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9月二战爆发时,瑞典空军的作战兵力主要包括40架中型轰炸机、30架轻型轰炸机、50架战斗机、50架侦察机和10架鱼雷机,一共180架。这支力量基本由外购飞机组成,型号颇杂。
瑞典自拿破仑战争结束后即秉承中立外交政策,但该国也完全明白没有武力支持的中立毫无保障,实际上为应对30年代日益紧张的国际局势,其空军规模已扩充了将近一倍。
1939年11月苏芬战争爆发,基于历史渊源和民族感情,瑞典朝野普遍倾向芬兰一边。瑞典政府玩弄辞藻,将己方定位由“中立国”改为“非参战国”,向芬兰派遣了志愿兵和志愿飞行队。战争危险的临近推动瑞典进一步扩充空军力量,这一时期从美国和意大利进口了200多架飞机。
此后随着形势发展,挪威和丹麦被德国占领,芬兰投入轴心阵营,瑞典实质上已处于被轴心国包围的状态。它要保持中立地位,就不得不在外交上有所妥协,如允许德国军队和列车过境、向德国和意大利出售矿石等等,而这些违反中立原则的行为又为同盟国一方所不容。所以它遭到了英国和德国事实上的双重海上封锁,在油料和食品供应方面受到相当大的影响。
这一时期外购飞机的渠道基本断绝,瑞典遂不得不加强自力研发。到二战末期他们已搞出了萨博 21、FFVS J 22战斗机、萨博 17俯冲轰炸机和萨博18中型轰炸机这样的成功产品,在前三点起落架、弹射座椅等后来喷气时代的必须技术上还走在了前列。所以二战结束后封锁状态解除,瑞典很快搭上了航空技术发展的快车,它研发的战斗机直到现在仍有一席之地。
到1945年战争结束时,瑞典空军的兵力已膨胀至800架规模,其中包括50架P-51野马战斗机,这是当年4月交付的。
在这里我们还是以看图说话的形式简单分类介绍一下二战时期常见的瑞典军机。因为欧洲的战争结束后剩余物资充斥,瑞典趁机大量采购扩充实力,这些飞机虽是二战机,但并非二战时期瑞典装备,所以不包括在内。此外因为瑞典的中立地位,当二战后期空中战线越来越靠近其领土时,双方受损飞机往往选择在瑞典着陆。据统计战争中至少有342架外国军机在瑞典降落,其中不同程度受损的英美飞机约200架,这些飞机瑞典空军并未收用,所以也不包括在内。
在此之前还必须说一下瑞典空军的命名规则。
进入瑞典空军服役的飞机,都会重新以字母和数字组合命名。最前的字母代表其用途,J为战斗机、B为轰炸机、S为侦察机、A为攻击机、T为鱼雷机、Tp为运输机、Sk为教练机、Ö为高级教练机、P为实验机或原型机。其后的数字为编号,如有型号区别则在数字后用字母表示。
比如英制霍克雄鹿轻型轰炸机进入瑞典空军后,作为轰炸机使用时名称是B 4,作为侦察机使用时则为S 7,这是因为轰炸机和侦察机序列的编号排列数目不同所致。
1940年开始使用新的命名规则,每种飞机给定一个基本名称,用Flygplan的缩写Fpl作为字头,然后是编号。当飞机用途改变时,字头字母变化,但编号仍保持不变。
第一种采用新规则的是意大利制卡普罗尼Ca.313,瑞典空军给它的基本名称是Fpl 16。当其作为轰炸机、侦察机、鱼雷机和运输机使用时则称为B 16、S 16、T 16和Tp 16,数字编号始终未变。
即使这种规则在介绍时仍很麻烦,因为普遍存在一机扮演多种角色从而有多个名称的情况,所以在接下来的介绍中均以原厂型号名称和主要用途进行分类,不管瑞典人把它们叫什么。
第一部分从战斗机开始。
战斗机
瑞典航空 矛隼 (Svenska Aero Jaktfalken)
这个瑞典航空虽然名字很大,但其实是家民间企业。上世纪20年代他们主动联系瑞典航空委员会,表示制造战斗机的愿望并希望获得指导,结果当然没人甩他们。瑞典航空只得自行钻研外国设计,不过1929年原型机首飞后,空军试飞员试驾后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瑞典空军遂买下原型机并命名为J 5。政府后续采购的飞机按其要求换用不同发动机,分别命名为J 6和J 6A,生产商变更后的部分改进型号命名为J 6B。以上这些型号,瑞典空军一共购买了18架之多。
