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全国博物馆: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

是个文化地平线 2024-08-10 18:01:12

这几年,国内新建了很多大运河主题的博物馆,其中,扬州的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简称中运博)是最大的一个,根据公开资料来看也是藏品最多的一个。扬州是一座因运河而兴起的城市,古有“扬一益二”之称,将大运河主题的博物馆放在这里正合适。

中运博位于扬州的新城区,展馆造型如同运河上的一条巨船,建筑面积7.9万平方米,体量相当大。博物馆于2021年6月开放,目前共有藏品1万多件。虽然藏品数量不如同城的扬州博物馆多,也没有禁止出国文物,不过由于是新建场馆,能用钱堆出来的布景和沉浸式体验效果都不错,因此成为网红博物馆。博物馆免费,最好提前几天预约,尽早入馆,以免约不上,看不完。

博物馆中庭,个人感觉可以加一部电梯

来中运博,是因为有安第斯文明特展,去一次秘鲁不容易,但扬州离上海不远,所以一大早我就直奔博物馆。特展在二楼,博物馆层高较高,从入口走到电梯,标志并不明显,而且要走不短的一段路,于是我跳过了大运河——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展厅,顺路先看了两个馆,然后直奔特展。

宽阔的内部空间,但电梯有点少

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没错。因为这两个馆可以很快逛完,而大运河——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展厅非常大,可以说是整个博物馆的核心,足可以逛一上午。到了下午,博物馆客流会变得非常大,这时就很难有机会从容看特展了。

首先去的是运河上的舟楫展厅,以模型形式展现了运河上的数百种船只,很多平时都是难得一见。鉴于上海的中国航海博物馆也有许多船只模型,这部分我就快速通过。

接下来进入复原的沙飞船内。感受古船的结构和内饰,还可以站在船头环顾运河两岸的风景,当然是用现代技术复原的。

之后来到因运而生——大运河街肆印象展厅,这部分通过重建的布景和投影,再现了运河沿岸四座古城的场景——从隋唐洛阳、北宋开封、明清运河北段(临清、北京)到明清运河南段(扬州、绍兴等)。复原的场景皆有依据,算是网红打卡点。

随后来到顶楼特展厅,安第斯特展之前已有专文介绍,不重复——

隋炀帝和各种六朝瓦当

特展厅边上是专题展览,我先去的是隋炀帝与大运河展厅。布展结合隋炀帝人生经历,介绍了隋炀帝和大运河,以及扬州这座城市的关系。隋炀帝在历史上是个毁誉参半的人物,这里对他的介绍总体比较偏正面。此时已接近中午,馆里观众开始多了起来。

扬州曹庄萧后墓出土细钗礼冠复原件,萧后是梁武帝萧衍后人,隋炀帝的皇后,此物出土时腐朽已经非常严重,因此展示的是复原后的形态。其造型与《隋书》对皇后细钗礼冠的描述如出一辙。

隋唐时期的各种陶俑。

大运河沿岸临清烧制的青砖

再往前是紫禁城与大运河展厅,主要介绍明清紫禁城营建和大运河的关系,辅之以大量清代宫廷瓷器,以及漆器、玉器等文物,展现清代宫廷的生活片段。相较隋炀帝展厅,这部分文物数量比较多,而且基本都是原件。大运河博物馆目前由南京博物院负责布展运营的,这个展厅的一些展品可能就来自南京博物院。

