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关系到底有多亲近,光用语言是难以表达的,那么,不妨通过俄方高层一些行为动作,来深切感受一下,最具代表的,当然是俄罗斯总统普京。近日,出访欧洲四国的中央外事办主任王毅,迎来了此次行程的最后一站——到访俄罗斯。据环球网报道,在与俄联邦安全会议秘书帕特鲁舍夫、俄外长拉夫罗夫会晤后,普京总统亲切接见了到访的王毅,而且是张开双臂表示欢迎。
王毅当着普京的面表示,中俄关系稳于泰山
在此次中俄领导层的会晤中,还有一个场景为全球媒体所关注,此前到访莫斯科的他国政要,比如法国总统马克龙、德国总理朔尔茨等,都是与普京总统分坐在长桌的两头,而此次王毅到访,同一张桌子,却出现了不同的坐法。
普京会见王毅时,双方虽然仍是对向而坐,但却选择了彼此距离最短的位置,只相隔几尺远,比接见马克龙、朔尔茨等政要时,近得可不止一点。
都说外交无小事,作为世界大国的俄罗斯,更加注意这一点,普京接见王毅时的这一坐法,也充分表明了普京对中国的亲近,与接见他国政要时的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现场,王毅的一句表态,更是直接表明,中俄关系有多亲密,远不是西方国家所能想象的。他表示,虽然当前国际形势复杂严峻,但中俄关系历经国际风云考验,成熟坚韧、稳如泰山。
同样是这张长桌,中俄会晤时,普京改变了坐法
稳如泰山!此前,对于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方曾表示过,两国战略合作没有禁区、没有止境、没有上限。同时,中方也强调,中俄关系将始终坚持“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的原则。
对于“不结盟”,俄外长拉夫罗夫曾表示,这是一种西方理解不了的高度,中俄虽然不结盟,但双方关系却超过了所有传统的西方盟友方式。而“不针对第三国”,实际上也可以反过来理解,就是中俄合作,任何第三国都没有资格指手画脚、没有权力干预。
观察发现,这样的事情,在此次王毅访欧行程中,已经不止一次出现。
第一个,是在得知王毅即将访俄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抢先”与他会晤,希望中方“不要支持俄罗斯”;第二个,是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隔空喊话,“不希望中国站在俄罗斯一边”。
普京见马克龙的距离,也被做出了不少“表情包”
第三个,则是在德国慕安会上,欧盟“外长”博雷利会晤王毅时,谈到“中国会否向俄罗斯提供军援”问题,王毅的一句反问,相当于对西方做了一个总回应,“你们一直在向乌克兰提供武器,为什么要对我们是否军援俄罗斯表示担忧?”
实际上,中方早已经对乌克兰局势表达过中立态度,而且在慕安会期间,中方也表露过有意对乌克兰问题提出“和谈方案”。
这也表明,中国不会像北约国家那样,去做火上浇油的事,而是希望以政治方式解决俄乌冲突,始终站在和平一边,站在正义一边,继续为劝和促谈提供解决方案。西方对中国“援俄”的一些担忧,难听点说,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但是,不军援不代表不合作,中国不会因为西方在制裁俄罗斯,就停止与俄方的正常合作,因为这是一个主权国家自己的事,事关自己的国家利益,他国无权过问。
朔尔茨也坐在6米长桌的另一边
俄罗斯媒体曾报道,克里姆林宫这张桌子,有6米长,普京当时会见他国政要时,双方隔6米而坐,也因此出现过不少“表情包”,虽说其中也有防疫的要求,但不难看出,这心理距离恐怕比防疫要求更远。
因为俄乌冲突本就是因北约东扩而起,西方却在冲突后大肆军援乌克兰,疯狂制裁俄罗斯,想要借“代理人战争”削弱俄国力。而中国,却一直保持着与俄罗斯的正常合作,冲突爆发一年来,中俄经贸创历史纪录,达到1900亿美元,增长了近30%。不得不说,普京要这样坐,完全是有他的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