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中描写了众多女子的形象,然而钱钟书先生将所有美好的词都给了唐晓芙。
天生着一般女人要花钱费时、调脂和粉来仿造的好脸色,新鲜得使人见了忘掉口渴而又觉嘴馋,仿佛是好水果。她眼睛并不大,可是灵活温柔,反衬得许多女人的大眼睛只像政治家讲的大话,大而无当。
总而言之,唐小姐是摩登文明社会里的那桩罕物:一个真正的女孩子。有许多都市女孩子已经是装模做样的早熟女人,算不得孩子;有许多女孩子只是浑沌痴顽的无性别孩子,还说不上女人。
不仅方鸿渐为之倾倒,连读者也忍不住对这么一个妙人儿联想翩翩。
可是,后来两人还是分手告终,杨绛先生说,唐晓芙太过美好,所以钱钟书都舍不得把她嫁给方鸿渐这么一个俗人。
其实,我在看此书时,不免会跳出这么一个想法,唐晓芙怎么可能就甘心做方太太呢?她和方鸿渐相爱不假,可她却并非是她表面上那么单纯,不像方鸿渐那般率性,她有着自己的婚恋观,她也并非表面上那么人畜无害。
最后她和方鸿渐两人分手,表面上看是因为苏文纨的挑拨,其实这只能是一根导火索,如果没有苏文纨,唐晓芙也未必会嫁给方鸿渐。
其实,她一点也不简单。
唐晓芙和方鸿渐两人第一次见面,是在苏文纨的家中,当时有一个场景就是谈论唐晓芙的专业,方鸿渐最初猜的是文学系,一般像女孩子尤其是像她这么可爱的女孩子,大多会选择文学系,继而又猜教育也不对,方鸿渐还以为唐小姐是化学物理甚至是数学系,也不对。
记得后来赵辛楣娶的是一位大都市的官家小姐,她当时就是学的时髦念电机工程。
虽然说在大学的各专业各有千秋,并不能真正地分个三五九等,可是在大家的心里,却还是将它们排队分类。
小说中有这么一句话:
在大学里,理科学生瞧不起文科学生,外国语文系学生瞧不起中国文学系学生,中国文学系学生瞧不起哲学系学生,哲学系学生瞧不起社会学系学生,社会学系学生瞧不起教育系学生,教育系学生没有谁可以给他们瞧不起了,只能瞧不起本系的先生。
而奇怪的是,政治学并没有列在其中。
小说中说“原来极平常的是政治系”,这里是正话反说,说明学政治系的人可不一般。还有另一个不一般的人,那就是赵辛楣,无独有偶他也是政治系的。
钱钟书为了表示这个专业的不简单,借用苏文纨的口说了这个专业的厉害之处:“这才利害呢,将来是我们的统治者,女官。”
在《围城》中的几个女人,苏文纨虽然爱出风头,喜欢写点小诗来卖弄一下所谓的文采,最多也只是一个附庸风雅之人,借此找一个拿得出手的夫婿。孙柔嘉只是想着找一个合适的丈夫来保下半生的生活无忧,汪太太也算得上是一个厉害角色,可是她却只愿意当男人背后的那个女人,颇有心眼的鲍小姐,也只是找了一个秃顶老头来为自己的优越生活买单。
可见,她们说到底,只是一个小女人,她们的所有依靠和寄托都离不开男人,而唐晓芙却不是,她想在男人的世界里找到一席之地,做女官。
方鸿渐听了不觉大为感慨:“女人原是天生的政治动物。虚虚实实,以退为进,这些政治手腕,女人生下来全有。女人学政治,那真是以后天发展先天,锦上添花了。”
随之滔滔不绝地发表了一番高论,虽然唐晓芙知道这是方鸿渐为了引起自己的注意,可是他的这句话又在无意之中说中了她的要害,令她感到隐隐的不快,不由反唇相讥:
“我不知道方先生是侮辱政治还是侮辱女人,至少都不是好话。假使我是学算学的,方先生一定另有议论,说女人是天生的计算动物。”
唐晓芙虽然表面温柔可人,她的心中却另有一番抱负。
当赵辛楣为了博得苏文纨好感时,便背诵了刚做好的一篇社论,方鸿渐根本就没有兴趣,可是唐晓芙却听得津津有味。
可见,她可比苏文纨更是城府,她表面是一个小女儿家家,心中却另有一番野心,或者说是宏伟壮志,她是小说中最为独立有个性的一个女性。
唐晓芙虽然年龄不大,可是为人处事却老练,说话也得体周到。
第一次见到方鸿渐时,称他为“同学老前辈”,同学则将自己和方鸿渐的年龄差距拉小,老前辈则是对他在学历上的尊称。方鸿渐虽然对老前辈这几个字做文章,其实是为了引起唐的关注,心里还是很受用的。
苏文纨对唐晓芙的评价是:
“这孩子人虽小,本领大得很,她抓一把男朋友在手里玩弄着呢!你别以为她天真,她才是满肚子鬼主意呢!”
