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电影是造梦,为什么不造一个大一点儿的梦?”这是过去十年来,导演乌尔善一直在想的一个问题。
在他看来,流传了三千年的“封神”传说,是所有中国人共同的一场梦。1972年出生的他,此前曾执导《画皮Ⅱ》《鬼吹灯之寻龙诀》等电影,均反响不俗。他将40岁到50岁之间的黄金创作期,几乎都献给了电影《封神三部曲》。“去做这个,多有挑战性,也多有意思啊!”乌尔善对南方日报记者说。
他这样描绘这个磨砺十年打造的“梦”:“这是一个前所未见的世界,有真实历史,有奇观想象,你能感受到,其内在的精神力量与当下的我们是有共鸣的。”
“每一个民族到了一定的阶段,都要对自己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有一个追溯、提炼和重新表达。”乌尔善说,这正是《封神三部曲》的创作初衷。
7月20日,《封神第一部》全国公映,乌尔善与他的团队打造的独属于中国气派的“封神世界”,正式揭开面纱。
●南方日报记者 刘长欣 张思毅
▶▷在“破坏”中重建
让三千年经典故事重现银幕
《封神三部曲》改编自明代小说《封神演义》与宋元话本《武王伐纣平话》。在一众主创看来,经典改编,就像“在破坏中重建”。
剧本顾问芦苇说,《封神三部曲》本质上讲的是“一个关于英雄成长的故事”。影片不再以姜子牙为叙述核心,而是通过质子姬发的视角,及其自我觉醒的过程,去再现“武王伐纣”的恢弘传奇。
《封神三部曲》编剧之一曹升告诉南方日报记者,片中姬发以质子身份来到朝歌之初,备受商王殷寿信任和宠爱,他一度视殷寿为“精神上的父亲”。然而,随着殷寿的野心和暴虐本性逐步展露,姬发从一开始的纠结、怀疑到奋起反抗,构成了故事的主线。
曹升认为,姬发成为英雄的故事线,照进了太多人的现实,“当我们追求正义、善良时,每个人都能成为自己的英雄。”
而这也是导演乌尔善的用意所在——通过年轻人的视角,充分挖掘出封神故事中的当代意义,让当下的观众从主人公的心灵成长中获得共鸣。
与此同时,《封神三部曲》摒弃了原著中的宿命论色彩,特别是诸神对人间的干预。“人类的命运,交由人类自己来决定。”曹升说。
影片另一个颇受关注的点,在于对妲己和纣王形象的重塑。
“在过去作品中,妲己是‘恶’的推动者,我认为是对女性的不尊重。”乌尔善说。电影经由姜子牙之口的“心怀恶念,妖孽自至”,否定了“红颜祸水”这一逻辑。
乌尔善认为,影片中的“恶”源于殷寿:为了权力,他可以不择手段,将效忠于他的各国质子视为工具,蛊惑、操控他们为非作歹;他明知妲己是狐妖附体,甘愿被诱惑,而妲己不过是殷寿的欲望放大器。
谈及过往影视作品中的殷寿,乌尔善总结为“坏得比较蠢”。他邀请费翔饰演商王殷寿,是因为《荀子·非相篇》中描写殷寿“长巨姣美,天下之杰也;筋力越劲,百人之敌也”,与费翔的形象很是接近。
至于电影里殷寿的“PUA大师”特质,同样有史书可循——《史记·殷本纪》中对纣王的评价是“智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意思是拥有能言善辩、颠倒是非的能力。
“殷寿是一个充满了个人魅力与危险性的人。”乌尔善总结道。
▶▷以传统为根源
从古代绘画和文物中汲取灵感
封神故事从商周时期武王伐纣到明朝《封神演义》成书,时间跨度长达2500年,乌尔善与幕后团队走访了山西、陕西、河南等与封神故事相关的博物馆和历史遗迹,只为探寻一个原创性的东方美学世界。
要想在银幕上创建这个美学体系,摆在他们面前的有两个方向:一是遵循考古学的方法,严格遵循历史还原;二是依据《封神演义》中天马行空的神话想象,来建构视觉奇观。
乌尔善想过采取第一种方式,出现在他脑海中的画面是:一群住在草棚里的人,穿着兽皮,商量伐商大计……
很快,他便推翻这一方案,决定以《封神演义》对古代神话世界的描绘为基础,参照小说成书时元末明初的水陆画,并融合商周青铜器元素和宋人山水的美学风格,搭建《封神三部曲》的广阔舞台。
无论服化道还是置景,乌尔善都坚持“复古不泥古”。“这个世界一定是想象出来的,同时也要给人以真实感,这是我们构建神话世界的逻辑。”他如是说。
