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兀术后人在哪里?后代隐居甘肃平凉市800年,如今仍拒绝谈岳飞

章鱼灵动章鱼灵动 2025-02-12 03:09:20

在甘肃平凉的泾川县,有一个特殊的家族已经隐居了整整800年。他们的祖先,是那位与岳飞交战无数的金国名将金兀术。在这片黄土地上,他们世代相传着一个族规:不准听说岳飞的评书,不准谈论岳飞的故事。即便是现代社会,面对前来采访的记者,他们仍然保持着缄默。这个传承了数百年的完颜家族,究竟经历了怎样的沧桑巨变?

一、金兀术的显赫身世

公元1123年的初春,金国上京会宁府传出喜讯,皇帝完颜阿骨打的第四个儿子诞生了。这个孩子就是后来闻名天下的金兀术,女真名为乌珠,汉名完颜宗弼。

当时的完颜阿骨打正值壮年,统领着这个正在崛起的北方新兴帝国。作为皇帝的第四个儿子,金兀术从小就受到了极为严格的培养。他的生母是元妃乌古论氏,虽然不是皇后,但在宫中地位颇高。

在上京会宁府,年幼的金兀术与他的十五个兄弟一同接受着女真贵族的传统教育。他们不仅要学习骑射,还要精通汉文。这种双语教育为金兀术日后统领军队、治理地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件鲜为人知的往事,体现了金兀术非凡的军事天赋。据《金史》记载,十四岁那年,他随父亲参加了对辽国的一次重要战役。战场上,年轻的金兀术提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建议:利用辽军重骑兵不善于在泥泞地带作战的弱点,将战场选在雨后的低洼地带。这个建议得到了完颜阿骨打的采纳,最终取得了重大胜利。

1135年,二十出头的金兀术被任命为右翼都统,成为西北军事力量的最高统帅。这个任命在金朝历史上极为罕见,因为右翼都统通常由经验丰富的老将担任。但金兀术很快就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能力。

在位于今天陕西富平的一场重要战役中,金兀术展现出了高超的战术素养。面对宋军的重兵把守,他没有选择强攻,而是采取了一系列灵活的策略。首先派出善于说汉语的使者,向当地州县宣讲朝廷政策;接着派出小股精锐,分批突袭宋军补给线;最后在宋军军心动摇时,发起决定性的进攻。这场战役,一举拿下了陕西四十多个州县。

战功赫赫的金兀术很快又升任太保,后来又被擢升为太师,位居三省事,统领军政大权。有一个细节很能说明问题:当时的金熙宗皇帝破例将还在世的金兀术的事迹编入《太祖实录》,这在金朝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在走向权力巅峰的过程中,金兀术始终保持着对军事指挥的热情。他经常亲自检阅部队,并在大营中设立了专门的训练场,培养年轻将领。据说他还创新了骑射战术,让士兵学会在马背上左右开弓,这种技术后来成为金军的一大特色。

二、金兀术的泾川情缘

金熙宗十年的深秋,泾川大地上传来阵阵战马嘶鸣。金兀术率领的大军正在这片土地上与宋军展开激烈的较量。这片位于今天甘肃平凉的土地,不仅见证了一场改变西北格局的重要战役,更成为了金兀术家族日后八百年的栖居之地。

当时的泾川,是宋朝西北的重要军事要塞。城中驻扎着宋军精锐,城外还有数十个军事据点相互呼应。宋军在此布防多年,城墙高耸,粮草充足。但金兀术采取了一个出人意料的战术:他没有直接强攻泾川城,而是先派出小股精锐分散在周边地区。

一位当时的宋朝将领在奏折中记载了这场战役的细节。金兀术的军队首先切断了泾川与周边州县的联系,接着派出通晓汉语的使者,挨个劝降周边城池。短短半月之内,泾川周边的十多个据点相继投降。

最关键的转折发生在一个雨夜。金军突然对泾川城外的粮仓发动突袭,大火映红了半边天。守城的宋军不得不分出一部分兵力灭火,这时金兀术的主力趁机攻城。经过一夜激战,泾川城落入金军之手。

这场胜利之后,朝廷将泾川封给了金兀术作为分封之地。金兀术深知泾川的战略价值,立即着手经营这片土地。他在城中设立了专门的训练营,培养熟悉当地地形的骑兵。同时,他还在泾川建立了一座规模宏大的府邸,作为统领西北军务的指挥中心。

泾川府邸的建设极具特色。根据当地老人的口述记载,府邸占地数十亩,分为内外两院。外院用于处理军务,内院则是家眷居住之所。府邸的正门上方悬挂着"镇西将军府"的匾额,两侧立着威武的石狮。

