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技术突破可实现室温下的精密传感

量子力学的梦 2024-09-29 04:53:48

室温自旋光界面,在戊二烯:对三联苯中。图片来源:Physical Review Letters。(2024) doi:https://doi.org/10.1103/PhysRevLett.133.120801

量子技术研究的突破可能有助于实现可在室温下工作的新一代精密量子传感器。

这项研究由来自格拉斯哥大学、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和新南威尔士大学悉尼分校的国际研究团队进行,展示了如何在环境条件下控制和灵敏地检测分子的量子态。

这些发现可能有助于解锁一类新型量子传感器,这些传感器可以通过以高灵敏度和空间分辨率测量磁场来用于探测生物系统、新型材料或电子设备。

通过使用分子作为量子传感器,基于该团队研究的未来设备可以以一种易于部署的方式测量低至纳米级的磁场。

在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杂志上的一篇题为“室温光学检测分子自旋的相干控制”的论文中,研究人员展示了他们如何操纵有机分子中一种称为“自旋”的特定量子特性,并用可见光对其进行测量,所有这些都在室温下进行。

该团队使用激光来对齐分子中电子的自旋,这些分子可以被认为是微小的量子机械磁体。使用精心定向的微波辐射脉冲,他们可以将这些自旋态控制成所需的量子态。然后,他们可以使用第二个激光脉冲从分子发出的可见光量来测量自旋的状态,该可见光量根据自旋的量子态而变化。

在他们的原理验证演示中,该团队使用了一种叫做五苯的有机分子,掺入一种叫做对三联苯的材料中的两种形式,包括晶体和薄膜,这可能会在未来的设备中开辟新的应用。

该团队表明,他们可以在室温下以光学方式检测分子的量子相干性(量子态所在的时间尺度),检测时间长达一微秒,比操纵状态所需的时间要长得多。

量子态可以维持的时间越长,未来的传感器可以收集到的有关它们与正在测量的属性相互作用的信息就越多。

格拉斯哥大学詹姆斯瓦特工程学院的 Sam Bayliss 博士是该小组的负责人,他说:“量子传感提供了一个令人兴奋的机会,可以以新的方式探索我们周围的世界,并有望以传统系统无法测量的方式测量磁场、电场或温度等物理量。

“通过证明我们可以在室温下光学检测分子中的量子相干性,这项工作提供了一个原理证明,即室温量子传感所需的关键特性可以在可以化学合成的系统中实现。”

“我们对这些结果可能带来的机会感到兴奋,从易于应用的短长度磁共振成像层,到具有量子增强灵敏度的探测生物系统。”

伦敦帝国理工学院材料系和伦敦纳米技术中心的 Max Attwood 博士领导了这项工作的合成和材料科学,他说:“这个演示特别令人兴奋,因为与无机传感器不同,分子可以以各种方式进行化学调整和部署。未来的研究可以增强它们的量子特性,针对更广泛的传感应用,并采用精确放置技术来有效地感知感兴趣的目标。

更多信息:Adrian Mena 等人,室温光学检测分子自旋的相干控制,物理评论快报(2024 年)。DOI: 10.1103/PhysRevLett.133.120801

期刊信息: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0 阅读:32
评论列表
  • 2024-09-29 10:11

    光的本质属性就是电磁波!没有粒子性!用光的电磁感应原理能完美地解释光电效应实验。根据本人用光波的电磁感应原理解释光电效应实验可以推导出用偏振光做光电效应实验会对逸出电子方向产生影响,逸出电子的方向与入射光波包的切线方向相同,而实验证明推论完全正确!光的电磁感应原理导论1:光的波包的磁通变化率与光的频率成正比,所以光的波泡对电子的感应能力与光的频率成正比!与实验结果相符。而光子论的假设是无法解释逸出电子方向与入射光方向无关的实验事实,而且逸出电子方向可以与入射光方向相反,爱因斯坦的光子论假设是光子撞击电子产生光电效应的,按此推论逸出电子方向应该与入射光同向,而实验事实却是与入射光方向无关反而与偏振光的偏振方向有关。所有实验证明用光波包电磁感应原理解释光电效应实验才是正确的光子论是错误的,波粒两象性更是谎谬!所谓的电子双缝干涉实验我认为是电子撞击双缝产生的衍生物,我们可以用不同材质的金属材料来做双缝中间隔栅两侧也用不同的金属看还能不能产生双缝干涉现象就知道。最简单的原因光的双缝干涉实验是不怕观察的,为什么电子双缝干涉怕观察?那是因为光的双缝干涉是真正的双缝干涉电子双缝干涉是假的双缝干涉。

  • 2024-09-29 10:11

    相干是波的属性!现在的人什么都喜欢扯量子?容易吸引眼球?

量子力学的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