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为继的地方债,为什么宁愿增加收费站,也不裁员?

春迟嫣韵谈军事 2024-04-09 04:39:24

最近几天,江苏205国道重启收费这件事情一直占据热搜榜,不过这次的热搜是被大家的怨气给顶上去的。为此,官方还专门出来回应网上的质疑,表示205国道还有十多亿的债务没有还清。所以才会重启收费,很多人质疑,不是燃油加税就是做这个的吗?为什么还要收费?很显然,这又是一次挂羊头卖狗肉。最近两年,全国范围内已经增加了十多座国道收费站,我在以往的文案中曾经写过关于国道收费的事情,评论区有网友表示,他们那里还有省道的收费站已经重新开始收费了,这一切的种种,都显示了地方财政的艰难,正在将过去拦路收钱那一套天怒人怨的办法给拿出来了。

现在有个让人很不理解的事情是,为什么宁愿用拦路收费这种招致大家不满的办法来开源,也不通过裁员的方式节流?难道在编人员真的是铁饭碗不能失业吗?是,一个国道收费站每年确实可以增加好几亿的收入,但是如果人员臃肿这个弊端没有革除的话,收再多的费,也不够养人的。很显然,这种做法本身存在本末倒置的问题。经济寒冬的当下,互联网头部大厂都可以通过裁员进行自救,为什么地方政府就不能通过裁员自救呢?

我一直想要开一个篇文章,题目叫做财政压力是否应该老百姓买单。因为过于敏感的原因,一直没有下笔去写。大家都知道政府收入大头是土地财政,目下房地产行业遭遇寒冬,卖地收入自然也就难以为继,加上今年地方债务中还本的规模就高达5万亿,可以算作是一个阶段性的高点。需要的开支增加了,而收入却减少了,如此一升一降,地方债务在今年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杀伤力。据说很多地方,基层公职人员的津贴已经停发,前几天网上闹得沸沸扬扬的河南汝州妇幼保健院欠薪一年多的事情,跟地方财政压力本质上都是一个问题。

既然财政压力如此巨大,那么就要看,钱都花到了什么地方,这些钱又是否花的合理。只有搞清楚了这个事情,才能有针对性地去进行设计。我们政府效率怎么样这个大家都心知肚明,这里就不多说了。如果低效率是人数不足导致的,这样反而显示出了我们养人的规模不大,所以才有这样的情况的。然而事实上,我们的政府机关在国企改革下岗潮以来接近三十年的时间里,人是只进不出,网上对于财政供养人员的规模早已吵翻天了,现在甚至有人提出一亿说法,也就是财政供养人员的规模超过一亿,几乎达到人口的十分之一。

那么我们财政支出中,用于养人的钱占据了多大的比例呢?我们能够查到的数据是21.6%。也就是说,在编公务员消耗掉的财政资金规模超过财政收入的五分之一。大家对于数字这种事儿早就不感冒了,因为这些数字背后都是一个个看不见的黑洞。这个数字,大概率只是七百多万公务员的工资占据财政支出部分的比例,如果再算上各种医生,教师,政府中在编的,不在编的,临时工等等人员的开支,估计这个数字要达到一半了吧?这也是为什么一直有人抱怨说,我们的行政成本是最高的,就是因为我们的政府机构太臃肿,养了太多的人。

我过去曾经表述过,养人多在经济上升期的时候不是什么问题。因为经济快速发展,财政收入宽裕,我国过去每年不都存在在年末集中花钱的事情吗?财政收入太多,花不完,不得不在年度末期的时候赶快花掉,以减少财政收入太多对经济的抑制作用。但是一旦经济快速发展结束,财政收入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稳的时期,财政收入就无法兼顾刚性的支出了。

其实一个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跟一个家庭的开支是一样的。在预期向好,大家每年结余都比较多的时候,完全可以大手大脚的花钱,不用斤斤计较于商品的价格。但是一旦家庭收入下降,没那么多钱可用的时候,家庭自然就会进入到节衣缩食的开支状态。没必要的开支就会从家庭开支中剔除出去,比如减少外出旅游聚餐的次数,旧衣服还可以凑合穿一下也就不去购买新的了。

但是我们发现了一个大家很不理解的现象,就是在当前财政压力如此紧张的情况下,政府开支不是在下降,反而是在大幅度上升的。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各种基础设施建设今年明显多了很多。很多网友也明白,这是民间投资剧烈萎缩,政府通过增加支出的方式在维持经济不塌陷。这部分开支是为了经济大环境,哪怕很多都是无效基础建设,也没什么。但是让人不解的是,为什么到了如今财政压力如此大的当下,还没有出现政府的裁员潮呢?

