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病毒都与蝙蝠有关,包括埃博拉病毒、马尔堡病毒、尼帕病毒、亨德拉病毒,以及 SARS-1 和 MERS 等冠状病毒,但有趣的是,蝙蝠自己却似乎从来不生病。事实上,正是因为蝙蝠强大的免疫系统,它们才能在身上携带各种病毒而不被感染。
直到最近,科学家们才逐渐搞明白,蝙蝠为何能轻松携带这些对它们无害的病原体。《自然》杂志最近发布的一项研究,部分解答了这一谜团。通过分析蝙蝠如何与冠状病毒共存且没有出现症状,研究人员发现,蝙蝠的免疫系统在这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蝙蝠的免疫系统非常独特,”研究报告的共同作者、圣安德鲁斯大学生物学院的凡尔纳博士解释道,“一方面,它们的免疫系统能够让病毒在感染后更难复制;另一方面,蝙蝠对通常由自身免疫系统引发的炎症反应也较为抵抗,而这种炎症反应在其他动物感染后通常会造成很大的伤害。”
这项研究通过对10种新蝙蝠物种的冠状病毒基因组进行高质量测序,结合国际研究联盟Bat1K项目的资源,得出了这一结论。详细分析后,科学家们发现,与其他哺乳动物相比,蝙蝠的免疫基因表现出更多的适应性,而且适应性出现得更为频繁。
除了揭示蝙蝠免疫系统如何抵抗冠状病毒,这项研究还为我们提供了蝙蝠的进化史。基因分析表明,翼手目物种的共同祖先拥有一组特殊的免疫基因,这些基因赋予了蝙蝠强大的免疫能力。正因为如此,蝙蝠才能携带大量病毒却不被感染。
凡尔纳博士补充道:“其中一些基因变化发生在进化的早期,表明它们的超强免疫系统的演化可能与它们的飞行能力紧密相关。”
通过更深入了解蝙蝠如何保护自己免受病毒和其他病原体的侵害,我们或许能为人类开发出更有效的抗病毒药物。
“蝙蝠基因组中的这些变化为我们提供了极有价值的抗病毒研究目标,”凡尔纳博士表示,“这可能会带来医学上的突破,帮助我们更好地抵御未来的病毒大流行。同时,这些发现也有助于我们更清楚地了解病毒与蝙蝠等动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这对预防未来的大流行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