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老艺术家王心刚的8个冷知识弟弟也一样是演员

小暑评社会新闻 2024-11-21 04:53:15

《那个最初不愿演电影的美男子》

谁能想到,在银幕上那个英姿飒爽、风度翩翩的王心刚,最开始居然是个"不情愿"的演员?

这得从1956年的春天说起。那会儿,长影厂副导演广布道尔基来到沈阳军区抗敌话剧团选角。说起这个抗敌话剧团可不简单,它可是从1937年晋察冀边区走来的老班底,1955年还完成了"三北合编",汇聚了华北、西北、东北三个军区文工团的精英力量。

就在这样一个群星璀璨的舞台上,王心刚却显得格外与众不同。他虽然从中学毕业就进了东北局文工团,但在舞台上一直演普通战士的角色,从没挑过大梁。

谁知道,这个"不起眼"的年轻人,却一眼就被广布道尔基相中了。

"您看,这小伙子身材高大,气质阳刚,多适合演电影啊!"广导演眼睛都亮了。

但王心刚听说要和其他几个帅哥一起竞争,立马就摆手推辞:"导演,我还是喜欢演话剧,能和观众面对面交流多好啊。

这机会,不如让给其他战友吧。

这么谦让的态度,反而让广导演和《寂静的山林》的导演朱文顺更加坚定了选择他的决心。经过一番耐心劝说:"无论演话剧,还是拍电影,都是革命需要",王心刚这才接受了试镜的邀请。

就这样,这位"不情愿"的演员,在银幕上呈现了一个风度翩翩、器宇轩昂的我军侦察员形象——冯广发。这一演,就让他在观众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而在这段戏剧性的转折背后,还有一个浪漫的小插曲。当时在文工团里,有位合唱队的姑娘叫杨昭彩,后来成了王心刚的妻子。

那会儿王心刚在话剧队,杨昭彩在合唱队,两个年轻人就这样在艺术的殿堂里谱写了自己的爱情故事。

紧接着1957年,朱文顺导演又找到王心刚,邀请他主演《牧人之子》。这回,他在银幕上塑造的德力格尔形象更加成熟稳健,让更多影迷为之倾倒。

这个"意外"成为明星的话剧演员,就这样一步步走上了大银幕的舞台。

你看,这就是王心刚,一个宁愿把机会让给战友的谦逊少年,一个更爱和观众面对面交流的真诚演员。或许正是这份纯粹和真诚,才让他在往后的演艺生涯中,走得更远、站得更稳。

从普通战士到银幕新星,王心刚用自己的方式告诉我们:有时候,最好的机遇往往就藏在你最初"不情愿"的选择里。

而他的故事,也才刚刚开始。

《从特殊人才到银幕军人专业户》

谁能想到,那个在《寂静的山林》里让人过目难忘的侦察员,会在八一厂的第一部戏里演了个"反派"?

1957年,当王心刚还在拍摄《牧人之子》的时候,八一电影制片厂就已经盯上了这位"银幕军人的最佳代言人"。

不过,他们可不是简单地把人要来就完事了,而是以"特殊人才"的身份,将王心刚正式调入八一厂。

然而,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八一厂给王心刚安排的第一个角色,居然是《永不消逝的电波》中的叛徒姚苇。这可让不少影迷直呼"意外"。

但王心刚却用精湛的演技,把这个墙头草般的角色演绎得入木三分,让观众又恨又怕。

这一下,八一厂的领导和导演王苹算是看准了:这个小伙子,戏路宽着呢!

每一个角色都像是为他量身定制的,让人分不清到底是王心刚成就了这些角色,还是这些角色成就了王心刚。

更有意思的是,在八一厂里,他还遇到了一群老战友。还记得当年在沈阳军区抗敌话剧团的那些伙伴吗?田华、张良、王润身,他们都来到了八一厂。

曾经在话剧舞台上的默契,如今在银幕上得到了新的演绎。

王心刚和田华在《秘密图纸》中饰演了一对夫妻,和张良在《哥俩好》中演绎了感人至深的指导员与新兵的故事,还和王润身在《野火春风斗古城》中上演了惊心动魄的地下斗争......这些老战友的重聚,让八一厂的军旅片更添几分真实感。

而《大众电影》杂志见证了他的每一步成长。从1957年10月因《寂静的山林》首次登上封面,到1981年9月以《知音》中威风凛凛的形象再次亮相,再到1982年7月以第5届大众电影百花奖影帝的身份三度登封,王心刚用一个个经典形象,铸就了自己的银幕传奇。

当年八一厂慧眼识珠选中这位"特殊人才",还真是选对了人。谁说军人形象就一定是一成不变的?在王心刚的演绎下,每一个角色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和特点,既有军人的铁血柔情,又不失人性的温度。

这就是王心刚,一个把军人形象演活了的演员,一个让观众记住了的"银幕军人专业户"。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他用自己的方式,为中国电影留下了一段难忘的篇章。

