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结束后,因战略调整,大批干部以及部队被派往东北作战。如山东军区主力,新四军3师,以及晋察冀军区部分队伍等。
很多人不知道,除了这些部队外,上级还准备调晋冀鲁豫军区1纵、4纵,以及华中军区1纵等部队前往。如果真去了,那东北的将星真如如云了。
随着斗争形势变化,4纵不再北上,但杨得志率领部队,与叶飞率领的部队依然要向东北挺进。
杨得志的部队是冀鲁豫军区的主力部队,底子是115师,在抗战八年中发展起来的一支劲旅。
抗战刚结束,杨得志从延安重返冀鲁豫组建野战纵队,准备挺进东北作战,此时敌人敌人向根据地扑来,发起邯郸战役。部队在“为保卫胜利果实而战”的口号下,求战欲望高涨,先打完这仗再走
杨得志、苏振华在部队进行比较深入的动员和教育,展开作战。战斗胜利后,一纵由冀鲁豫转到晋察冀地区,准备途经山海关,进入东北作战。可是战争形势的变化,导致杨得志部无法挺进东北。
当时国民军13军、52军在秦皇岛登陆,占领山海关,又占领锦州,切断华北与东北的联系,如果是硬要挺进,势必会发生大规模战斗。当时挺进东北的部队都是轻装前行,说到东北有武器,因此把重武器留给兄弟部队。
敌人是美械装备,有飞机、大炮,一旦交战势必吃亏很大。因为山海关、锦州等地原来都在我军的控制下,如今撤退了,也不要与敌人硬碰硬。
因此,上级命令杨得志部留在晋察冀,此时的晋察冀因为精简兵力,又缺乏军事指挥员,因此暂时编入晋察冀序列作战。直到年底,刘邓要求1纵归建,杨得志、曾思玉等军事干部被留下,苏振华率领部队南下。
与杨得志部情况相同的还有华中叶飞的1纵。
1945年11月,奉上级命令组建1纵,挺进东北,任命叶飞为司令员,赖传珠为政委,谭启龙为副政委。纵队下辖3个旅,有主力也有地方武装升级而来的。
他们的北上路线是越过陇海路,经过山东滨海地区,到胶东,由龙口渡渤海到营口。这条路线也是山东军区一部分兵力走到路线,与杨得志不同的是,对方走陆路,自己走水路。
抵达山东后,得知敌人占领山海关、锦州、营口等地,水路无法走,陆路也行不通。
他们的情况也与杨得志部一样,部队轻装上阵,说东北的武器很多,什么武器都要。因此华中军区发电,要他们把武器留下,到东北后重新装备。他不同意将所有的武器留下,万一出现问题,只有被动挨打,同意把重武器留下,带走轻武器。
当情况发生变化后,上级留他纵队在山东地区作战,编入山东野战军序列,为第一纵队。
杨得志在晋察冀发挥重要的军事作用,因为老部队归建,他担任2纵司令员。1947年,晋察冀野战军成立,他担任司令员,指挥部队打了不少好仗,扭转华北被动的局面。后改任华北军区2兵团司令员、19兵团司令员等,被授予上将。
叶飞在陈毅领导下,在山东不断作战。后山东野战军与华中野战军合并为华东野战军后,他继续当1纵司令员,参与多场大战役,再次在陈、粟的指挥下作战。
1949年,被任命为10兵团司令,参加上海战役,又解放福建全境,后被任命为上将。
中国文化人太多,不好说什么,诂计本人放的屁编者都觉得很香。
着了小编的文章才知道,原来上将是任命的,长见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