作为一种20年代末水平的双翼机,该机性能实在没啥可说的。不过1939年12月,瑞典政府向芬兰捐赠了三架这种飞机,因为这是当时瑞典尚在服役的最老式战斗机,而捐赠古董战斗机是战争时期的传统(资料原文这么写的,当然我不明白这是什么传统)。这三架飞机芬兰人拿来当教练机使用到1945年,而瑞典空军剩下的同型号机在1941年全部报废处理。照片展示的就是一架芬兰空军涂装的矛隼。
矛隼的另一个名称是海东青,可见原厂对它的期望还是很高的。
布里斯托尔 斗牛犬 (Bristol Bulldog)
斗牛犬是间战期间很有名气的英国双翼战斗机。1930年7月瑞典航空管理局签约购买了3架斗牛犬 MK II,名义是用来和矛隼的原型机进行对比试飞,1931年5月又订购了8架发动机功率增大的斗牛犬 MK IIA,这11架飞机都被命名为J 7。
斗牛犬翼下有挂架,可挂载小型炸弹,但瑞典人试用后发现效果不理想,这些飞机仅作为战斗机使用。
苏芬战争时,瑞典人同样向芬兰赠送了两架斗牛犬,理由和赠送矛隼是一样的。不过斗牛犬可能相对更实用一些,因为芬兰空军本身就有17架同型机,并曾在空战中击落过先进一代的伊16和斯勃。瑞典捐赠的两架斗牛犬被芬兰空军作为教练机使用到1942年,而瑞典空军自留的同型机则在1940年全部退役。
格罗斯特尔 斗士 (Gloster Gladiator)
斗士是最后也是最好的双翼机之一,瑞典在1936年至1937年间共订购了55架,交驻斯德哥尔摩附近的巴卡比的F 8战斗机大队使用。其中装645马力发动机的斗士MK.I被命名为J 8,而装840马力发动机的斗士MK.II则命名为J 8A,所有瑞典斗士都配备4挺8毫米机枪。
据说当时瑞典空军选型时收集了37型国外飞机的资料,其中17个型号是单翼机。选择斗士是因为空军参谋人员认为单翼机难以直接在草地上起降,而双翼机中又以斗士的性能最优。
苏芬战争时瑞典向芬兰派遣了F 19志愿飞行大队,装备了12架斗士和4架雄鹿。瑞典斗士在空战中取得8次胜利,自损3架。剩余的飞机回国时,瑞典空军不允许保留涂装的芬兰空军标志,飞行员遂以各种涂鸦头像覆盖芬兰万字符,如下图所示即是一例。
舍维尔斯基 EP-1 (Seversky EP-1)
EP-1是美国舍维尔斯基P-35战斗机的出口型号,EP即Export Pursuit的缩写,出口需求之意。比标准型P-35的功率更大,火力也更强一些。
瑞典共订购了120架EP-1,第一批的20架飞机被运至挪威特隆赫姆,恰逢德军占领此地,一些飞机被暂时扣押,美国商船载运未及卸载的6架飞机转航他处。经多方协调,后续运输终点改为北极圈内的芬兰佩察莫港。经过艰苦努力,瑞典人用卡车队将40架飞机由陆路运回国内,之所以格外强调其艰苦,是因为当时芬兰东北部的道路桥梁已经在战争中打得稀巴烂了。
瑞典人一共到手60架EP-1,德国占领挪威后,美国宣布禁止向除英国外的所有国家出售武器,剩余交易遂告终止。该型机在瑞典空军中被命名为J 9,分配给保卫斯德哥尔摩的F 8大队,以替换过时的斗士。这批飞机性能相当可靠,服役期间几乎没有发生致命事故,最后几架飞机一直服役到1952年9月。
菲亚特 CR.42bis 隼(Fiat CR.42bis Falco)
瑞典志愿航空队参战后发现需要比斗士更为强力的战斗机,1940年2月由民间宗教人士牵头在全国发起购买菲亚特战斗机的捐款运动,当月就签下了购买12架CR.42套件的合同。选择的理由是这种飞机能够立刻交货,以供在芬兰作战的F 19大队所需。
但是飞机组装完毕送到芬兰时双方已停战,芬兰拒绝接收战斗机而希望换成等额货币,这就有点尴尬了。经过谈判瑞典空军购下了这批飞机,暂交由F 3联队执行侦察任务,但仍按战斗机命名为J 11。
当时美国单方面终止的合同总计264架战斗机,包括前述命名为J 9的舍维尔斯基EP-1和预定命名为J 10的伏尔梯P-66先锋。意识到合同永远无法恢复后,瑞典人在国际市场上找了一圈发现意大利成了唯一供应商,于是在1940年10月又订购了60架,这72架飞机成为该型号最大的出口订单。
包括最初的12架,所有飞机交保卫哥德堡的F 9大队作为战斗机使用。虽说CR.42也是顶级双翼机,但这批飞机质量有问题,故障不断,整备率极差,到1943年12月已坠毁31架。二战末期该机被认为完全过时,于1945年3月全部退役。
雷贾纳 Re.2000 隼 I (Reggiane Re.2000 Falco I)