剧组为《封神第一部》搭建的拍摄场景中,龙德殿规制是最高的,采用王室宫殿式的设计,用无数细节去填满空间,营造最奢靡的商朝时代。
乌尔善提到,龙德殿内柱子所雕的纹饰,全都是殷商时期的饕餮纹;宫殿顶端覆盖的不是瓦而是草,因为“在殷商时期还没有瓦,屋顶铺的都是草,用铜来压着”。
影片的服装和道具,均从古代绘画及文物中汲取灵感,用传统非遗工艺或现代科技制作。《封神第一部》的人物服装造型,款式来自元明水陆画,装饰图案和纹路则来自商代青铜器和玉器。
各个角色的造型均有文化逻辑渗透其中。例如,殷寿和四方诸侯的造型,便融入了中国传统的“五行五色”概念。
剧组还找到一个专门做手工刺绣的村子,聘请当地绣娘负责片中服装的刺绣。片中姜王后在商王殷寿登基大典上穿着的冕服,仅一块云肩就包含至少七层工艺,从设计到成衣之后调整,耗时在8个月以上。
又如妲己的服装,参考了诸多古代典籍和古画,如唐代白描长卷《八十七神仙卷》、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并吸取了当代服饰理论。连妲己服装的色彩,也颇具巧思。最初,她被殷寿俘虏时所穿的衣饰是青莲色,后来过渡到粉红色和朱红色。
“妲己就像进城的灰姑娘。一开始,她是一个虚弱亡命的狐妖,在殷寿的庇护之下,她越来越从容自信,衣着是她心境的外化。”曹升说。
▶▷工业化探路
标准化流程助力类型拓荒
《封神三部曲》是华语影史上首次采用三部连拍模式制作的电影。主演费翔在拍摄中时常会感叹:“天!这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个事情!”一口气连拍三部,剧组登记的工作人员总数超8000人……“所有这些,都让我震惊。”费翔说。
有媒体这样形容探班感受:与其他电影片场的嘈杂完全不同,《封神三部曲》拍摄时井然有序,且异常安静。
对电影工业化的概念,乌尔善有他的理解:“一是坚持流程标准化,从剧本到制作都有一定的规范;二是要有科学且系统化的制片管理,各部门默契配合完成生产;三是技术的更新与迭代,科学和艺术的结合也是电影工业化的重要标准。”
据他透露,在最初一年多的前期筹备中,剧组已经制作出完整的分镜头脚本。通过动画预览,把故事剧情进行视觉化,这种创作方式在《封神三部曲》中被大量使用,仅《封神第一部》的动画预览就做了125分钟。
《封神三部曲》包含神话、战争等多种元素,一场大规模的战争戏份,就需要调动摄影、灯光、机械、马术、动作、特效及服化道等多个部门通力协作。为此,每个部门都制定了一套清晰、严格的流程规范。
电脑视效的升级,也是主创面临的一大挑战——这往往也被视为电影工业化的标志之一。《封神第一部》片长148分钟,共2300个镜头,其中1700余个是视效镜头。数字角色雷震子与对手演员的情感交流是视效制作难度最大的部分,此外还有数字生物墨麒麟、九尾狐、龙须虎、饕餮的华丽登场,以及成千上万农夫建造祭天台、千军万马攻破城墙等场景集群动画。
为此,乌尔善还专门成立了视效公司魅思映像,希望把中国的美学、创意跟全世界先进的电影技术进行完美结合。
乌尔善总结说,电影的各个环节“老实、很笨,但很细致”,“慢工出细活”,这是全世界电影工业体系通用的法则,“只有做与不做的区别。”
一个IP要生生不息,还需拥有强大的衍生开发能力。当下,IP融合开发已成为中国电影工业化进程的一大方向。作为中国本土独有的历史悠久、家喻户晓的文化IP,“封神”IP的开发价值不容小觑。《封神三部曲》计划在未来开发出较为完整的衍生体系,包含电影衍生品、IP授权、主题乐园、游戏等产品,力主为中国电影打开新的国际化营收渠道。
“‘封神’是中国人自己的英雄史诗,兼具神话性与历史性。”乌尔善说,“我觉得中国也应该有自己的神话史诗作品”。尽管现有的史诗系列电影类型,可参考的样本大多源于欧美,但乌尔善坚信,“封神”的情感种子“一定来自我们自己的中华文化”。
看着电影里的就很漂亮,没想到还有这么多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