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丘发现300年前的“白菜”,色泽鲜艳,还有蝈蝈静卧吸食

友书闲读 2024-10-21 09:05:49

1995年, 河南商丘一农妇正在院子里洗蔬菜,随手拿起一颗白菜,打算清炒后给丈夫下酒,慢慢地,她察觉到这两颗菜很不寻常,她喊来了丈夫:“老头子你快来看看,这两颗菜是假的。”

农民赶忙过去一看,才发现妻子将自己前些日子捡回来的一个东西当成了菜了。

那一日,老农照例出门,在地上刨来刨去的就从地下刨出一颗大白菜,他也没疑心,放在手里掂量了下还挺有分量,菜叶子新鲜翠亮,层层叠叠的很是好看。

老农就将这颗白菜兴冲冲的带回了家。

可到家歇息后,老农拎起白菜仔细端详这才发现问题,正如妻子所说,这确实是一颗假白菜。白菜的造型十分逼真,层叠堆积的叶子褶皱纹理清晰,绿叶黄心褐根,在昏暗的灯光下越发显得以假乱真。

更重要的是,这颗白菜上还趴卧着两个生物,一只蝈蝈灵动活泼,前足凝成了动态的样式,仿佛在贪婪的吸取白菜的汁液,而它身下还静伏着一只七星瓢虫,黑红相间,细节雕刻十分完美,恍若一只真的瓢虫在享受阳光。

最重要的是,能让老农一时恍惚的,是这颗白菜没有做成特别完美饱满的状态,非常写实和贴近生活,菜根部除了菜叶的螺纹状,还带着星星点点的泥土色。

若非手感和重量不同,老农只怕真就将它当成菜炒了。当然,菜叶子必然也是掰不开的。 老两口琢磨来琢磨去,这东西可能是哪个有钱人家的装饰品,对于他们这样的老百姓来说,吃不上穿不上的,根本没有什么用处。

于是,这颗白菜就闲置在家,随手收起来了。 许多村民们听说后纷纷来老农家参观,可也说不出个所以然,不知道是个什么物件。

两年后的一天,河南省博物馆的专家们下乡搜寻文物,恰好来到了这个村子。老农一家听说后,就将大白菜拿出来给专家们看。这一看不要紧,专家们简直要欢呼起来,并说这颗白菜的价值非同寻常。

专家们打量这个白菜的雕刻工艺,确定是象牙雕刻而成。众所周知,象牙雕刻需要极其精细的工艺,对匠人的手法有相当严格的标准和要求,而眼前这颗白菜,除了细腻的纹理和逼真的造型外,匠人们的巧思也令人敬佩。

白菜上还沾着两朵花,色彩艳丽,根茎的毛绒感和叶片的触感都十分写实。远远望去,给这颗白菜赋予了一种生机勃勃的姿态。

最重要的是,这颗白菜除了象牙雕工十分了得之外,其颜色炫耀的技巧也是至今未解之谜。象牙本身属于骨骼,其特殊的材质和质感让他的颜色受到很多局限。

因为象牙的白不易染色,也没有多余的颜色可以选择,反而还会因为长期暴露而氧化成黄白色。 如果通过一些外力而染色的话,几年或者几十年也会慢慢褪色成象牙本来的样子,因此我们市面上看到的大多牙雕制品,都是原色的,保持其自有的通透度。

而这颗白菜的颜色深浅有度,层次渐进十分细腻,无论是蝈蝈还是野花,颜色持久,色彩均匀,都非常难得,究竟是怎么做到的,专家们一头雾水。

因为河南博物馆已经有一颗馆藏的萝卜,也是牙雕作品,和这颗白菜的工艺如出一辙。

因此专家们认定这颗白菜也很可能是清朝乾隆年间的作品。 馆藏的萝卜,长约27厘米,配色细腻,萝卜上的坑洼以及萝卜根须上的颜色渐变,以及阴影轮廓面面俱到。

根须上没有洗净的泥土更像是刚从地里拔出来的一样,隔着屏幕都似乎能闻到新鲜的泥土味。 萝卜缨和叶上的虫点也若隐若现,同样也趴着一只蝈蝈,蝈蝈的腿部的锯齿状茸毛清晰可见,栩栩如生。

这一对蔬菜牙雕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颜色依然生动,实在令人惊叹。 最后,专家们给了老农800元的奖励,将这颗白菜带回了博物馆。

白菜一直寓意百财,而萝卜也有摞步之意,这两个叠放在一起更有步步生财的意思,也是古代匠人雕刻这两个东西的初心吧。

0 阅读: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