唐晓芙的家世和她的表姐比起来还是有一定的差距,而且年纪也相差不少,唐还是一个大学生,而苏文纨已经是女博士了。
可是,在苏文纨面前,唐晓芙一点也不会露怯,两人在几次交锋中,反而是苏文纨败下阵来。
有一次,方鸿渐为了约唐晓芙吃饭,顺便约了苏文纨,苏不乐意三人同行,于是故意说生病不去吃饭了,同时暗示唐晓芙也不去赴约,并多次催促她打电话给方鸿渐。
唐晓芙心想:她太欺负人了!方鸿渐又不是她的,要她这样看管着?表姐愈这样干预,自己偏让他亲近。
于是,那晚唐晓芙照旧和方鸿渐一起吃饭,方鸿渐问两人吃饭的事情要不要告诉苏文纨,唐晓芙却说了四个字:“随你斟酌”。
就这样,既把难题甩出去,自己又无需承担什么后果。
后来,唐到了苏姐,苏小姐故意说她的架子大不接电话,来套她的话,唐晓芙四两拨千斤,一句话掩饰了过去,还暗中回击了苏文纨,
"我们配有架子么?我们是听人家叫来唤去的。就算是请了才来,那有什么希奇?要请了还不肯去,才够得上伟大呢!"
搞得苏文纨不禁有点尴尬,不得不好言笼络她。
苏文纨为了得到学位,编了一本《十八家白话诗人》,可是内心里却瞧不起这些诗人,所以在序中引用了JulesTellier的比喻:
说有个生脱发病的人去理发,那剃头的对他说不用剪发,等不了几天,头毛压根儿全掉光了;大部分现代文学也同样的不值得批评。
方鸿渐故意调侃,为何不把曹元朗增补进去,其实曹也是一个文理不通的所谓诗人,写的诗令人作呕。
唐小姐道:"表姐书里讲的诗人是十八根脱下的头发,将来曹先生就像一毛不拔的守财奴的那根毛。"
言语中带着挖苦和嘲讽的意味。
在沈先生和沈太太前来做客,夫妇两人卖弄自己曾经发表在报纸上的文章《给祖国姊妹们的几封信》,只有苏文纨看过,赵和方两人都不知晓,可是为了打击方鸿渐,赵辛楣故意说知道。
苏文纨帮着方解释,说他那时正好逃躲在乡下,看不到报纸。
唐小姐对方鸿渐道:"那是沈太太写给我们女人看的,你是'祖国的兄弟们',没注意到,可以原谅。"
唐晓芙解围的方式比苏文纨更高一筹,而且我总觉得其中暗含了嘲讽,却又让人找不到把柄回击。
所以,连她的她父母都打趣她说:"交际明星回来了!"可见,唐晓芙平日里为人处事还是挺圆滑,左右逢源。
唐晓芙是在表姐家结识方鸿渐,那时候的她以为方鸿渐是苏文纨的追求者之一,所以只是抱着一种局外人的心态打量方。
而且最初的晓芙以为自己决不会爱方鸿渐,因为在她看来,爱是又曲折又伟大的情感,绝非那么轻易简单。假使这样就会爱上一个人,那么,爱情容易得使自己不相信,容易得使自己不信服了。
可见,唐晓芙算得上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尤其是对于爱情。
