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西周宣王时期的“不其”青铜簋盖因其内壁铸刻的151字的长篇铭文是西周军事史的金石见证。所以它成为了一件极其罕见的国宝级历史文物,今天我们走进国家博物馆一起去拨开三千年前的尘埃,去解码那段惊心动魄的战争记忆。

图一
这件“不其”簋盖的核心价值在于其填补了西周抗击北方猃狁的军事空白,猃狁就是后来与中原王朝长期抗衡的匈奴人的先祖。它的记录补充了相关文献的缺失,由于西周史料稀缺,而这件青铜簋盖上的铭文详细记录了周王命将领抵御猃狁入侵的战役,从而印证了周宣王“中兴北伐”的史实。

图二
其通高约8厘米,直径23厘米,盖顶装饰有瓦楞纹,边缘环绕窃曲纹,是典型的西周中晚期青铜簋的器形风格。铭文的内容为:在周宣王某年的九月戊申之吉日,白氏对其说:大其,远在朔方的猃狁大肆侵扰我周朝西部的边疆地区西隃,周宣王命令我伯氏率军去西隃讨伐猃狁,周王让我班师回朝时一定要献上擒获的战俘。我命令你驾驭战车追击猃狁 于罂地,你率领战车把猃狁追击到高陵,你把猃狁斩杀和俘虏的很多。当你班师向东返回时,猃狁人又组成联军尾追你而来,你又与猃狁人展开了大规模的搏杀。你停止向东撤军并就地驻扎下来,没有因为我给你的战车少而陷入艰难的处境,驻扎下来后你又将猃狁斩杀俘虏了很多。

图三
白氏又对其说:‘大其,你原本是一个非常普通的人,你将从讨伐猃狁的战功中开始崛起。我代表周王室赏赐给你弓一张和箭一束,并赐给你田地十亩,家臣五户来做你的佣人随从你的调遣’。大其向白氏作揖拜谢,战争结束之后,特意命工匠制作了这件青铜簋用来祭祀自己的先祖公伯和孟姬。并祈愿大秦多福多喜长寿无疆。子子孙孙永远用它盛放精美的肉食在祖先灵前,永远以此为宝器让祖先享用。上面的铭文为阴刻,字迹非常清晰且布局严谨,彰显出了西周金文的庄重之美。铭文中提及的“西隃”和“高陵”等地名,成为探索西周与猃狁势力范围的关键坐标。

图四
从铭文中我们得知,器物的主人不其可能是秦国的某位先祖。而带领不其去作战的白氏就是虢季子白,他是虢国国君的小儿子,他多次率军击败猃狁。专家推测这场战争极有可能就是虢季子白盘铭文中记载的那场战争。西周初期总共分封了一东一西两个虢国,两个虢国的第一任国君分别是周文王的弟弟虢仲和虢叔。虢国在历史上一直是替周王室东征西讨南征北战的诸侯国。西周时期先后总共有东西南北五个虢国存在过,到最后一个南虢国还留下了假虞灭虢唇亡齿寒的千古遗训。

图五
西周宣王时期,公元前827年-782年,西周王朝经历了“国人暴动”后步入中晚期,周宣王力图复兴西周王朝的荣光,史称“宣王中兴”。这次猃狁屡犯周朝的边境,再加上东南淮夷的叛乱,此战印证了西周晚期边疆危机的加剧。铭文中的车战和追击战术,反映了西周军队从“礼制性征伐”向“实战化防御”的转变。不其作为将领接受封赏,体现了西周“军功贵族”的崛起,为春秋战国“士阶层”的兴起埋下了伏笔。

图六
这件“不其”簋盖,不仅是青铜艺术的杰作,更是镌刻在金属上的历史丰碑。它让我们听见了西周战车的轰鸣,触摸到先民守护家园的炽热心跳。上面的每一个铭文,都是中华文明在战火中淬炼的印记,每一笔刻痕,都在诉说着历史的真相,它们永远值得被后人铭记。结合现在的国际形势,我们中华民族正在经历伟大复兴的最关键时刻,我相信我们中华民族一定会笑到最后,那些类似猃狁的恶人注定会失败,关注我每天看国宝,下期更精彩。

图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