我的看法,不是政府不想裁员,大概率,是裁不动吧?我在网上看到有个报怨,说的是某个机关的科室一共有接十几名员工,其中将要退休的人员差不多占了三分之一。这些老人整天就是请假,早已退居幕后。而这个科室正副领导加在一起又占了人员的三分之一,这些人也不负责具体的工作。具体的工作,只有一线的四五个员工在做。

在这样的人员结构之下,按道理说,既然只需要四五个人就可以正常运转,说明那些个即将退休的人是不需要的,那些个正副领导也是不需要的。只需要四五个人就可以运转的科室,硬生生塞进去三倍以上的人数。而且大部分还都是不做事的。现在有个问题,假如这个科室因为财政支出不足,必须要裁员,怎么裁员呢?

那些个不做事就要退休的人裁得动吗?这些人浸淫在一个地方一生的时间,几十年里各种关系错综复杂,他们大概率是可以平稳退休的。而能当上领导的人,要么是有关系的,要么是有手段的。这些人大概率也是裁不动的吧?所以说,要裁员,也只有从这几个干事儿的人身上下手了。真的去裁员的话,大概率办事效率还会下降。如果真的裁员的话,就会有人跳出来抱怨我们的人手不足了,事情不能做了之类的。实际上不是人手不足,而是闲人太多,只拿钱不做事儿的人太多了。但是咱们的一切都是人情世故,所以也只有将那些个没什么关系网络,只能在一线做事儿的刚毕业的学生给裁掉了。

这是我对于机构缩减编制的一点自己的看法,当然了。如果真的到了上面压下来的时候,那些个退居幕后的老家伙,还是需要回到工作岗位去负责具体的一线工作的,那些个坐办公室的领导大概率也要负责一定量的具体工作。只不过没有发生这些事情,所以有些人还是可以悠哉游哉的享受着自己的生活罢了。

此外,今年江苏动员在编人员下海的事情,也曾占据几天的热搜。说法是鼓励在编人员下海谋一条路,机关会为其保留三年的岗位。并按照薪级工资该怎么晋升就怎么晋升,除了不发工资之外,社保该交还交着。结果是什么样的呢?很显然,没什么人真的会在当下的经济环境下选择下海。我的看法呢,江苏的做法,是一次测试,测试一下体制内的人是否有意愿去市场里奋斗一番。结果一番操作之后,没什么人下海。现在大家都想着上岸,如此,鼓励下海这条路就走不通了。

其实谁都能看的明白,一个体制内的人员每年工资津贴加在一起接近20万的开支。一个最基础的行政单位,那个单位没有几个几十个闲人?他们如果可以将编制紧缩一下,瞬间日子就好过了。但是入得山门都是自己人,要知道,机构都是权力机构,是可以制定游戏规则的地方。这个时候如果让他们活不下去,他们会怎么选?肯定是想尽办法让自己延续下去吧?

社会上不是说我的人员臃肿吗?好啊,我养得起就行了,跟你有什么关系呢?什么什么?你们是说财政紧张吗?不碍的,无非是收入少了而已,多想几条罚款的项目,多建几个收费站,养个人不还是挺容易的吗?什么?你们有怨气,你们不满意。你们不满意又能怎么样?你们只有接受的命运,难不成你们还敢不同意我们的规矩?想得美,此路是我开,想过去,不留下点买路财,哪有那么轻松的事情?

