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关于电动车的新闻登上头条,一方面是国内多家电动车品牌停产、重组甚至裁员关停,比如之前破产的腾势、上汽旗下的高和汽车停产,天际、威马等多家创业车企倒闭。
一方面是华为、小米都重金布局进入电动车市场,小米汽车预计3月28号要发布的产品价格也一直牵动市场和消费者的眼球和神经,可以说电动车市场是冰火两重天,笔者从事新能源上游材料行业,同时也从消费者角度来看电动车市场,目前已经走到了产业发展的关键时刻。
01电动车市场走到十字路口
经过高速发展的20年,中国汽车市场成为全球举足轻重的主要市场之一,其中电动车市场销量占全球总销量的六成,从2023年四季度开始,中国的比亚迪汽车电车的全球销售数量(也包括出口量)已经超过特斯拉成为全球第一,如果再算上特斯拉中国超级工厂的产量和出口量,中国电动车产业从产业链完整度和产品竞争力独步全球。
这引发了从日本到欧洲政府对于电车产业的政策调整,一方面欧盟针对中国电车进口启动贸易调查,一方面以奔驰、丰田为代表的车企也在调整电动车战略,比如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首席执行官康林松刚刚在年度股东大会上坦言,该公司已经调整了先前设定的目标:不再计划在2030年前在主要市场全面转为电动汽车销售,而背后原因是由于奔驰电动汽车的竞争力存疑。
而日本丰田CEO公开表示质疑电动车,称“电动车是低级产品、不环保,需政策支持,应抵制到底”,背后是丰田这家老牌车企“大象转身”的难度和对于中国电动车品牌快速成长强烈的危机感。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新加坡,我在新加坡看到的是清一色的油车,遇到电动车概率非常低,近一年时间只看到个位数的特斯拉和比亚迪汽车。新加坡汽车保有量大约在85万辆,而电动车保有量只有不到一万辆,连油车数量的零头都不到,新加坡政府对于电车的支持力度并不大,包括充电桩和充电站的投入都需要政府财政和政策的支持,而炼油产业是新加坡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从政府、产业政策到市场方面对于电车的反复横跳,又回到主要问题:电动车取代油车还是必然吗?这在国内不存在争论,但是这个路线图到底是多久?目前可能还是一个未知数。
02电动车市场赢家通吃?
与比亚迪和特斯拉的“两枝独秀”相比,电车市场百花齐放的电动车市场可能已经过去。
造车新势力逐渐分化,比如“蔚小理”:从小鹏管理层的大变更、到蔚来的战略调整,目前只有理想实现盈利。
从国内到国外,大量的二线品牌会面临被整合和停产倒闭,比如3月18日,美国电动汽车制造商Fisker表示,将暂停生产电动汽车六周,背后是多年连续的巨额亏损。
电动汽车产业的巨额投入和越来越高的门槛,会带来产业集中度的进一步提高,比如从2012年就开始执着造车的贾跃亭,他的法拉利未来已经实际停产,而只有个位数的销量还遭遇了产品召回,造电动车确实不容易。
最近华为和小米进入电动车市场也让更多的电动车企业遭遇了更大的挑战,比亚迪凭借强大的产业链和规模化优势已经开启大幅降价来应对,其他车企必然面临更大挑战,未来盈利更是遥遥无期。
这必然更会加速行业的整合,未来电动车市场集中度会越来越高,很快会出现赢者通吃的局面。
03挑战和机遇
再回到之前的主要问题:电动车是未来吗?这个未来多久能来?对于我们中国消费者来说,这个未来已来,我们身边的电动车越来越多,很多朋友已经成为电车用户,而电车也进入更多的细分市场满足更多的消费场景,比如上汽五菱主打的1-3万元代步神车,比如比亚迪主打的高端越野车,等等。
最近的电车降价对于我们消费者是好事,毕竟电车具备价格和保养的成本优势,未来的选择越来越多样,而不知道是不是我个人的个例,我个人乘坐电动车会经常遇到晕车,从乘坐体验来说电车跟油车相比在目前还是有差别,同时随着更多二线品牌的停产倒闭,中国数十万的二线电动车消费者可能会遇到售后服务的难题。
最后,发展新能源关系到中国的国家战略,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国的电动车产业已经部分实现了弯道超车,产业竞争力独步全球,未来发展只会更快,也会有更多的巨头进入,而市场会给我们消费者带来怎样的惊喜,让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作者孙杨正,源自公众号“思想者札记”(ID:SXZzha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