值得一提的是,金兀术在泾川推行了一项特殊的政策:凡是投降的宋朝将领,只要愿意效忠,就可以保留原有职务。这一政策使得泾川很快恢复了秩序,当地百姓的生活也逐渐安定下来。

时光流转,泾川成为了金兀术统领西北的重要基地。他在这里屯田养马,训练军队,为金朝的西北防御建立了一道坚实的屏障。泾川府邸不仅是军事重地,更成为了完颜家族的重要居所。

多年后,当金兀术的儿子完颜亨继承了父亲的爵位时,他选择继续在泾川发展。府邸也逐渐从单纯的军事重地,转变为完颜家族的世居之所。泾川与完颜家族的渊源,就此深深地扎根在了这片土地上。

在泾川城南的一处高地上,至今还保存着当年金兀术府邸的遗址。虽然府邸早已坍塌,但那些残存的砖瓦中,依稀可以辨认出当年的规模。每到春秋时节,当地的完颜家族后人都会来此祭拜,延续着这段跨越八百年的历史联系。

三、神秘的族规传承

在泾川县东北角的一处幽静庭院里,矗立着一座古朴的祠堂。这里是完颜家族世代传承的祭祀场所,八百年来,严格的族规一直在这里代代相传。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完颜家族都会在这里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按照族规规定,祭祖仪式必须由家族中最年长的男性主持,其他族人按照辈分高低依次排列。2018年的一次祭祖仪式上,年过八旬的完颜怀德向来访的记者透露,族中男丁必须穿着特制的蓝色长袍,这是为了纪念金朝时期的服饰传统。

祠堂内部的陈设也遵循着严格的规矩。正堂供奉着金兀术的画像,画像两侧悬挂着用女真文字书写的家训。一位族中长者介绍说,这些家训是金兀术的儿子完颜亨在泾川定居时留下的,内容包括"不得通婚同族"、"不得改姓易名"等多条规定。

完颜家族的婚配制度尤为引人注目。族规明确规定,同族之间严禁通婚,违者将被除名。为了避免血缘过近,完颜家族还专门设立了族谱管理员,负责审查每一桩婚事是否符合要求。这一规定虽然严格,却在无形中保护了家族血脉的健康延续。

在祠堂的东厢房中,保存着一本特殊的族谱。这本族谱不同于普通的家谱记载,除了记录世系传承外,还详细记载着每一代族人的重要事迹。有意思的是,族谱中还专门记载了一些与岳飞相关的历史,但这些内容只有族中德高望重的长者才有资格查看。

完颜家族还保存着一项独特的传统:每当有新生儿出生,族中长者都会为孩子取一个女真名字。这个名字往往暗含着对祖先的纪念,比如"完颜特穆"就是为了纪念金兀术的乳名"乌珠"。虽然这些女真名字在日常生活中很少使用,但它们成为了连接现代完颜族人与远祖的一条无形纽带。

在祠堂的一间偏室里,至今仍然保存着几件珍贵的文物。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面铜镜,据说是金兀术亲自使用过的。铜镜背面镌刻着精美的龙纹图案,边缘还有一圈女真文字。虽然年代久远,但铜镜仍然保持着良好的品相。

每逢重大节日,完颜家族都会举行特殊的祭祀仪式。仪式中使用的祭品也有严格规定:必须准备三牲、五谷和当地特产的黄酒。祭祀时,族人要按照传统礼仪三跪九叩,同时诵读用女真语写成的祭文。这些仪式虽然繁琐,却被族人视为维系家族凝聚力的重要纽带。

在完颜家族,还流传着一个特殊的传统:每位族人成年时,都要在族中长者的见证下立下誓言,承诺遵守族规,永不改姓。这个仪式被称为"认祖归宗",是完颜家族传承数百年的重要传统之一。

四、寻根问祖的感人时刻

2002年5月的一个清晨,《甘肃日报》刊登了一则不起眼的消息,标题是《金兀术后裔不看岳飞传,甘肃还有个完颜部落》。这则新闻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在学术界激起了层层涟漪。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的高云凌研究员第一个注意到了这篇报道。作为专门研究金朝历史的学者,他立即意识到这个发现的重要性。在他的推动下,一场跨越千里的寻亲之旅就此展开。

这次寻访的过程充满了戏剧性。当阿城市的寻亲团队第一次抵达泾川时,当地的完颜家族显得十分谨慎。族中的长者完颜怀德起初甚至拒绝见面,直到寻亲团出示了从东北带来的完颜氏族谱复印件,才打开了交流的大门。

