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不看好你,偏偏你最争气,那么今天就来看看中国“争气机”空警2000是如何诞生的。
上世纪60年代,美国空军开始对中国进行频繁侦察和袭扰,对国家安全造成严重影响,为了应对这种威胁,在1969年6月,中国启动了空警1号的研制工作。
1971年6月空警1号首飞成功,可是这并没有带来多少喜悦,测试结果显示空警1号的探测能力并不好。
因为当时中国对预警机的技术并没有概念,以为只要是把地面雷达装到飞机上就可以。实际上,地面雷达是向空中探测,而空中比较干净,有目标就能识别出来
而预警机的雷达是360度的范围,有歼击机在空警1号下面飞的时候,它根本识别不出来,因为地面干扰多,空警1号没有抗干扰能力,不仅如此,就算它能勉强探测到目标,它也只能探测到目标的方位角和距离,但无法确定目标的高度。这时候中国才意识到,预警机不是飞机装个地面雷达那么简单的。能否研制出预警雷达才是关键,再又攻关了几年后,空警1号被迫下马。
随着中国空军的装备升级换代,让中国意识到,如果没有预警机那么这些战机就像少了一只眼睛,战斗力将大打折扣。
可那时中国并没有自行研制预警机的把握,开始寻求和一些西方国家合作。
接触时才发现并没有想的那么容易,这些西方国家要么直接拒绝合作,要么就是嘲讽调侃,说预警机这样复杂的东西,你们根本搞不了,拿10亿美金来,我们可以考虑卖给你们。
万般无奈之下,中国选择和以色列合作共同开发一款预警机,预警机采用俄罗斯的伊尔76作为搭载平台,但是在雷达上两边出现了分歧。
当时主流的预警机雷达都是采用机械扫描的相控阵雷达,也就是上面的圆盘是可以转动的,不过这样的雷达它没有办法完全360°进行覆盖,会有个时间差,并且机械扫描的故障率也会比较大。
于是中国就提出来一个大胆的方案,不让圆盘转动,设计三面阵排列利用电子扫描实现360°无死角的监测。就在中国满心欢喜要迎来属于自己的预警机时,以色列毫无理由的单方面取消合作,并将拆的七零八落的伊尔76退还了回来。
合作的结果是我们既没有拿到任何成品,也没有一张图纸,所有人愤怒着但又透露着不甘,这时候预警机的研制也不再是单纯的技术攻关,而关乎着国家的尊严,要争一口气。
技术团队对伊尔76进行了大规模的改装,以承载重型雷达系统,雷达天线仍然是预警机的核心技术。当时的中国科研团队在没有专门测试场所的情况下,吊装雷达进行检测,这时距离以色列取消合作还不到一年时间,经过测试雷达已基本达到最初的设计目标,几经磨折,空警2000的载机改装和雷达研制都基本完成,最终实现了相控阵雷达的技术突破。
2003年11月空警2000迎来了首飞,随后历经数年的研发和测试,空警2000最终完成了定型试飞,并在国庆60周年阅兵公开亮相
空警2000最大探测距离为470公里,高空探测距离可达1200公里,可以同时跟踪60-100个目标,不仅在雷达探测和目标跟踪能力上实现了重大突破,还具备强大的指挥控制和电子对抗能力。它的成功研制和服役,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争气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