方鸿渐虽然家道中落,但也是出身书香之家,他从小师从父亲,国文成绩不错,中学会考时考过第二名。方鸿渐的幽默谈吐,以及敢于直言不讳的秉性,不像周围人那样为了阿谀奉承苏文纨,沈太太等人而说一些违心话。
比起其他的人,比如曹元朗、李梅婷、陆子潇、韩学愈等人,方鸿渐不仅学识和文采大大超过他们,而且还比他们多了一份善良和温情。
有人说赵辛楣和唐晓芙是最佳的一对,可是那时候的赵辛楣心思全都在苏文纨身上,唐晓芙是一个骨子里骄傲的女子,她才不会对表姐的追求者产生感情。
而且赵辛楣也不会爱上唐晓芙,他想要找的不是可爱的女子,他要找一个有帮夫运的妻子,而唐晓芙的父亲只是一个律师,估计爱莫能助。
唐晓芙正好又处于青春年少,情窦初开,随着不断的接触,她不知不觉中对方鸿渐产生了一种莫名的情愫,而且恰好两人灵魂和精神上又如此契合。
方鸿渐本来就率性而为,他认为爱一个人就是爱她的本身,而非其他。
而唐晓芙本来只是一个局外人,她本来是一个旁观者,看方鸿渐和赵辛楣两人为追求苏文纨而相互斗嘴怄气。岂料,方鸿渐对苏文纨根本就没有什么男女之情,他倒是爱上了唐晓芙,而唐也被他的幽默和绅士风度所吸引。
隐隐之中有种和表姐苏文纨“作对”的心态,同时也是被他的个人魅力所吸引,慢慢地爱上了这个男人。
可是两人之间还是隔着千山万水,他们的相爱是在一种机缘巧合之下,这种关系美好却又有点脆弱,所以当苏文纨说了几句挑拨的话之后,两人便以分手告终。
唐晓芙因此判了这段感情的死刑,驳回全部上诉。
"方先生的过去太丰富了!我爱的人,我要能够占领他整个生命,他在碰见我以前,没有过去,留着空白等待我,我只希望方先生前途无量。"
毕竟,唐晓芙是方鸿渐最佳的良配,而方鸿渐却不是唐晓芙心目中的最佳人选。
唐晓芙在苏文纨的婚礼中担任了女傧相,她也许已经彻底放下了那段感情。就如赵辛楣放下了苏文纨一般,感觉他们两个都是对感情拿得起放得下之人,不过他们两个也注定是两条平行线,不会发生情感交流。
而方鸿渐听到赵辛楣谈及婚礼中遇到唐晓芙时,那种期盼、失落和被遗忘的愤怒和懊恼令他一阵阵心痛,即便是过去多年后,曾经的伤痛依然会隐隐作痛。
分手对于方鸿渐来说是永远的痛,而对唐晓芙来说只是被青春撞了一下腰,虽然痛可是好得也快。
唐晓芙对感情的处理果断干脆,分手后她将方鸿渐的信全部退了回去,而苏文纨虽然结婚了,而且并不爱赵辛楣,却喜欢留着他的信,时时拿出来瞻仰这些战利品。
方鸿渐痛失了唐晓芙这个白月光,心中的痛是一辈子的,得不到的才是最美好的。
如果方鸿渐真的如愿以偿娶了唐晓芙,也许她会成为第二个孙柔嘉,毕竟生活不是童话故事。
如此看来,方鸿渐和唐晓芙分手也算是一件幸事,毕竟心中还有过一段美好的恋情,对爱情还会存有一点念想,在这个俗世中,这也是难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