CR.42的性能不能让瑞典人满意,该机速度不足,拦截入侵飞机成功率很低。恰在此时意大利推出新型的Re.2000,瑞典人遂在1940年11月签约购买60架,以铁矿石和部分货币支付。
Re.2000的主设计师曾在舍维尔斯基公司工作过两年,因此其设计风格乃至外形特点都和P-35很相似,但意大利飞机的发动机功率更大,气动外形再次优化,性能也要更好些。因其与意大利空军的技术要求不符,所以基本只供外销。
Re.2000最初的命名为J 12,但这个名称甚至在飞机启运回国前即被取消,因为德制亨克尔 He 114水上飞机抢先一步占用了12的编号。按前述1940年新的命名规范,每型飞机只能有一个独立的数字编号,既然He 114编号12,那么Re.2000就不能再用12。于是瑞典人将Re.2000命名为J 20。
60架Re.2000都配属驻马尔默布尔托夫塔机场的F 10战斗机大队,用于拦截从南部进入瑞典领空的外国飞机。这批飞机同样有质量缺陷,发动机也不可靠,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维护。但该机可在恶劣条件下飞行,且飞行性能相当好,因此很受飞行员欢迎。相当长时间内Re.2000都是瑞典空军速度最快的现役型号,也非常胜任其承担的拦截任务。
瑞典空军的Re.2000仅有一个战损,1945年4月3日,一架该型机在瑟尔维斯堡附近拦截一架德国空军道尼尔 Do 24水上飞机时,遭到其自卫机枪射击而机毁人亡(如彩图所示)。但二战结束时也只有37架该型机尚存,因磨损严重且难以获取配件,1945年7月全部作报废处理,仅保留一架供博物馆展示。
萨博 21 (SAAB 21)
萨博即Svenska Aeroplan Aktiebolaget的缩写,意为瑞典飞机有限公司。该公司成立于1937年,正是瑞典政府整军经武大搞航空的产物。在二战爆发前,萨博对多种新颖布局进行了研究,但没有进一步开发,研究成果封存。
战争开始后出现了前述困难局面,于是封存的方案又重新启动。很多方案是基于英制金牛座或美制黄蜂发动机,但既然买不到整机那同样也买不到发动机,这些项目就此夭折,包括使用金牛座发动机的萨博 19。萨博 21选择的是瑞典改进的德国DB 605B发动机,这种发动机可以自产,项目得以存活。
萨博 21采用双尾撑推进式螺旋桨布局,其优势是驾驶员视野好,机头能布置大量武器且不受螺旋桨协调器影响。该机是第一种使用20毫米炮的瑞典战斗机,机头集中布置一门炮和4挺13.2毫米机枪。这种布局的缺陷是发动机冷却困难,且驾驶员逃生时必须能够脱离螺旋桨平面。萨博采用博福斯为其研制的火药弹射座椅,使该机成为世界上最早使用弹射座椅的飞机之一。但他们没有申请专利,战后因此和马丁贝克公司打官司,结果输了。
萨博 21的原型机于1943年7月30日首飞,量产型机于1944 年12月20日首飞,但要等到一年后才正式装备部队,勉强能算作二战飞机。该机被瑞典空军命名为J 21,根据生产批次和改进产生了J 21A-1、A-2、A-3等型号,在J 21A-3基础上又发展了攻击型A 21A,总共生产了298架。
战后可以从国外获取喷气发动机后,萨博重新设计J 21机身、机翼和平尾,产生了喷气式的J 21R,这个型号又生产了64架。
萨博 21的布局和日本陆海军搞的两种末日飞机满洲キ98和三零J4M闪电很相似,这个构型很头疼的问题就是发动机被遮挡不好冷却。两种日本飞机都采用星形气冷发动机,而萨博 21采用倒V型液冷发动机,影响可能小些,也许就是成败的关键因素。但萨博 21其实也没有完全解决这个问题,在其介绍中就不乏矛盾之处。比如对其原型机评价是机动性好、爬升快、速度高,俯冲时能达到900千米时速;而在介绍其攻击机改型时则称J 21爬升缓慢,而攻击机对爬升性能要求不高。这实际上就是发动机容易过热所导致,出于安全考虑,和平时期不允许其发动机全功率运行,俯冲速度也限制在700千米/小时以下。
斯德哥尔摩皇家空军飞机制造厂 J 22 (FFVS J 22)
