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十几岁加入红军以来,温玉成就一直坚定不移地追随共产党南征北战,无论革命道路多么崎岖艰难,他从未表现出丝毫的畏惧或退缩。
他怀着革命必胜的信念,参与了中央苏区的历次反围剿战争以及艰苦卓绝的万里长征,随后,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乃至抗美援朝战争中,他将自己出色的军事才华,展现得淋漓尽致。
到了和平时期,功勋卓越的温玉成在军中担任了关键的领导职务。
然而,政治局势变幻无常,在一次政治局委员的选举中,他却出人意料地落选,随后被调离了卫戍区,转而被派往成都任职。
面对这一变故,一位党中央的高级领导人表示:“先去一段时间再说。”
热血少年毅然投身革命
温玉成自幼因家庭贫困而深受地主剥削与压迫,随着大革命风暴的席卷,革命的火种在他心中开始萌芽,后在一些革命人士的影响下参加了农会,并成为秘密赤卫队的一名少年队员。
尽管温玉成年纪尚轻,但在与反动势力的斗争中却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
在大革命失败的沉重打击下,农会遭受了毁灭性的破坏,温玉成也经历了家破人亡的悲剧。
但他并未因此对革命失去信心,反而与反动剥削势力继续斗争下去的决心更加强烈。
1929年,毛主席领导的红军成功攻占兴国县,温玉成毫不犹豫地加入了红军的队伍,从此,年仅14岁的温玉成正式踏上了正确的革命道路。
成为一名红军战士后,温玉成的革命信念更加坚定,由于表现出色,他不断受到上级的提拔和重用,从普通战士到警卫营干事,后又先后被任命为团总支部书记、团政治委员等关键的领导职务。
在中央苏区进行的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斗争中,温玉成面对强敌的猛烈攻势,始终毫不畏惧,总是带头冲锋在前,作战勇敢,他的英勇行为极大地鼓舞了战友们,同时也获得了上级领导的高度评价和信任。
历经多次战斗的磨砺,温玉成不仅在军事指挥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还在政治工作和部队管理方面,展现出了卓越的才能,成为了红军中不可或缺的核心力量。
受到王明“左”倾错误的影响,尽管红军英勇奋战,但仍然无法突破敌军的围剿,为了保存革命力量,红军不得不采取战略转移。
在长征途中,面对重重艰难险阻,温玉成始终保持着坚定的革命信念,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和恶劣的自然环境,他从未表现出丝毫畏难情绪,反而不断鼓励身边的战友,坚持到底,紧跟党的步伐,一定会迎来胜利。
温玉成率新四军在江南痛击日伪军
随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温玉成根据工作需求,被派遣至新四军军部政治部担任组织科科长。
1940年春天,温玉成的工作再次发生变动,他遵照新四军最高领导人陈毅的指示,前往江南地区,担负起了整顿和扩充部队、动员群众、开展敌后游击战以及创建抗日根据地的重任。
温玉成抵达苏南东路地区,任江南抗日义勇军第3支队政治委员,他一上任,便全身心的投入到了紧张的工作中,克服重重困难后成功建立起了抗日根据地,并指挥当地军民在昆山地区,一次又一次沉重打击了日伪军,增强了大家的抗日信心。
皖南事变后,温玉成被任命为新四军第6师第18旅政委,与旅长江渭清共同率部,协助谭震林在阳澄湖一带与日伪军斗争,重创了胡肇汉的伪军部队,极大程度提升了新四军的威望。
1941年下半年,对新四军恨之入骨的日伪军,决定对苏南抗日根据地发起“清乡”行动,妄图将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一举消灭。
作为连接东路与苏中两块抗日根据地的重要战略通道,沙洲县成为了敌我双方争夺的焦点,因此,日伪军调集了大量兵力进入了沙洲县,形势十分危急。
时任新四军十八旅政委温玉成,获悉这一情况,立即率部赶赴沙洲,抵御企图进犯根据地的强敌。
然而,温玉成率部刚到达沙洲桥头堡,便被敌军发现,敌人立即封锁了长江,切断了我军的退路,并迅速调集重兵对我军展开合围。
温玉成考虑敌我兵力悬殊过大,再加上地形也不熟,为了保存实力,温玉成果断做出撤离沙洲的决定,随后经过与敌拼死血战,终于带领部队突围了出来。
不久后,温玉成经过一番精心策划,指挥部队对沙洲一带的清乡日伪军,展开了一场伏击战,这一战,除了歼灭日伪军300余人,还缴获了不少的枪支弹药,重挫了日伪军的士气。
在接下来的斗争中,温玉成率领部队在苏中、苏南地区英勇奋战,最终成功在澄锡虞地区及江高宝地区,建立了敌后抗日根据地,为抗战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铁脚师长”温玉成 解放战场显神威
抗战胜利后,温玉成按照党中央的指示,带领100多名干部返回江南继续新四军工作,但他们在前往江南的途中,突然接到转赴东北的新命令。