《不为人知的演艺人生》

说起王心刚,大家都知道他是"银幕军人专业户",但你们知道吗?这位军人专业户还有个"隐藏身份"——配音演员。

在那个年代,能看外国片可不容易。但王心刚却用他独特的嗓音,为不少译制片注入了灵魂。八一厂早期译制的前苏联航天内参片《火》、美国的《巴顿将军》,还有《山本五十六》《侠盗罗宾汉》《风流女窃》等片子,都能听到他的声音。

只不过,这些影片当时只有部队的小伙伴才有机会一睹为快。

有意思的是,说到王心刚的声音,还真得提一提他的弟弟王心玉。要说这兄弟俩,不光是长相神似,就连那清脆的嗓音都特别相像。

王心玉是辽宁抚顺话剧团的团长,和他哥哥一样,身材高大,仪表堂堂。在电影《西安事变》中扮演张学良的副官路希,在电视剧《新星》中饰演高良杰。

但兄弟俩都特别低调,从不刻意宣传自己是演员兄弟。

说到遗憾,就不能不提1965年那部《烈火中永生》。这可是王心刚演艺生涯中的一个特别篇章,只可惜最后成了部分镜头。

在这部戏里,王心刚饰演的是三大主角之一的英雄人物刘思扬。为了这个角色,他特意和于蓝等一起到重庆体验生活。

"被捕"、"假释"、"接头"、"狱中斗争"等重场戏,他都认认真真地拍了。特别是刘思扬与孙明霞之间那段唯美浪漫的感情戏,拍得那叫一个动人。

可惜啊,赶上了特殊年月,原本的上下集被压缩成了单本剧。导演水华只能忍痛把李思扬的重点戏份全删了,只留下了王心刚在狱中振臂高呼的那个镜头,还是一闪而过,观众要不仔细看都认不出来那是他。

这不仅对王心刚是个遗憾,对影迷来说更是可惜。你想啊,以王心刚的形象气质,演绎刘思扬这样的英雄人物,那该多般配。

要是《烈火中永生》能保留那段真挚的爱情描写,这部电影一定会更加生动浪漫。

这些不为人知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更立体的王心刚。他不仅是个出色的银幕军人,更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

只可惜,有些精彩的演出,我们再也无法看到了。但这些未能完整呈现的作品,反而让他的演艺人生多了几分神秘色彩,也让我们对这位老艺术家多了几分敬意。

《镜头前后的两个王心刚》

为什么我们总觉得王心刚是"第一美男子"?说真的,这个问题特别有意思。

银幕上的他,军装加身,英姿飒爽。《海鹰》《红色娘子军》《野火春风斗古城》里的每个军人角色,都被他演绎得相貌堂堂,仿佛无人能敌。

那个年代的观众,看着银幕上的王心刚,大概都觉得这就是军人该有的样子。

可实际生活中的王心刚,却是另一番模样。

1982年,当他捧起第5届大众电影百花奖影帝奖杯的时候,大家看到的不是一个趾高气扬的明星,而是一个谦逊有礼的艺术家。

这份成就来之不易,但他始终保持着最初的那份本色。

很多人说,银幕上肯定有比王心刚更帅的演员。但为什么偏偏他被称为"第一美男子"?答案或许就藏在他的为人处世中。

那时候,不管是在片场还是生活中,王心刚都以一种特别低调的姿态存在着。他不靠哗众取宠来博出位,而是用自己的演技和人品说话。

在那个年代,这样的明星,才是真正的"偶像"。

说到底,王心刚的魅力不仅仅来自他英俊的外表,更来自他那份打心底里的谦逊和踏实。这大概就是为什么,即便几十年过去了,提起"银幕第一美男子",大家首先想到的还是他。

镜头前的王心刚是完美的军人形象,镜头后的他是谦和的君子。这两个看似不同的形象,却在他身上完美统一。这才是真正的艺术家风范,也是他能被观众一直记住的原因。

《91岁老艺术家的从容与智慧》

如今的王心刚,已是91岁高龄的老艺术家了。息影十几年来,他主动选择淡出公众视线。

他的回答特别朴实:"如果我不当演员,我就是个普通老头,没有作品,还老在观众面前晃荡什么呢?"

就这么简单一句话,道出了一位老艺术家的清醒与智慧。

在这个"流量为王"的时代,有多少老艺术家还在努力刷存在感。可王心刚却选择了最体面的退场方式 —— 就像他当年不愿意演电影时那样率真。

但你要说观众把他忘了吗?并没有。

时不时还有影迷在自媒体平台留言:想看更多关于王心刚老师的故事。这种念念不忘,恰恰证明了一个道理:越是淡泊名利的人,反而越容易被人记住。

从不愿演电影的普通战士,到"银幕第一美男子",再到选择淡出视线的老艺术家。王心刚用他的人生告诉我们:名利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保持本心,懂得进退。

这大概就是一代人心中"老艺术家"的风骨吧。不惊不扰,从容淡定,在最好的年华绽放光彩,在该退场的时候全身而退。

这份智慧,比任何荣誉都更值得我们学习。

3 阅读:190
评论列表

小暑评社会新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