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叔叔王莽

寒涧生辉无花寒 2024-07-17 09:48:32

火星叔叔王莽

大约公元八年,王莽居摄年间,广饶侯来报,齐郡凭空冒出一口新井;车骑将军报巴郡挖出一头石牛;太保也神秘兮兮地说扶风雍县发现一块仙石。

这还不算完,为使天意更加昭彰,武功县人疏浚水井,识相地挖出一块石头,上圆下方,以示天圆地方,石头上面有一行朱红大字直白得叫人不好意思:“安汉公王莽为皇帝”。

更有甚者,梓橦有个人叫哀章,造了一口铜柜,称作“金匱”,做了两个签,一个写“天地行玺金匮图”,一个写“赤帝行玺某传于黄帝金策书”,策书说王莽为真命天子,另有一表,表上列有十一人,甚至把官衔都安排好了。

王莽重赏哀章,接受这所谓“上天的旨意”,将金策书呈送高祖庙高高供起。

汉高祖刘邦泉下有知,百分百直接诈尸!

这个时候,群臣里最不“开招”的人,也知道该怎么做了。

初始元年十二月癸酉朔(公元9年1月15日),王莽逼迫太后王政君交出传国玉玺,接受孺子婴禅让,见刘邦没啥动静,入高祖庙拜受称帝,改国号“新”,改长安为“常安”,年号为“始建国”,史称“王莽改制”。

我心里总觉得王莽就是一个一本正经批改作业,两眼熬得通红的上年纪语文老师。他对改名颇有兴趣:改长安为“常安”;改“私田”为“王田”;改奴婢为“私属”;更改官制官名;改匈奴单于为“降奴服于”;改高句丽为“下句丽”;最经典的作品是改汉为“新”。

这王莽本是太后王政君的侄子,汉哀帝驾崩后,太后王政君临朝称制,走的完全是吕后的路子,对王氏家族大肆进爵,不是将军就是列侯,外戚王氏一时权势熏天,显贵奢靡。到汉成帝刘骜一代,王氏为侯者九人,大司马五人,不是王莽的叔父就是他的伯父。

从这个角度看,王莽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外戚起家的政治投机家,一个东方唐吉诃德式的生活在想象中的书生政治家。

这个拦腰斩断汉朝江山的阴险老儒,完全损毁了我记忆中语文老师的光辉形象。

王莽有着他清晰的生命历程和心理脉络,并不是穿越者。

王莽的为官轨迹是:黄门郎——射声校尉——新都侯——骑都尉、光禄大夫、给侍中——大司马录尚书事兼管军事禁军——安汉公——宰衡(王公之上)——假皇帝(摄皇帝)——皇帝(新始祖)。

王莽的父亲是新显王王曼,王曼有两个儿子,莽居其次。无奈少年时期父兄就先后去逝,王莽随叔父生活。

对于正统观念深入骨髓的古代儒士来说,王莽是一个“巨奸”、窃国大盗,是逆臣贼子,是一个外戚专权达到顶点后滋生的恶魔。

地皇四年(公元23年),绿林军进入长安,义军战士商县人杜吴在“室中西北陬间”杀死王莽,斩下首级,数十老百姓“共提击之,或切食其舌”。

大新灭亡后,王莽的没舌头头颅为历代皇室收藏,以为警戒。一直到公元295年晋惠帝时期,洛阳武库一场大火,王莽王老师的“御头”被焚毁消失。

而对于我,最恶心的是他欺世盗名伪君子的人设标签。

想当皇帝你说,你为什么要骗我!

有史家认为:王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富有远见卓识的社会改革家。胡适甚至说他是1900年前的社会主义皇帝。

许多大学问家最惯于用现代思维去理解古代情节,再用古代思维去考虑身边人事。

那么我们怎么去客观地去看王莽这个人呢?

首先,王莽是一个儒士,他信奉儒家思想,为孔子所说的“礼崩乐坏”发自内心地捶胸顿足。

他认为西周时代的周礼制度是“理想国”的济世良方,却没有考虑到从春秋到战国,一直到秦汉,现实中这条道行不通,现实社会的脚步距离这些礼制越走越远。

说他是食古不化的复古主义者更贴切些。

不能说他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大坏蛋,只能算一个执拗且盲目自信的卫道者,一次把整个国家当成政治试验品的试图解决问题的周礼的最后一次挣扎。

穿越都是从现代牛逼哄哄地回到古代,王莽是从遥远的过去穿越到西汉末年的迷途者。

他走反了。

在这条道路上,王莽几乎无欲无求,他的心越走越硬。王莽曾经毒死两个儿子王获和王宇,把老母亲打扮得像个仆人,妻子跟着他吃糠咽菜,挤走叔父王立,甚至当了皇帝之后仍旧远离奢靡。

王莽个人形象打造最辉煌的时候,四十八万民众情愿,诸侯王公宗室一起奏请,九百多个公卿大臣集体上书,请求为王莽加九锡。这一至高无上的礼遇,指的是赐予是车马、衣服、乐县、朱户、纳陛、虎贲、斧钺、弓矢、秬鬯等九种国家礼器,其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历史上加九锡的有王莽,曹操,孙权,司马昭,有讽刺意味的是他们全都是篡逆之臣,因此这一来自《周礼》的至尊殊荣也就悲哀地成为不臣之心的代名词。

其次我们应该注意到的是,王莽自始至终都生活简朴,努力缓和社会矛盾,拼命维护个人形象,高调关注民生。

算得上“无私”。

吕思勉认为:“凡作伪之人,必有所图”。

问题来了,王莽作伪什么了?他在图什么?

桓谭说他:“其智足以是非夺是,辩能穷诘说士,威则镇惧群下”。意思是大奸大恶必大智大勇,我们抛开正统观念之后,才会发现,王莽确实在认真做一件事,心无旁骛。

同一时代的人认为,王莽所作所为要好过夺取他政权的更始帝君臣太多。

那么就只剩下方法论问题。

王莽改革的失败,有其历史必然性。“圣人不法先王之法”,哪里有什么治国平天下的“十全大补丸”?

管理不仅仅需要“仪式感”。

王莽性格外儒而内坚,登基的时候大概55岁,这个年龄正是执拗而偏激的时候。他本人性情狂躁,轻于改作,刚愎自用;再加上一味仿古,不切实际,很多政令流于形式,又没有政策调整;最关键的是:他没有一个高效精干,有微信推行新政的领导班子。

西汉有北海郡、南海郡、东海郡,唯独没有西海郡。王莽强迫症发作,立即出兵青海湖,将其占领,设置西海郡。这下金角银边,四海八荒,天下一统,江山永固。

当时青海湖畔只是一片荒地,为了让它更像一个郡,王莽强制移民,但依旧不成规模。他干脆增加五十条严酷法令,触犯就抓去发配西海郡,萝卜白菜一把抓,又输送过去成千上万的罪犯。

这个人工打造的“西海郡经济开发区”,直接招致国民最初的不满。

天凤四年以后,盗贼遍地,天下愈愁,起义军队从东海妇女到南郡云梦,南有绿林,北有赤眉,加之蝗旱饥荒,天下动荡,贼寇麻起。

王莽从师沛郡陈参,最初学习《仪礼》,一直行为检点,作风严谨,一直是世人眼中的道德楷模。这位从上古空灵中走来的板板先生,仿佛不是这个世界的人,用西汉末年6000万人口,做了一场大游戏,到东汉刘秀即位,就给他剩下1400万苟延残喘。

一个国家政令轻出,就会沦为统治者手里的玩具。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