似例子也有不少,比如某邻国曾出现过海上灾难,很多孩子在船上死去,调查真相似乎并不难,但总是会有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让你感叹这里的海到底有多深。
《误杀3》的家长们组成了一个复仇联盟,用违法的方式揭开了另一个更大罪恶的真相,这种以恶制恶的方式取得了成功,也不禁让我们再次展开思考,当面对类似情况时,真的只能以恶制恶吗?
编辑
搜图
《误杀3》里说:有的孩子是孩子,有的孩子是商品。
看完《误杀3》后有一种感触:有的电影是电影,有的电影是人间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