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印尼让民众入住据传“有鬼”的居所

自由的饼干 2024-08-05 01:08:01

亚洲多国普遍存在着深厚的迷信观念,而印尼与泰国民众尤为显著。我曾提及,新冠疫情肆虐期间,印尼的创新之举——志愿者们装扮成鬼怪模样,成功劝导民众居家防疫,这一方法竟出奇制胜。

宵禁时分的“幽灵卫士”,既显创意又略带惊悚。

然而,时光流转,此举的后续效应逐渐显现,尤其是那些被用作特殊惩罚措施的“闹鬼居所”。

除了作为防疫策略的吓唬手段外,那些触犯规则的个体还面临着一项独特的处罚——被安排入住传说中的“鬼屋”。在亚洲文化中,一旦房屋内发生过凶案、怪病或离奇死亡,便会被视为不祥之地,价值一落千丈。

利用廉价房产以降低隔离成本,成为了疫情期间的权宜之计。因此,不少不幸者被迫入住这些荒废的“鬼屋”,即便他们内心充满恐惧与不愿。

现状如何?

印尼的荒废屋宇,往往一个月内便会被植被悄然侵占。

被隔离于此的人们,在严格的监管下逐渐康复。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国内疫情形势严峻,但这些“鬼屋”中的死亡率却远低于医院(当然,医院收治的患者数量更为庞大)。

当人们在这些被外界视为阴森之地安然度过隔离期(部分房屋甚至用木板封门,以防违规逃离),他们惊觉,所谓鬼魂并未如传说中那般索命。这一发现,无疑是对鬼魂存在论的巨大挑战,也让这些昔日无人问津的房屋重新焕发了生机。孩子们也不再对这些房屋敬而远之。

遗憾的是,随着疫情缓和,政府未能及时对所有这类房屋进行修缮或美化。真实的印尼鬼屋,自然不会铺满华丽地毯,而是保留着岁月的痕迹与自然的侵蚀。

这些房产多被较为理性的青年所青睐,他们虽不完全迷信,但对低价房产有着浓厚兴趣。然而,受限于经济实力,他们往往难以立即实现购房梦想。

于是,印尼国内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理性的年轻购房者资金尚不充裕,难以独立购房;而老一辈则因恐惧而敬而远之。

一方面利用迷信心理进行防疫宣传,另一方面又迫使民众入住“鬼屋”,这种矛盾的做法确实令人感到有些分裂。

在等待中,这些无人照料的房屋日益破败,未来何去何从,尚待观察。

疫情的余波,有时竟能引发如此意想不到的变化,这确实是我未曾预料到的。

0 阅读:1

自由的饼干

简介:阿根廷死忠/热爱生活/热爱一切生命中的美好和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