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家的印象里,乡镇往往是经济不太发达的地方,很难和“经济增长引擎”联系在一起。但荆州却打破了这个常规认知!短短两年,荆州的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从3个变成了6个,工业总产值更是在这两年增长了超千亿 ,这数据太惊艳了,荆州的乡镇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原来,荆州找到了激活“镇能量”的秘密武器——分类考核。荆州根据每个地方的区域特点、功能特性还有产业特色,把全市128个乡镇分成了工业强镇、农业大镇、商贸旺镇和文旅名镇。就拿鱼农桥街道来说,它专注发展装备制造,努力成为工业强镇;监利柘木乡利用自身农业优势,往农业大镇方向发展;白螺镇靠着港口物流,全力打造商贸旺镇。这样一来,每个乡镇都有了自己的发展方向,避免了大家都挤在一条赛道上恶性竞争。
光分类还不够,荆州还把镇域经济提升到市级层面考核。每半年就召开一次现场推进会,搞“比亮晒”,把乡镇的招商引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工业经济运行和新增“四上”企业数量等重点指标都拿出来比一比。排名前10%的乡镇能拿到现金奖励,后10%的就得被通报批评。而且考核的时候还特别看重产业链招商,白螺镇就围绕玖龙纸业,打造纸业产业链,2024年签约的产业链项目有21个,超过八成和主导产业相关,成功造了一艘“纸业航母”。这考核机制一实施,乡镇干部们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都拼了命地往前冲。

接下来,咱们看看几个乡镇的逆袭故事。
白螺镇以前就是个交通不方便的江边小镇,发展很受限。但后来荆岳长江大桥和高速公路网建成了,白螺镇抓住这个机会,吸引了玖龙纸业等龙头企业入驻。有了大企业带动,白螺镇的工业投资同比激增253.5% ,从“交通末梢”摇身一变成了“黄金走廊”。
鱼农桥街道这几年也特别猛,连续3年新增规上企业两位数增长。他们通过“招引+培育+服务”的机制,给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支持,成为了千亿产业新城的“先锋”。
柘木乡通过全员招商和乡贤经济,在2023年签约了18个项目,投资额达到28亿元 ,在乡镇排名中前进了23位,成绩相当亮眼。
荆州乡镇的成功,背后有着深层次的逻辑。以前有些基层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现在考核压力一来,大家都有了“小老虎”精神,主动拼抢,白螺镇的干部为了服务企业,做到“随叫随到”,企业有任何问题都能及时解决。
另外,荆州还特别注重产业链思维,不再是盲目招商,“捡到篮子都是菜”。像白螺镇围绕玖龙纸业,按照“五图作业”精准招商,把上下游企业都吸引过来,形成产业集群。
在营商环境方面,荆州也做了很多“微创新”。比如说容缺审批、帮办代办,输油管道项目的审批时间就因此压缩了1个月,企业办事更方便、更高效。
不过,荆州模式虽然很成功,但也引来了一些争议。有人觉得这种考核压力能激发基层活力,特别适合资源禀赋差异大的中西部城市,可以复制推广。但也有人担心,过度追求经济指标,可能会忽略生态保护,破坏当地的可持续发展。
荆州乡镇的逆袭,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思考。在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的大背景下,各地都能从荆州模式里学到经验,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未来,荆州的乡镇又会给我们带来哪些惊喜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