任何一个机构都有自我维持的欲望,虽然机构不具备思维,是个由人组成的大组织。但是只要这个组织存在,就会想尽办法自我繁殖而非自我限制。这里面最能说明问题的,就是我国曾经的计划生育管理部门。

我看到过计划生育之初关于计划生育导致的几点担忧,说的是计划生育一旦实施,是可以减少出生人口数量,但是在几十年后,会导致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足,养老金亏空,财政压力增大等问题。所以在计划生育政策开始之前,就有过明确的政策实施时间限定,就是不能超过一代人,也就是20到25年的时间。然而我国计划生育,结结实实的实施了35年的时间,当初害怕计划生育长时间实施会导致的负面影响,果然在今天全都变成了现实。

那么既然当年明知道计划生育不能长时间实施,为什么依然多运行了半代人,十几年的时间呢?道理很简单,裁撤计划生育管理部门,意味着几百万人的失业安置问题,这些人怎么办?再说了,从级别上说,他们也是强力办公单位,谁来裁撤呢?这也是一个权力机构,他们在长时间的经营下,也是盘根错节,实力强悍。裁撤这么一个强力机构,会有多大的阻力显而易见吧?

其实有些事情,谁都可以看出问题的所在,但是就是实施起来的时候阻力巨大。不为别的,身处其中的人会损失巨大,他们就会形成一股合力,来阻挠,对抗,以至于最后很多事情往往因为不能兼顾大局,只看自家小利益的人给耽误了。我们做个假设,假如我们在2000年前后就取消了计划生育政策,现在新生儿的数量不至于出现如此严重的下滑吧?虽然人口会增加一点,但是至少老龄化不会像现在这么严重吧?有更多的劳动人口,养老金的缺口就不至于在未来无解吧?说到这里多说一句,目前我们并没有预案应对未来养老金不足的问题,十年之后,除了大规模降低将老金发放额度,并提高退休年龄之外,毫无办法。

话题扯得远了,现在的最现实的问题,是促成大规模政府机构的缩编。像现在大多数县城都有几十个这个局,那个局的,其中太多都是没什么用途的闲职,每年也办不了什么公,与其让他们占用大量的公共资源,完全可以将他们的办公级别降低。并不是说这些个局级办公单位不需要,完全可以留着嘛。每个地方不都有办公大厅吗?将办公大厅的规模扩大,让那些工作量不大的单位直接从科级单位,直接降级为基层办公单位。将那些个冗员沉重,但是作用巨大的单位全都进行适当的裁撤,在保留功能的基础上降低财政开支。实在不行还可以进行外包嘛,让民营机构来做,保障效率提高,支出减少。

当然,这样做肯定会有很多人不满意。但是九十年代的下岗潮,那些个下岗后,接受不了身份变化,又不愿意做事儿的,骑着自行车带着妻子去卖淫的国企职工满意吗?如果机构是个机体的话,这些充斥其中的冗员,说白了只是机体上的寄生虫,是机构身上的毒疮。国企改制过程中的下岗潮,是在剜肉补疮,虽然会有暂时的疼痛,但是却可以带来整个机体的健康。如果从效果来看的话,那次下岗潮为国家经济发展贡献了至少十年的活力。现在,又到了剜肉补疮的时候了,这时候需要的,是一个乾坤巨匠,行雷霆手腕,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让这些冗员长期成为负担。

一个机构成立之后,自我繁殖和存活的能力超乎想象,在他们挂掉之前,肯定会想尽办法将自己的编制留下来,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老百姓对国道收费如此怨声载道了。如果大家对此无能为力,并且机构本身又不能革新,还像过去那样,一直如此我行我素。那么最后必然是与民争利。今天成立个农管到田间地头去查农机有没有驾驶证,又去村里抓鸡抓羊说他们影响交通。不去惩罚生产农药的单位是否合规,却以农残超标为名目拔了农民的豆角之类的事情只会越来越多。

请大家记住,管得太多,势必导致市场活力下降。中国历史上的几个盛世,所用的执政手法非常简单,就是无为而治。不去民间插手民间的发展,这样民间就会充分发挥自我发展的能力。我们过去几千年来,只要政府管得多,势必人祸多。但是管得多和管的少从根本上说,还要看政府财政养的人多,还是人少。如果养的人少,自然没必要去管这个管那个了,因为人少就不需要那么多的开支,民间活力不就自然起来了吗?如果养的人太多,不去管,不想办法去搞钱,这些人怎么能养的起来呢?罚款到底是不是目的,还真的要两说。

现在正是进行人员缩编的最后机会,如果不想办法大规模裁员,势必导致与民争利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如此发展下去,所有人都想着上岸,而不是下海。岸上之人越来越多,海中之人越来越少。最后经济活力何在?

0 阅读:0
春迟嫣韵谈军事

春迟嫣韵谈军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