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声明:(别抄袭我的文章,已加入原创者联盟,各大平台都已发过,你抄会封你的账号,听劝,别轻易尝试!)
阿勒泰的导演是不是用爱女包装厌女?当然不是。
这就是一部很好很好的作品。那些因为巴太出彩就攻讦女性创作者“厌女爱男”的说法,实在有失偏颇。厌女这个情况当然无处不在,但有些人在说别人厌女的时候,暴露了真正厌女的是自己。
就像有些人一看到有雀斑眼睛小的亚洲人做模特,就会说品牌方辱华,实际上到底是谁辱华呢?我反而觉得正是有人先觉得他们长得丑,才觉得是“辱”。
同样的,因为他们不去看导演对女性角色真正的爱和刻画,对同性没有包容,所以拿着这些角色所谓“缺点“去论证导演厌女。
爱女性,不是要把女性刻画得脱离时代认知局限,刻画得睿智聪慧、富有文化学识并且有钱,刻画得不爱男人,或者一定刻画女生绝处逢生取得惊天动地的进步。不是的,爱同类,不是爱强者。
这个剧里面女性的剧情时长是占大部分的,巴太太精彩和女孩子美好一点不矛盾。
文秀,我非常喜欢她,她身上纵然有怯懦和一点冒失,但这些无伤大雅的性格特质连缺点也算不上。我喜欢单纯的她,也喜欢和巴太分开去见过世界以后更从容又有一点伤感的她。她那点冒失,导演点到即止,区别于男性导演拍女性冒失,确实是拍出了他们拿女性做点缀的狭隘心理,女性导演视角里这只是一个插曲。文秀单纯、善良,敏感,
有她独特的可爱,这是一种感受,不是一道问答题。若我们爱着女孩子,却将平凡的女孩排除在外,那是否只是在爱着强者?
所以某些时候,看作品,不必非要拿着一些情节设计,去嵌套一些公式,作出一些结论,上升一些高度。
我一开始也不解为什么原著的外婆要变成奶奶。但这个剧里面,奶奶狡黠,妈妈强大,文秀成长,或许这样的安排在影视剧里能更加平衡。况且剧情设计没有任何让我想到婆媳一类的话题,他们只是相依为命的几代人,很多家庭凑巧就因为传统和习俗构造成了这个局面罢了。导演拍婆婆儿媳,没有恶趣味,没有强调这件事。
适当脱离基本面的女性主义的英雄传说当然荡气回肠,我喜欢这样的精神激励,但普通人的生活未必不是自己的颂歌,我在这部作品里看到女性的美好像四季更迭一样自然流动。
作品是自我认知的投射,这个自我是导演也是观众,一样的内容到底是什么视角,其实自己能体会到。尊重每个人自己的解读。
马看见什么,是人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