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大伊朗系武装再次发力,在两条战线上,对以军发动了打击,告诉了以色列一个道理:想要在中东横行霸道,还有两根“硬骨头”要啃。
这两根“硬骨头”,一个是胡塞武装,一个卡桑旅,前者用高超音速导弹成功摧毁了以色列的军事基地,后者则不断袭击以色列精锐士兵,给以方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反以武装】
其中胡塞武装还公布了一段视频,画面中他们使用两枚“巴勒斯坦-2”型高超音速导弹,对以色列的军事目标进行了打击。
而根据航拍图像显示,以军的基地被炸出了大洞,证明胡塞的武器有能力突破以色列的防空系统,对特定目标进行打击,以色列再也不敢嘴硬说能够“100%”拦截了。
时至今日,以色列在中东的残暴行为有目共睹,但凡敢与之对抗的,基本都遭到了猛烈的报复,叙利亚、黎巴嫩真主党都是如此,胡塞武装和卡桑旅自然也不例外。
再这样的背景下,胡塞和卡桑旅能够在强大的对手面前保持战斗力,是非常可贵的,这离不开其内部的凝聚力和坚定的信念。
在游击战和不对称战争中,小型武装组织若能激发出参与者的深刻认同感和使命感,就具备了持久作战的潜力。
【以色列拦截火箭弹】
胡塞武装和卡桑旅显然也深谙此道,在其控制的区域内,他们获得了广泛的民众支持,这种支持不仅限于物资与后勤,还包括情报和心理上的助力。
在战术层面,胡塞武装和卡桑旅则展示了极大的灵活性,他们善于利用地形优势和游击战策略,这种战术不仅具有隐秘性且攻击性强,还能有效规避常规军事力量的直接对抗。
而在装备上,相较于以色列的高科技装备,他们更多选择成本低廉但有效的武器设备,降低了长期作战的后勤负担。
那么,作为中东地区复杂博弈中的重要角色之一,为何伊朗在面对这样的冲突选择了观望呢?
首先,伊朗当前所面临的国际环境并不利好,尽管伊朗拥有实施更具攻击性的政策的军事能力,但采取直接军事行动可能会引发更大规模的地区战争,甚至引来美国及其盟友的直接干预,这对已经饱受制裁之苦的伊朗而言,无疑是不能承担的代价。
【巴勒斯坦-2型高超音速导弹】
在国内政治版图中,伊朗政府还必须小心处理内部的不同声音,部分派别呼吁谨慎行事,以免陷入不必要的风险,这种政治博弈使得伊朗在对外政策上显得犹豫不决。
但伊朗当前的观望态度可能短期内遏制住了风险增长,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可能导致伊朗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下降。
过于迟缓的行动令一些盟友失去信心,影响力的减弱可能削弱伊朗未来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话语权。
用户10xxx62
以色列不亡,天理不容
打坏公司
直接轰炸总统府
用户11xxx76
你以为他像你这样,事故都能瞒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