瑞典购买的Re.2000于1941年至1943年间断断续续交货,此后就再也签不下新的单子,因为意大利作为交战国,家里也没多少余粮。瑞典只能通过自制获取新式战斗机,但此时萨博的生产能力已全部投入轰炸机制造上,为此专门在空军中央车间基础上成立了新的企业FFVS负责战斗机研发生产,FFVS即Kungliga Flygförvaltningens Flygverkstad i Stockholm的缩写。
FFVS的新机命名为J 22,其项目主管博·伦德博格在1939年曾设计全金属的GP9战斗机,性能相当出色,因成本问题败给了萨博 21方案,此时这个设计被拿来作为J 22的基础。因为所有的铝都被用在萨博的轰炸机上,J 22采用钢管骨架,蒙皮是桦木胶合板。发动机选择瑞典自产的STW C-3气冷发动机,这是无证生产的美制普惠R-1830双黄蜂发动机山寨版,战后支付了象征性的1美元许可费。因为发动机生产延误,首批113架飞机安装的是从德国购买的正版双黄蜂,而这些发动机又是德国人从法国抢来的。
J 22原型机于1942年9月首飞,1943年10月即批量交付部队。也就是说虽然编号靠后,但J 22的设计和生产其实都走在萨博 21前面。瑞典人对J 22的评价似乎也要更高一些,首先如果说萨博 21代表的是先进技术水平的追赶,J 22则是解决了迫切的现实需求,并且在最困难的一段时间提供了国家的武力保障;其次这种飞机爬升快、加速性好、机动性和机体响应能力都非常好,且因为系统简单,维修很方便。该机用1065马力功率达到575千米时速,与同期其他战斗机相比也属优秀水平。
J 22的型号包括装备4挺8毫米机枪的J 22-1或称J 22A、装备两挺8毫米机枪和两挺13.2毫米机枪的J 22-2或称J 22B,改装型侦察机则命名为S 22。以上型号共生产了198架,两架原型机不计在内。
欧洲战争结束前,瑞典终于买到了一批美制P-51野马,J 22遂得以在演练中与野马一较高下。瑞典人认为J 22在5000米高度都能发挥优势,野马无法在4000米以下捕捉J 22。但高度超过6000米后,J 22的发动机增压能力不足,开始变得迟缓。到9000米高度,则基本没有动力了。野马刚交付时,F 16大队的飞行员自发进行的一次对抗颇有代表性:首先在1000米高度低速状态下比试加速性,机体更轻的J 22不出所料很快甩开野马,但不久后野马即追上并缓慢加速拉开距离;接下来比试爬升,J 22以更陡峻的角度从后上方超过野马,不久后又被追上并超过;最后是狗斗,J 22展示了惊人的小半径转弯能力,但在不断急转后因为能量损失越来越难瞄准野马。野马飞行员开始引诱J 22向高空飞行,到达5000米时J 22飞行员不敢再爬升(只有预定执行高空任务时才会给J 22配备氧气面罩),转向安全高度下降。而配备了氧气面罩的野马继续向上,然后以一次俯冲攻击结束战斗。
北美 P-51D 野马 (North American P-51D Mustang)
自制飞机的同时,购买国外战机的努力也在继续,当时的情况是盟军一方有多余的战斗机但不卖。1943年瑞典空军开始与美国军方谈判,直到1944年10月才允许他们派出一个代表团去英国考察盟军战机。当时美方提供P-47雷电和P-51D野马两种飞机供选择,这些飞机都储存在英国,使用时数很少。最终瑞典决定购买50架P-51D,总价4000万瑞典克朗。瑞典空军将P-51D命名为J 26。
1945年4月23日,第一批43架野马由美国转运飞行员驾驶从利物浦直飞斯德哥尔摩,机群在北海上空与德国战斗机群遭遇,空战中至少击落一架Bf 109。
此前说过战争中不断有故障或受伤的交战国飞机在瑞典迫降或着陆,实际上当时瑞典人手上已扣押了至少10架野马,9架美国的和1架英国的。其中4架仍可使用,也被算在那50架的合同里,包括两架P-51B和两架P-51D。这些飞机就在国内,只需变换涂装即可,所以瑞典签了50架P-51D的合同,而他们的第一架野马却是滥竽充数的P-51B,就是黑白照片那架。
战后瑞典又先后购买了两批野马,当时美国人正在全面销毁运到欧洲的飞机,1946年售价是每架3500美元,当然这些飞机状况也不好。
瑞典野马的总数为161架,其服役末期一些被改装成侦察机,称为S 26。当它们1952年被新机取代时,尚有93架,瑞典人一架不留全卖了:以色列25架、多米尼加42架、尼加拉瓜26架。
这些人真是会过日子。
好了,这次就这么多。