清代剔红雕漆山水人物捧盒,体积大且雕刻精细,宫廷审美大抵如此吧。

清代掐丝珐琅鹦鹉。

慈禧太后御用的大雅斋瓷器。

同治帝大婚使用的瓷器,放了满满一展柜。

康熙素三彩虎皮纹碗,釉色蛮特别的。

康熙、雍正、乾隆年间的一组酒盅,有好几组类似的陈设。

逛完紫禁城展厅已是中午,来楼顶透个气。后方玻璃结构大运塔高度近百米,仿唐式风格,里面目前没有开放。

楼顶环视扬州城,扬州老城建筑限高,中运博在新城,可以看到一些新建的高楼。

之后下到地下一层,设有餐厅以及运河迷踪互动游戏。我去的时候还有个中运博征集文物的特展,以下是其中的部分文物——

金代“煌丕昌天”海船纹铜镜,放在中运博就很应景了。

清代鲁绣八仙过海图。

金代定窑白釉印花牡丹纹葵口碗。

清牙雕人物故事图砚屏。

回到一楼,大厅里有一幅江苏国画院画家创作的长江万里图卷,从长江头画到长江尾。光线原因,反光比较明显。

之后回到最重头的大运河——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展厅。按照正常观展顺序,这应该是第一个参观的展厅,有助于让观众建立起对大运河的总体印象。此时已是下午,展厅内人山人海,相较于建筑规模和展品的丰富程度,主题展厅空间稍显狭窄,而且展览动线比较长,中间安排一些休息空间体验会更好些。

展柜藏品图鉴,这种密集的摆放风格,不知道是不是南京博物院的风格

主题展厅分为6个部分,序厅以大运河申遗时间轴为主线,介绍了大运河入选世界文化遗产的过程。之后的第一部分介绍了大运河的历史,从春秋晚期的早期运河到历朝历代的运河开凿。这也是整个展厅藏品最丰富的部分。

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

春秋战国时期的各种武器,看编号就能感受到展品的密集程度。

汉代彩绘陶茧形壶,造型蛮有意思。

东汉船形羽人纹筩,纹饰看起来有百越文化风格。

唐宋至明清汴河河道的堆积剖面,从空间感受时间,这就体现出博物馆楼层高的好处了,边上的石雕是复制品。

清代镇江瓮城出土的一段石铺路。

清代京杭道里图的复制品,原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对于见惯了西式投影的地图的我们来说,长卷形式的中式地图还是非常特别的。

古代运河河闸的石砣

下一部分展示了大运河在水利工程等方面的科技成就,以淮安清口枢纽工程为综合性水利工程的最典型代表。集中展示了运河的河闸、建造运营工具等,有一些模型还原场景。

农具和开挖运河的工具。

各种造船工具

运河河闸复原。

下一部分展示了大运河的社会作用,可以看到古代运河管理机构的结构图,颁发给相关人员的证书、执照、勋章等。感受漕运相关机构的庞大,以及它和古代中国社会的紧密联系。

元代铁权,清代铜制校准工具等。

银制缉私船。

再下一部分展示了大运河与经济文化的关系,如运河对风土人情、社会形态的影响,运河与中外交流、市镇兴衰等。

唐三彩陶俑。

造型别致的镇墓兽。

非常长的镇水剑。

镇水兽,左下看起来有点美洲风。

最后一部分介绍大运河的保护与传承,临出口的地方有沉浸式的运河风光全景展示,让你身临其境的快速游览运河,就是看的人实在太多。

之后来到夹层,有个世界知名运河与运河城市的专题展厅。介绍了威尼斯、阿姆斯特丹等世界上著名的运河城市,以模型和现代文物为主。

威尼斯特产穆拉诺玻璃制作的装饰画。

运河湿地生态布景

随后回到三楼,还有几个专题展厅。我去的时候有馆藏蝴蝶标本展,边上的运河湿地寻趣展厅也有不少动植物标本,是小朋友感兴趣的地方。鉴于上海自然博物馆有类似陈设,这部分没有细看。

皮影

之后是大运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介绍了运河沿岸各地的传统手工技艺,如雕版印刷、笔墨纸砚、核雕、苏扇、云锦、蓝印花布等。可能大家平时或多或少都听说或者见过其中的一些非遗技艺,但如此集中的展示应该不多。

杖头木偶戏。

无锡惠山泥人。

云锦。

最后是河之恋互动多媒体沉浸式体验展览,视觉效果挺梦幻的。原本还应该有个中国大运河史诗图卷展厅,是以江苏省书画家为主创绘制的百米长卷,我去的时候没有开放。

作为新建的专题博物馆,中运博的参观体验总体还是不错的,沉浸式体验、互动装置比较丰富,足够从开馆逛到闭馆。虽然重量级藏品的数量比不过大部分省博和一些市博,但展出的藏品足够多,也都和运河这一主题相关。当然,为了和大运河这一主题呼应,也放了一些重要文物的复制品。博物馆的特展也比较丰富,可以关注下公众号或者博物馆官网,结合自己兴趣参观。

0 阅读:7
评论列表

是个文化地平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