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苏东坡的一个小故事来开始讲,我们知道苏东坡他是一个信佛的,信得很虔诚,因为传说中他前世就是个和尚。有一次苏东坡跟兄弟们聊起来《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这个经文,就说看到那个里边,就讲说观世音菩萨可以保佑大家,遇到各种各样的灾都可以安然度过。
比如你掉到大海里边,诶,你淹不死,你可能就找了一个什么木板啥的,你就可能安然度过了;你从高处掉下去,诶,你没摔死,你可能掉在一个树上了......种种的这种灾难可能你都能避过,只要有观世音菩萨保佑。
但是其中有一个是这么说的,说如果有人去咒你,或者给你下毒,想要害你。如果观世音菩萨保佑你,让你不受害,那这个咒语和这个毒药就会返回到那个想害你的人身上。然后苏东坡就觉得这个这个不太合适吧?!观音菩萨很慈悲的哈,虽然她会帮助我们,保护我们,让我们不去受害,但是她并不会去惩罚、伤害那个害人的人啊。
为什么这个用邪恶的方式去咒别人,或者去给别人下毒的人,最后还著于本人,他自己就要受害呢?这个好像不对啊。所以苏轼就说这个句经文是不是应该改一下啊?改成“念彼观音力,两边俱无害”,就两个人都不受害,大家都不要受到损伤,这岂不是更慈悲?
我今天想起这个段子,我就要和苏东坡去提出一个反对意见了,我觉得东坡想要改的这个经文啊,其实不能改,为什么呢?因为那个经文里说的这个东西啊,更符合心理学规律,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其他的那些地方,比如说你掉在海里了,但是有观音保佑你就淹不死,这并没有谁想要害你啊,可能并没有谁想要害你。你只是倒霉,就算有的是别人在害你。比如别人从山上把你推下去了,推下去也只是一个害你的行为,这个行为推下去,你没摔死,他这个行为也就结束了,你也就逃过去了,这事可能到此就罢休了,也许。
但是咒诅啊,就是诅咒或者是下毒,这个不一样。这个跟加害者的意志,加害者的心理动机是直接联系在一起的,可以用这个诅咒这种方式去害人,那这个害人的行为和害人的那个心理意志,它是直接是一体的。“下毒”从象征意义上来说,“毒”就是那种最大的仇恨,最阴、阴险的仇恨,这个背后也有特别大的心理能量,那种攻击性的心理能量。
所以如果这个被害的这一方,他幸运的逃过去了,对方会不会因此就停止诅咒,停止下毒呢?几乎都是不会的。他可能一次下毒不成功,就会第二次下,两次下毒不成功,就会第三次下......当然,也不一定是下毒药,也许是散布病毒。这也是一种下毒,病毒是更狠的毒,比这种砒霜还要狠,会无止无休的,他会一次次干。一次不成功,第二次;一年不成功,第二年;两年不成功,第三年......所以这个受害方,假如菩萨保佑,或者是运气好,逃过了前面的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这事了结不了,因为加害方还会继续。
这样的话就会有源源不断的心理能量增加,这种攻击性的心理能量会越来越多,而且得不到化解。这样的话,这个事到最后怎么样才能停呢?只有一种可能,就是他反弹回去,这个攻击性的心理能量转过来,去攻击那个攻击者。散毒的那个人,最终自己中了毒,中得轻还不行,中得轻的可能后边还想给别人下毒,必须得他自己中一个很重的毒,以至于他自己没有能力或者不敢再给别人散毒了,这件事才算结束。
所以为什么这个会“还著于本人”?它有两个原因,一个是说心理能量,还是能量守恒的哈。如果你不能用这个能量成功的伤害到别人,如果别人保护好了自己,那么这个能量就会反弹。另一个就是说,不到害人者自己受害,这件事就没完,害人者就会继续。直到最后他自己受了一个很严重的害,以至于他不敢继续做了,这件事才有个了解。
所以呢,苏轼希望改的那个地方改不了,因为那个就是规律,客观规律就是天理。当然在这里也并不想诅咒那些下毒的人,我也希望他们能够悬崖勒马,不再继续干。但是从规律上来说,我只能预言说,如果他们无止无休地继续往下干下去,那可能最后他们会挨一下狠的,这个是一个预言。
END
关注我们
让心理成长走进生活,
让生活有温度。
作者 | 朱建军
编辑 | 内小明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