在泾川的第一次会面发生在一个雨天。完颜怀德带着几位族中长者,在祠堂里接待了来自东北的客人。当寻亲团展示出用女真文字书写的族谱时,完颜怀德激动地说出了一句女真语。这句话的发音与东北完颜族人使用的方言竟然惊人地相似。

会面中,双方互相展示了各自保存的文物。泾川完颜家族拿出了一面传世的铜镜,镜背上的女真文字与东北完颜族收藏的古物上的文字几乎一模一样。这个发现,有力地证实了两支完颜家族的血缘关联。

寻亲团在泾川停留的那几天,当地的完颜族人陆续带来了家中珍藏的老物件:有的是金代的铜钱,有的是刻着女真文字的石块,还有一些是代代相传的老照片。这些物件像一条时光的纽带,将分离800年的两支家族重新连接在了一起。

2004年夏天,一个更大的仪式在阿城市举行。来自泾川的完颜家族代表完颜小英、完颜怀绪专程赶赴东北,参加了在金源祖地举行的祭祖大典。这是泾川完颜家族800年来第一次回到祖地祭祖。

祭祖仪式上发生了一个感人的场面。当泾川的完颜族人用女真语诵读祭文时,在场的东北完颜族人竟然能够听懂大部分内容。原来,这些古老的祭文在两地都得到了完整的传承。

仪式结束后,双方互换了族谱。令人惊讶的是,两边的族谱虽然经历了800年的分离,但在记载金兀术这一支的世系时,竟然完全吻合。这个发现不仅证实了两支家族的血缘关系,也展示了完颜家族在传承族史方面的严谨。

这次寻根之旅还揭示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在泾川的完颜家族中,许多人的面部特征与东北的女真族人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特别是高颧骨和深眼窝的特征,在两地的族人中都很常见。这种遗传特征的保持,从生物学角度印证了两支家族的血缘联系。

五、延续中的转变

在泾川县城东北角的一条老街上,完颜家族的年轻一代正在经营着一家古玩店。店主完颜建华是家族第23代传人,他的店铺里不仅销售古董,还专门辟出一个展区,陈列着完颜家族的历史文物。

2020年春天,一位来自北京的记者采访了这家店铺。完颜建华向记者展示了一件特别的藏品:一本用羊皮纸誊抄的女真文字课本。这是他爷爷留下的遗物,据说是用来教授族中子弟认识女真文字的教材。虽然如今的年轻人很少有人能读懂这些文字,但完颜建华仍然坚持将它们妥善保管。

在泾川县的一所中学里,完颜家族的后人完颜小红担任历史教师。她打破了家族多年来不谈论岳飞的传统,在课堂上客观地讲述金宋交战的历史。她说:"现代社会需要用更开放的眼光看待历史,既要传承祖先的文化,也要与时俱进。"

每逢周末,完颜家族的年轻人们会聚集在祠堂,参加族中长者组织的传统文化学习活动。他们学习女真语、研究族谱、练习传统礼仪。有意思的是,这些活动还吸引了不少对女真文化感兴趣的外地游客前来参观。

2021年,完颜家族的几位年轻人开始尝试利用现代技术保护传统文化。他们建立了一个数字档案库,将族中的文物、族谱都进行了高清扫描和3D建模。同时,他们还录制了长辈们诵读女真语祭文的视频,为这些即将消失的文化遗产留下了珍贵的记录。

在家族婚姻制度方面,新一代完颜族人也做出了适当的调整。虽然仍然严格遵守不与同族通婚的规定,但对于与其他民族通婚的态度变得更加开放。一位族中长者表示:"只要能够遵守家族传统,维护完颜姓氏的传承,我们都会祝福。"

完颜家族的年轻人还在积极参与当地的文化保护工作。2023年,他们与当地文物部门合作,修缮了具有八百年历史的金兀术府邸遗址。在修缮过程中,考古工作者发现了多件金代文物,这些发现为研究金朝历史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如今的完颜家族,已经形成了一套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生活方式。他们在手机里安装了专门的APP学习女真语,用现代科技记录古老的祭祀仪式,通过社交媒体分享家族文化。在保持传统的同时,他们也在探索着家族文化的新表达方式。

2024年初,完颜家族的几位年轻人开始筹划一个特别的项目:建立一个私人博物馆,系统地展示完颜家族的历史文物和文化传承。这个计划得到了族中长辈们的支持,也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

0 阅读: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