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记忆其实大部分都是“稍瞬即逝”般永久放弃

随机游程 2025-01-27 14:02:34

这个文章只是在感慨我们的这一生“记忆”去哪了?想一想,或真的最终储存留下有效知识记忆量还不到一个普通电脑U盘的数据量!近期《神经元》杂志 Neuron 出了一篇很有观点性的科学论文,引用了来自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研究人员的计算发现,认为我们处理信息的速度介于每秒5比特到50比特之间。也就是说,如果这个逻辑推算结果成立,按照每秒10比特的速度计算,即使我们每天24小时不间断地学习,并且完全不遗忘任何记忆,就算持续不断的“活到老学到老”到了百岁,真正所能留下的记忆量也是一样。也就是说,我们的最终“记忆量”还比不上当今一个普通电脑U盘的容量数据!

随机游程想想,这也就是我们所谓说的人生“稍瞬即逝”根本原因。其实我们记东西都是那些被“大脑”选择优化后,所谓“刻骨铭心”的记忆部分!最典型案例,就是人类普遍无法记起三岁前的早期记忆。

在佛教则认为是存在某种可以保留叫“业”像留种子的大仓库区域!梵文译音叫 “阿赖耶”,当然存储到这个仓库的东西,也要通过某种过渡的区域,梵文译音叫“末那”。这个末那识,作用就是把芸芸众生使众生执着的念头,定期有选择“刻骨铭心”的记忆,并把每个人不一样“个性”记忆优化后,在那个空间并不大的阿赖耶识空间做核心引导数据“刷新”。

或许就是通过死前意识流释放机会,造成这个阿赖耶识处于永远在迁流变化中。人生“轮回”就好像是远处看“气势磅礴”的瀑布,其实只不过是相续不断的流水。随机游程的感慨是很无可奈何,人生下来,男女穷富美丑,谁知道“随机”出来的结果是什么呢?都是每个人遇事反应不一样,遇到的各种意想不到也都不一样,古人总结则是说“同人不同命”。我们能做的也就是活在当下,尽人事听天命!

0 阅读:3
随机游程

随机游程

看金刚经有缘悟得天眼宿命及游魂,现即禅定又念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