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统的基础: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

清欢栩野 2023-06-04 12:03:47

秦始皇

启迪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为什么中国不象欧洲一样四分五裂?这就是秘密。

《礼记·中庸》中说:“天下之人,皆以车为道,以文字书写,以行为道。”“车同轨”,就是对车轮间距的规制,从表面上看,是一种“交通”,但本质上却是一种“大而全”的制度。

“书同文”,也就是汉字的统一,对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对中华文化的兴盛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行同伦”是指古代社会在衣食住行、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上的统一,它确立了古代社会的道德准则和行为准则,使社会生活得以安定,使古代社会得以延续数千年之久。

而秦始皇在中国历史上所确立的第一个中央集权国家,也就是所谓的“一统天下”,才为世人所熟悉。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说,秦始皇在秦王朝成立之后,就制定了“统一的法律,统一的制度,统一的道路,统一的交通工具,统一的文字。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从而形成了“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的统一思想。

中国自秦汉以来,虽然曾一分为二,但是,千百年来,以“同道、同文、同行”为基础的大一统观,始终没有被打破。

统一度、量、衡

量度衡

那麽,「同道而行」三大创举,对中国历史又有什麽影响?

第一,车同轨:方便军队调动,促进汉文化的形成。

自秦始皇二十七年(公元前220)以来,秦王朝相继在都城咸阳附近修筑三条驰道,一条为东行,直通昔日的燕国和齐地区;第二条为南线,直通吴、楚两国。另一条则是为抵御匈奴而修建的,由咸阳至九原,长一千八百多里。马道有五十步宽,铁轨有六尺宽。

有了这样的标准,秦朝只花了十多年时间,就建立起了一条以咸阳为中心,向四面八方延伸的交通要道,满足了秦朝在全国各地的军事、邮政、情报等方面的需求。

另外,它在北方通九原的一条笔直大道,也是一项值得称道的军事防御项目,其背后,也是我国古代集中政权的一种表现。

然而,从另一方面讲,公路运输的规范化,也为陈胜和吴广之后的农民运动提供了方便。但是,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车同轨”,却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必然体现。这一逐渐形成的交通体系,为后来的秦汉王朝生存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当时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到了秦汉时代,这些运输体系,已经形成了黄河、长江、珠江等重要的经济圈,运输体系也逐渐健全,从文化角度来说,这些运输体系,促进了以华夏族为主的多民族文化,也就是汉文化的形成。

秦朝驰道示意图

自“车同轨”以来,秦王朝对交通的重视,已成为其统治的一个重要因素。汉武帝时,《汉书·武帝纪》记载了他与“南夷”之间的公路,清除了燕门关一带的交通障碍,修建了回中公路。

在隋唐的时候,伊吾城主带领着麾下的七座城池,向大唐进发,这才有了现在的安西、北庭两大都护府。

在《册府元龟》中,关于“怀柔远人”约束的论述中,曾提到唐武德二年(六百一十九)闰二月份,李渊下了一道圣旨:“画野分疆,以山为界,以水为界。天下之大,远于函夏之大,若要在蛮荒之地,当以和为贵。”这也足以说明,以“车同轨”为代表的古代交通工具的发展,在整个社会发展过程中,始终是一个政治统一体的关键环节,并对后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第二,书同文:加速中华文明的传播,几千年未断绝。

在秦始皇一统六国之前,六国所使用的文字,形状各异,这不但给文化交流带来了很大的不便,而且还给六国的政治生活带来了很大的阻碍。因此,秦始皇立国之后,便将统一汉字列为首要任务,命李斯、中书令赵高,着手整理汉字。

李斯以秦国的字体为蓝本,参考其它六国的字体,创制出“秦篆”,也叫“小篆”,是秦国正式使用的字体,并取消了其它的异体字。

在日常生活中,另有一种字体,叫做隶书。与篆书相比,隶书的书写要简单得多,它把小篆的圆润的线条变为了平直的笔画,这样可以更方便地书写。

小篆为秦国的通用语,隶书为日常用语,帝王圣旨、官方公文多以小篆书写,而民间公文多以隶书抄录,故《史记》中有“书同文字”之说。

历史已经证明了,语言和文字的统一,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东西。马克思曾经指出,人类的文明化进程,“始于拼音文字与书面纪录的创造”。

秦始皇统一了中国的文字,这就为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华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提供了基础,从而产生了“中华文明”、“汉文化”。中国社会虽有过由北方游牧民族进入中原的过程,也有过不同的语言与文字,但其结果却是融入了广袤的汉族文化之中,到了最后,仍以弘扬与传承中华传统为荣。

自秦建国以来,李斯所著的《仓颉篇》与赵高所著的《爰历篇》已被作为规范文字使用,现存的刻石与摹本均可作为秦始皇提倡“书同文”的佐证;到了汉朝,随着简牍、帛书以及西晋以后纸张作为书写工具的出现,官学和私学逐渐发展起来,书法越来越规范,隶书、草书等都有了相应的规范。

秦朝的小篆

到了南北朝,楷书、草书、行书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到了隋唐,李世民,武则天,李隆基,都非常喜欢书法,建立了自己的学院,传授《说文解字》,到了宋朝,更是建立了学院,在唐朝,在唐朝,在诗歌上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而这一切,都离不开秦始皇的“书同文”政策,就连中国,也因为“书同文”的存在,而将繁体字改成了繁体字,这一点,就足以说明,汉字的标准化,对整个社会,都有很大的影响。

第三,行同伦:统一社会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

《礼记·礼运》中说:“礼仪的第一步,就是在吃上。他们的衣食无忧,就像他们的信仰一样。”中国古代是一个以小农经济为主的国家,在这个国家里,人们有一个共同的道德准则,这是一个国家要想保持一个国家的稳定,就必须要有一个国家的长期稳定。

自周代开国以来,就形成了“天下共主”的大一统的国家形式。正如《中庸》里所说,文字、交通和社会道德的统一,已成了一个国家的最高政治方针。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国家都开始脱离自己的统治,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由于政治上的分歧,社会上的道德准则和行为准则受到了很大的损害。

秦国在商鞅变法时期就已经改变了旧有的风俗习惯。“现在,我更要约束他们的思想,把他们的性别区分开来。”到了秦王朝,秦始皇又“以法为教”,设立了“三老”等地方官员,以统合民众的文化心态。

后来,他在巡视梁父山的时候,为自己的行为立下了汗马功劳,其中有一句话,是关于“行同伦”的:“治理天下,万事万物,都是有规律的。“大义休明,传之后人,不可改之,尊卑有别,男女有礼,谨守职责。”昭昭内外,为子孙所用。无量无边,谨遵遗旨,谨记此誓。”秦始皇推行“行同伦”,体现了在衣食住行、风俗习惯、宗教观念上的统一,并确立了一套伦理准则和行为准则。

现代人纪念古代礼法的演出活动

此外,谈到社会的道德准则与行为准则,就不能不提孔子与他的儒学,孔子的儒学的核心理念,就是要求百姓克己复礼,重振周礼,使君臣父子依照周公所订周礼而行,从而使社会生活得以稳定,使上古社会得以有序地发展,即所谓“行同伦”。

随着时代的发展,朝代的更迭,儒学作为一种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数千年的伦理准则,经过历代统治者的继承和发展,最终达到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为了保持社会的安定和社会的持续发展。

儒家是中国古代的正统,对中国的历史有很大的影响,而这一点,就是从“行同伦”开始的。

0 阅读:59
清欢栩野

清欢栩野

生在大千世界的我们,唯有道清视明,方能居欢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