1945年12月,温玉成抵达东北,随即被委以重任,成为北满松江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并兼任哈东地委书记。
面对北满地区错综复杂的局势,温玉成坚决贯彻中央政策,积极着手创建稳固的根据地,并大力发展群众武装。
在短短三个月内,他不仅成功建立了根据地,还迅速组建了一支规模超过5000人的队伍,展现了他卓越的组织和领导能力。
1946年12月,鉴于形势所需,东北民主联军新成立了独立第2师,由温玉成兼任师长。
他一上任,便亲自深入基层部队,进行思想动员,从而坚定了广大官兵的必胜信念。
同时,温玉成还大力推动军事训练,为即将到来的大战做好了全面准备,这些举措不仅增强了部队的战斗力,也为接下来的大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随后的“三下江南”作战中,温玉成率独立第2师与进犯之敌展开了一番生死较量,最终以成功歼灭国民党军2700余人地辉煌战绩,受到上级嘉奖。
夏季攻势发起后,温玉成指挥部队成功攻下了磐石县城,紧接着又率部去截击逃跑的国民党军暂编第21师,经过日夜不停歇的急行军,终于追上并全歼了这股快累瘫的敌军。
当时一名被俘的敌军官感慨道:“哎.....你们这是铁脚板啊,日夜奔跑也不累,遇到你们这样的飞毛腿部队,我们不输才怪呢。”
此战之后,温玉成便荣获了一个“铁脚师长”的称号。
1947年秋季攻势期间,温玉成再次指挥独立二师执行了一次长途奔袭任务,目标是长春陶屯火车站。
温玉成率部秘密行军长达三天,悄无声息地到达目的地后,他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起突袭,出其不意地歼灭了一个加强营的敌军,成功切断了敌人的运输线。
随后,他又指挥部队连续急行军三天,出现在长春米沙子以北的火车站,并迅速发起进攻。
当敌人反应过来,调动兵力来决战时,战斗早已结束,哪里还寻得到独立二师的踪影。
1948年6月,温玉成指挥着由独立二师改编的第十二纵队第三十四师,继续发挥其“飞毛腿”般的机动优势,频繁穿梭于长春和开达之间,与敌军展开激烈的拉锯战。
这一战略行动,成功地阻止了沈阳敌军北上支援的企图,同时也有效地遏制了长春敌军向南逃窜的意图,为长春的解放做出了重要贡献。
会打仗却不懂政治 成了他人的牺牲品
新中国成立后,为党和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的温玉成,被安排到广州军区任重要领导职务。
1968年1月,主持中央军委工作的林彪,在定夺由副总长人选时,叶剑英元帅力荐温玉成。
对于温玉成,林彪不陌生,当年温玉成在东北战场上的英勇表现,林彪仍然记忆犹新,并赞誉有加,因此认为他确实很适合担任这一职务,与毛主席商议后,毛主席也表示赞成温玉成来担任副总长。
就这样,在广州军区工作了十来年的温玉成,被调入北京担任了军委副总参谋长的重要职务,主要负责军队的训练、作战和通讯工作。
温玉成到北京上任不久,北京卫戍区司令员傅崇碧因被牵连到一个特殊事件,被撤职,在江青的提名下,温玉成接任了北京卫戍区司令员一职。
北京卫戍区司令员这一职务,历来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他肩负着守护京畿要地的重任,特别是在我国那段特殊时期,北京卫戍区司令员的角色更是显得至关重要。
正是由于温玉成深知这个职务的重要性,因此他在工作上非常的尽心尽力。
毫无疑问温玉成是一位非常称职的军人,上级交付每一项任务,他都会认真去执行,但在政治与人际关系方面,则可以说是一窍不通,尤其在那个风云变幻、充满不确定性的时期,他这种只会忠实执行上级命令的人,很容易成为他人利用的对象。
在温玉成的认知中,他坚信作为一名军人,只要坚定不移地执行上级的命令,就不会出现任何问题,但他忽略了至关重要的一点,即上级并非单一实体,他们之间也可能存在矛盾、分歧,甚至斗争。
正是由于温玉成未能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他在不知不觉中,不经意间得罪了一些当时极具影响力的关键人物。
在党中央召开“九大”期间,温玉成本来已被纳入政治局委员候选人名单,但出乎意料的是,他最终落选,紧接着,上级领导以他已不能适应当前的斗争形势为由,将他调离了卫戍区,降职调往成都军区任职。
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温玉成很是茫然,林彪在接见他时,看似亲切的表示:“去吧,先去吧,过一段时间再说。”
尽管心中有着千般想不通,但温玉成也只能遵从上级安排。
在经历从副总参谋长降职为军区副职的变动后,温玉成并未等到林彪的“过一段时间再说”的答复,随后,由于特殊时期的一些事件牵连到他,因此遭到隔离审查。
直到了1976年12月,温玉成才迎来了人生转机,得以平反,退休后,享受大军区副职待遇。
1989年10月29日,温玉成在南京与世长辞,享年7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