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城:黄滩粉笔绘就产业振兴新图景

湖北日报视频 2024-10-14 12:20:29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应荣梅)应城市素有“膏都盐海”的美誉,丰富的石膏资源孕育了一种特殊的湖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城粉笔。近年来,应城粉笔主产区应城市黄滩镇用色彩斑斓的粉笔勾勒出了一幅产业振兴与文化传承交相辉映的新图景。

秋风送爽,天高云淡,应城市黄滩镇的秋天总是带着一丝不同于其他季节的韵味。走进黄滩镇刘垸村,记者看到家家户户门前都摆放着晾晒架,架子上晒的正是各种颜色的粉笔。一支支粉笔在秋日暖阳的照耀下,呈现着斑斓的色彩。

应城素有“膏都盐海”之称,由于石膏矿藏资源丰富,衍生出了众多与石膏相关的产业。作为一个有着近70年制作历史的粉笔村,从家庭作坊生产的白色粉笔,到如今12个门类共120个花色的粉笔产业,一支粉笔养活了刘垸村好几代人。

据刘垸村党支部书记刘汉涛介绍,早在上世纪50年代,刘垸村村民们就开始用石膏制作粉笔。最鼎盛时期,全村60%的家庭以制作粉笔为生,粉笔产量一度高达9000吨,占全国市场份额的85%以上,成为名动一时的粉笔村。

刘垸村党支部书记 刘汉涛:“农忙时就干农活,农闲时就做粉笔,两不耽误。现在我们村有六七百人在做粉笔,占全村人口的40%,产值早就过亿,户均增收五六万元。”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投影仪和白板的出现让粉笔生产行业受到了冲击,粉笔出现滞销的困境。为实现粉笔产业转型升级,拓宽销售渠道,黄滩镇多方招商引资,引进专业人才返乡,优化粉笔产业发展布局,湖北文华粉笔有限公司负责人刘小锋就是其中之一。

1982年出生的刘小锋是父母用卖粉笔的钱抚养长大的,因此对于粉笔,他有着和其他村民一样的深厚感情。大学毕业后,刘小锋在深圳一家互联网公司任职,在了解到家乡粉笔行业的危机后,他意识到家乡粉笔传统售卖模式的局限性,只有开辟新的销售渠道,才能打破市场逐渐饱和的困境。

2006年,刘小锋辞去工作回乡创业,并利用以前积累的信息资源,在阿里巴巴、京东、拼多多、抖音、快手、百度等众多网络渠道推销粉笔,并成功拿到了省外某教育部门采购的教学用粉笔以及第一笔30万套鸡蛋形状粉笔的国际订单。网络销售渠道的成功开辟,彻底颠覆了父辈们传统的粉笔销售模式。

随着销售渠道的不断拓展,黄滩镇引导农户改变各家各户自产自销的模式,探索出更加适合产业发展的“公司+产户”的产业模式,一批与粉笔相关的企业如模具厂、纸箱厂、包装厂、印刷厂、运输公司等相继诞生,一条全新的粉笔产业链在黄滩镇应运而生。

记者走进李家村湖北三戟文化用品有限公司粉笔厂,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石膏香,工人们在生产线旁有序地忙碌着。从事粉笔制作快30年的工人李先平告诉记者,新的粉笔生产线比之前人工制作更快质量更好。

为了让粉笔彻底告别传统市场的桎梏,黄滩镇的粉笔企业勇立潮头,积极研发生产出了无尘粉笔、玩具粉笔、杀害虫的药物粉笔等高端粉笔,用丰富的产品和过硬的质量,来抵御市场的风浪。

不断迭代更新的粉笔制作工艺,也让黄滩镇粉笔的品种、造型更加琳琅满目、异彩纷呈。在三戟文化用品有限公司粉笔产品展示架上展示着智能玩具型、灭虫杀菌型、知识运用型、玩具卡通型、竞技运动型等五大类数百种规格的粉笔,每一类型的粉笔都独具特色,而这些粉笔,80%通过亚马逊线上平台走出国门,被源源不断地输送至欧美客户手中。

为了确保粉笔产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蓬勃发展,2021年 6月,应城市成立了黄滩粉笔行业商会,网罗150多家会员企业,涉及从业人员多达4000余人。如今,应城粉笔产品不仅畅销国内,更是远销全球200多个国家,全市粉笔企业年产值5亿元。与此同时,应城粉笔还成功入选湖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黄滩镇正用多彩的粉笔勾勒出一幅产业振兴与文化传承交相辉映的新图景。

应城粉笔制作技艺第三代传承人、湖北文华粉笔有限公司负责人刘小锋表示,“下一步,我们不仅要卖粉笔,还要卖粉笔的文化价值,把我们父辈们最初生产粉笔的‘浆耙台’遗址挖掘出来,把制作粉笔的12道传统工艺比如调色、配比、拉花、滚浆、搅拌、脱模、制板、上架等用文化的形式展现出来,讲好应城粉笔小镇的故事,最终实现应城粉笔产业的三产融合发展。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